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 ,见腹腔干、肝总动脉有特殊变异 ,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1 资 料腹腔干粗 8.2mm ,长 2 .4cm。在第十二胸椎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左行 ,分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 ,这两支的走行和分布与正常无异。腹腔干在距起始处 0 .2cm和 0 .5cm处分别发出左膈下动脉和左肾上腺中动脉 ,左膈下动脉在行程中尚发出肾上腺上动脉和胃后动脉 (见附图 )。附图 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示意图肠系膜上动脉在第十二胸椎前方、腹腔干下方 0 .3cm、肾动脉上方 0 .2cm处发自腹主动脉前壁 ,向右下越过左…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体重20kg。生后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幼年时常有肺部感染史,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低。血压16/6kPa,股动脉枪击音和甲床毛细血管搏动阳性,胸骨左缘第三~五肋间有2/6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叹息样杂音。胸片:双肺血多,左右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室缺直径2.5cm,动脉干骑跨在室缺上,骑跨40%。动脉干内径3.8cm,升主动脉内径3.5cm。动脉干瓣叶4个,有舒张期返流。动脉干可见有分支血管,内径1.6cm,沿其走行探测到分别为1.2和1.0cm的两个分支。右心室流出道和肺… 相似文献
4.
成年女尸 ,体表无伤痕。开腹解剖盆腔脏器时发现 ,右髂总动脉长 2 .0cm ,外径 1 .0cm ;左髂总动脉长为 7.0cm ,外径 1 .0cm。右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并节上方分为髂内、外动脉 ,外径分别为 0 .6cm、0 .5cm。左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并节下方弓状线中段处分为髂内、外动脉 ,外径0 .6cm。左侧髂总动脉比右髂总动脉长 5.0cm。右侧输尿管距起始处 1 2 .0cm与右髂外动脉交叉 (距右髂总动脉 2 .5cm) ,距起始处 1 5.0cm与右髂内动脉交叉 (距右髂总动脉 3 .5cm)。其外径 0 .4cm。左侧肾为部分双输尿管 :起始处有上、下两个口 ,两口… 相似文献
5.
Ⅳ型永存动脉干是一种罕见而又十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我院心血管造影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永存动脉干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此种畸形是由于把动脉圆锥分割成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圆锥嵴缺如引起的。本文报道 1例。1 病例介绍男性 ,死胎 ,孕 38+ 2 周 ,身长 4 3cm ,全身青紫 ,口唇及指甲紫绀 ,体表无畸形。心脏横径 4 .5cm ,见主动脉和肺动脉形成单一的动脉干 ,长约 2 .5cm ,基底有四个动脉瓣 ,冠状动脉开口于动脉瓣内。剪开心脏 ,见室间隔缺损约 2cm× 1.5cm ,为两房一室。此动脉干横跨于缺损处 ,未见左右动脉分支 ,而仅见由降主动脉发出的左右支气管动脉供应双侧肺脏血液。左心室壁厚 0 .7cm ,右心室壁厚 0 .6cm。镜检 :心肌… 相似文献
7.
永存动脉干是一种少见而预后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旋心更罕见,现将一例报告如下。患儿,男,3个月。因吸奶时哭闹、气紧6d来诊。查体:患儿发育较差,口唇及指、趾端无明显紫绀。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6级收缩期杂音,震颤不明显。X线检查:心影呈“怪异”型,左心缘膨隆,心尖上翘,肺血偏多。胃泡在左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肝脏右位,胃泡左位。探头置胸骨右缘按常规方位作镜面探查。心房正位,心室左袢。左室长轴切面显示一条大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约50%,室间隔与大动脉前壁连续性中断6mm,大动脉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3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9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12岁以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者占39%.②较大缺损易产生心力衰竭,早期导致肺动脉高压.③中、小两大动脉的干下室缺,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和返流.④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以补片修补为主,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结论根据两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3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9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12岁以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者占39%。②较大缺损易产生心力衰竭,早期导致肺动脉高压。③中、小两大动脉的干下室缺,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和返流。④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以补片修补为主,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结论根据两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8个月。间断性发热,伴咳嗽、喘息2d。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患婴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儿,无家族遗传病史。既往3个月前因“支气管肺炎”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1次;于2d前始元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未测),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好转,并伴有咳嗽和喘息,咳嗽为轻咳,1—2声/次,口服止咳药后(具体不详)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教学实验中遇到肝总动脉起始异位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人女尸,年龄在59岁左右,身长158cm。腹部无手术疤痕。
在清理尸体腹腔血管时发现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不是发自腹腔干。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下方2.5cm处发出,并在幽门上8cm处横行绕过胸导管、奇静脉、上腔静脉,距肝门1.5cm处分出肝左右动脉,分别进入肝左右叶。 相似文献
13.
14.
15.
患者男性,11个月,因张口呼吸一个月入院。查体:身高70cm,体重8.5kg,头围47cm,发育营养尚可,张口呼吸,相貌奇特,头大,毛发浓黑,鼻孔显露,眼球略突出,唇厚,舌大,耳位低,颈短,胸廓扁平,肋缘外翻,心肺听诊(-),腹膨隆,有脐疝,肝肋缘下2.5cm,脾肋缘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动脉损伤后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在再狭窄形成中的时相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在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演变及其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s,原位杂交及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动脉扣伤前及损伤后1、2、4的表达,并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新生内膜中胶原成分的沉积。结果: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在损伤后1周即有明显增高,2周时达到高峰。4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新生内膜中有相当高比例的胶原成分。结论:胶原蛋白参与新生内膜及再狭窄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颈总动脉鞘膜封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推拿配合颈总动脉鞘膜封闭治疗,并根据疗效标准观察。结果87例中治愈46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结论本疗法见效快、疗效好,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总动脉是近心脏的大血管,一旦破裂,死亡率极高。最近本院收治一例颈总动脉破裂的伤员,经抢救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农民。因炸药爆炸,右颈部炸伤大出血入院。入院时BP12/8kPa,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