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46例,均经GE螺旋CT机胸部平扫及造影增强检查。其中26例又经下肢深静脉扫描。结果 46例中共275支血管发生栓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对26例下肢肿胀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46例均经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9例复查CT,其中15例栓子完全消失,4例栓子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螺旋CT不仅是一种无创检出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尚可判断栓子来源指导溶栓方案,并可较准确判断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 (PE)中的价值。方法 对 16例临床怀疑有PE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其中 8例发现有肺动脉栓塞 ,5例在溶栓治疗 2 0~ 3 0d后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8例PE患者中发现肺段以上肺动脉 43支发生肺动脉栓塞 ,CT影像表现为肺动脉的完全堵塞、不规则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轨道征等 ;肺动脉主干的扩张 ;肺段和肺叶的缺血性改变或表现为“马塞克”征。 5例在溶栓治疗后跟踪CT复查 ,4例肺动脉栓塞基本消失 ,1例明显缩小好转。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也是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直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研究(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可信性。方法对7例临床怀疑PE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6例在溶栓治疗20天后进行了复查。结果7例患者累及2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表现为肺动脉腔内柱状、丘状及不规则形充盈缺损。7例均有肺动脉高压,其中6例中心肺动脉扩张呈“残根征”改变。6例经溶栓治疗后,4例栓子完全消失,1例明显缩小,1例略有缩小。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中心性肺动脉栓塞可靠而直观的检查方法,并可较准确地判断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随访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行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扫描。结果: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检出173处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肺动脉主干0处,左、右肺动脉主干处7处,肺叶动脉68处,肺段动脉82处,亚肺段动脉16处;173处病变中,中心性充盈缺损78处,偏心性充盈缺损61处,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34处,结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 30例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CT表现为肺动脉内不规则斑块状、附壁样缺损,周围有或无高密度对比剂包绕。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的动态CT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溶栓治疗前后CT征象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急性大面积PTE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后以及抗凝治疗随访中的CT表现,对比分析溶栓治疗后2周不同形态栓子的疗效。所有患者分别于溶栓后2周、1个月和3个月后行CT复查,其中8例患者还于治疗后24h行CT复查。结果14例PTE患者共观察到肺动脉血管294支,其中176支肺动脉受累(599%)。溶栓治疗后24h行CT血管造影(CTA)复查的8例患者中1例左肺动脉干栓塞加重,1例左下肺后基底段新出现栓塞;4例肺内片状模糊影和胸腔积液加重,1例新出现胸腔积液。2周后复查栓塞肺动脉中14支中心充盈缺损完全溶解,19支蜂窝状充盈缺损显效13支,32支内缘隆起部分充盈缺损显效20支;63支附壁充盈缺损显效22支,33支完全充盈缺损显效15支,中心充盈缺损、蜂窝状充盈缺损和内缘隆起部分充盈缺损的总体显效率高于附壁充盈缺损和完全充盈缺损的总体显效率(P<001);1个月后复查,171支受累肺动脉完全再通(972%);3个月后复查173支完全再通(983%)。结论CT对诊断PTE、估计栓子新鲜程度以指导治疗和制定复查期限等有重要价值,中心型充盈缺损、蜂窝状充盈缺损和内缘隆起部分充盈缺损是提示新鲜血栓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0,自引:6,他引:84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着重研究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近期大手术史11例,肺癌1例,不明原因6例。34例均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多层螺旋CT(MSCT)行平扫及造影增强扫描,1次采集4层图像。结果 分析34例共1824支肺动脉分支,其中507支肺动脉分支显示了栓塞,占27.8%。在680支肺段动脉中,246支显示了栓塞,占36.2%;而亚段肺动脉1041支中,141支显示了栓塞,占13.5%。平扫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少1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水16例,胸膜下梗死灶共41个,梗死灶多发11例,单发12例,双肺6例。1例慢性栓塞栓子钙化,极为少见。造影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充盈缺损有4种表现形式:中心型57支,偏心型160支,附壁血栓131支,完全阻塞型159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可与电子束CT媲美,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临床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于溶栓治疗6~14d后进行了复查。结果 23例患者累及62处肺动脉。25处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29处表现为附壁性充盈缺损,8处为完全性栓塞。其他间接征象有渗出性改变,胸腔积液,胸膜局限性肥厚,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以及心包积液。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40例患者进行C T肺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原始图像传至飞利浦EBW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 )、多平面重建(M 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合薄层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肺动脉栓塞16例,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3例,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同时栓塞6例,左右肺动脉至肺亚段动脉多发栓塞7例。直接征象为动脉管腔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阻塞远端肺组织纹理稀疏,节段性肺梗死灶,胸腔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特异性较高,在无碘过敏等禁忌症情况下安全性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及其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E患,均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肺动脉多平面重建图像及三维立体图像。结果:对12例196支肺动脉分支进行分析,受累率为46.4%;栓子发生在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及叶段肺动脉。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表现为充盈对比剂血管内有充盈缺损区,或其远侧方无对比剂充填区。肺动脉成像示,主干血管内可见充盈缺损影,或呈截断状影;叶栓塞或段栓塞亦呈突然“截断状”,其远侧方肺动脉分支不显影或呈纤维状。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仅可以获得轴位图像,而且可以获得立体图像,可多轴向旋转观察PE部位,是诊断叶或段以上PE可靠而直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和预测肺部血行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01-03~2006-10所有行SCTPA的肺转移瘤32例,分析有无肺动脉瘤栓、瘤栓的表现及其与供血区内肺转移瘤的关系。结果:32例中,发现肺动脉瘤栓24例(75%),其中多发瘤栓20例,单发4例。总共在50支肺动脉中发现瘤栓60处,其中,肺动脉主干/双肺动脉干瘤栓15处(25%),段/段以下肺动脉45处(75%)。瘤栓形态呈偏心型50处(83%),中心型10处(17%)。瘤栓引起局部肺动脉增宽38处(63%)。50支瘤栓肺动脉中,45支(90%)供血区内有转移瘤;2支瘤栓肺动脉(2例)初次检查其供血区内未见转移瘤,2或3个月后随诊CT复查,该区域内出现转移瘤。结论:SCTPA能够发现肺动脉瘤栓,对诊断和预测肺转移瘤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诊断:单层、多层螺旋CT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多层、单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ulti-slice and single-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 and SSCTPA)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明确诊断的83例PE患者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其中行16层MSCTPA及SCTPA检查者各为23和60例。结果:分析83例PE患者的3548支肺动脉,MSCTPA、SCTPA共显示759支PE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95支、部分型充盈缺损230支、完全性阻塞251支、附壁性充盈缺损183支),约占23.3%;其中1885支段以上肺动脉中,MSCTPA、SCTPA分别检出157支和371支PE直接征象,各占32.6%(157支/481支)和26.4%(371支/1404支),经过t检验,t=1.3220.1,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别;1663支亚段肺动脉中,MSCTPA、SCTPA分别检出123支和108支PE直接征象,各占25.0%(123支/492支)和9.2%(108/1171支),t=3.125>t0.01(81)=2.374,P<0.01,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平扫示间接征象共160例次。结论: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MSCTPA、SCTPA对段以上PE的诊断均有效、准确、可靠,而MSCTPA对亚段PE的显示更为敏感,适用于临床对PE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肺癌患者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方法 对1990~2002年开胸手术的1245 例原发肺癌,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并需要心肺复苏的1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不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提出了快速诊断和治疗的方案.结果 所有病例即使立即采用了心肺复苏,仍有8例(57.1%)死亡;其余6例存活.此6例均接受抗凝治疗,其中3例采用溶栓治疗.2例有巨大肺动脉栓子经急诊手术治疗得以治愈.结论 肺动脉栓塞是肺切除术后早期较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和不同手段的优缺点综合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肺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初步评价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西门子公司的Somatom Plus 4CT机,对82例患者进行肺血管成像,扫描层厚3mm,螺距1.5,重建间距1.2mm,对比剂注射速度3-4ml/s。其中正常30例,中央型肺癌累及中央肺动脉40例,肺动脉发育不良5例,肺动静脉畸形4例,肺动脉袖状切除成形术后3例。32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果 正常组30例SCTPA均能很好地显示并区分中央区肺动青静脉,显示外周肺血管的分布情况。直观显示各种原因所致肺动静脉的狭窄、位移或畸形46例,显示肿块和血管的关系28例。结论 SCTPA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部分代替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及其限度。方法52例肺栓塞均行SCTPA检查。SCTPA扫描时间为0.8 s,扫描层厚3 mm,螺距1.5~2.0,重建层厚1 mm,重建方法包括M IP、MPR和SSD。结果统计52例肺栓塞的2898支血管,其中927支血管SCTPA检出肺栓塞直接征象,约占32.0%;1302支段以上肺动脉中,728支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1896支亚段肺动脉中,199支显示直接征象。平扫显示间接征象共113例次。结论SCTPA是一种高效、无创性的肺栓塞检查方法,对段以上肺栓塞不仅可做准确的定性诊断,而且可定量分析,但对亚段以下肺栓塞的诊断受限。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单/多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SCTPA检查,中央型PE 23例(92%),周围型PE 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using a spectral detector CT (SDCT) on the 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CAD) of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PAE) on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 and CT in venous contrast phase (CTV).Material and MethodsA retrospective data base search identified 15 patients with CTPA and 18 patients with CTV and diagnosis of PAE. For these patients, monoenergetic (monoE) images at different energy levels or with a fixed attenuation in the pulmonary artery were generated and independently analyzed using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CAD) tool. Attenuation in the pulmonary artery and in the embolus was measured.ResultsFor CTPA and CTV, in monoenergetic images the difference in attenuation between vessel and embol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ventional images. In CTPA the detection rate was highest in the >500 HU monoE images with 67,9% detected emboli and 93,3% of patients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having PAE. At the same time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could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using monoE imag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images.Detection rates for CTV were lower than in CTPA but were raised significantly by monoE reconstructions.ConclusionsThe combination of SDCT and CAD improve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AD and enables CAD interpretation of CTV.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解剖分布及形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肺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上的解剖位置分布及形态特点. 资料与方法 75例PE患者作CTPA,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根据血栓在最大肺血管分支内的位置分为5型:肺动脉干型、左或右肺动脉型、肺叶动脉型、肺段动脉型和肺亚段动脉型;同时观察血栓在血管内的形态. 结果 75例PE中,肺动脉干型6例(8%),左或右肺动脉型12例(16%),肺叶动脉型28例(37.3%),肺段动脉型19例(25.3%)和肺亚段动脉型10例(13.3%).PE形态为:中央型51例(68%),附壁型7例(9.3%),闭塞型17例(22.7%). 结论 CTPA可准确、清晰地显示PE的解剖位置分布及形态,能提高小PE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警惕性。方法 对22例疑似病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肺栓塞,同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结果 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22例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 提高诊断意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获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