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杨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70-2671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NPPV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呼吸科常规治疗,NPPV组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两组在治疗无效时均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NPPV组气管插管率为20%(5/25),明显低于对照的44%(11/25)(χ〈0.05),NPPV组有3例(12%)死亡,低于对照组的6例(24%),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使用评分分别为(2.1±0.3)、(2.7±0.6)分,与对照组的(3.5±0.8)、(3.9±1.8)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11.4,均P〈0.05).结论 NPPV能显著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58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应用组(Ⅰ组27例)及非早期应用组(Ⅱ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等。结果58例患者中有54例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减慢,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增加,二氧化碳分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动脉血pH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病情好转时间(2.3±1.1)h、机械通气时间(5.9±2.7)h,与Ⅱ组的(5.7±3.2)h、(9.8±4.3)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5.64,均P〈0.01);Ⅰ组全部治愈(100%),无气管插管及死亡病例,Ⅱ组27例治愈(87%),气管插管4例,其中死亡2例(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时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其中分为及时气管插管组42例,延时气管插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及时气管插管组与延时气管插管组比较,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治愈率显著提高(P<0.01),并发症(中间期肌无力综合症、肺部感染、心脏损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气管插管有助于提高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疗效确切,气管插管最佳时机为呼吸衰竭早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ARF)患者中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COPD合并AR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观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周的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FEV1及MVV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H值、P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及PaCO2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最后有2例(9.52%)需要气管插管,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需要气管插管(42.85%),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配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ARF效果明显,气管插管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BiPAP)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出院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均有CO2潴留、低氧血症、pH值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及呼吸频率、心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AECOPD能够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老年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纤支镜吸痰术和(或)支气管灌洗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单用机械通气,可减少机械通气及平均住ICU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呼吸衰竭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80例AE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比较2组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E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贺刚  刘代顺  陈代刚  胡诗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38-1139,1141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分析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40例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分别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序贯组)与传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序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相仿(P>0.05);发生VAP分别为1例和6例(P<0.05),死亡分别为1例和2例(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9±2.2)d和(14.1±3.6)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2±6.2)d和(14.1±3.6)d(P<0.05),再插管例数分别为1例和2例(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7)d和(19±4)d(P<0.05).再插管率和死亡率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于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是救活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值得提倡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低流量吸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PaCO2、PaO2、住院时间、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H、PaCO2、PaO2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插管率、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实施通气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通气治疗后,两组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实施通气治疗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通气功能,并提高患者通气治疗时的耐受性,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恢复,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戴景存 《中国医药》2012,7(9):1074-1076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因肺外源性病因引起的ARDS患者46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26)常规治疗外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对照组(n=20)常规治疗外给予机械通气.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1、3天hs-CRP[对照组分别为(102±22)、(64±17)mg/L比(138 ±29) mg/L,观察组分别为(126±21)、(118±18)mg/L比(132±28) mg/L]、IL-6[对照组分别为(16±5)、(13±4) μg/L比(24±7)μg/L,观察组分别为(24±6)、(22±4)μg/L比(25±7)μg/L]、TNF-α[对照组分别为(402±25)、(286±17 )ng/L比(506±30) ng/L,观察组分别为(498 ±29)、(468±26)ng/L比(502±30)ng/L]的下降及动脉血氧合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亦优于对照组同时点;2组治疗后第1、3天APACHEⅡ分值[对照组分别为(26±6)、(22±5)分比(29±7)分,观察组分别为(22±5)、(18±4)分比(30±7)分,均P<0.05]及动脉血氧合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186 ±40)、(220±43)比(170±37),观察组分别为(246±44)、(320±56)比(168±37),均P<0.05],观察组在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d比(7±3)d,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肺外源性ARDS患者体内炎性递质,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行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在机械通气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胸部X线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2%,死亡率为8%;对照组的痊愈率为84%,死亡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及护理后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和HCO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胸部X线片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提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及护理干预,能提高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高淑强  巨容 《中国药业》2012,21(13):98-10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ARDS患儿25例,随机分为PS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仅采用机械通气,P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结果 PS组的上机时间、最高平均动脉压水平、高浓度氧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在机械通气中的新生儿镇静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病例,并依据是否使用咪达唑仑镇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安定、苯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镇静处理;观察组30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总结对比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呼吸机参数;脱管率;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后0.5、2、24、48h无操作时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用咪达唑仑后吸气峰压、氧浓度及呼吸频率下调明显,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因烦躁不安脱管观察组无一例,对照组有12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81.3±17.7)h明显少于对照组(102.4±19.3)h,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8,P〈0.01)。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咪达唑仑能恰当有效的镇静,减少由于气管插管和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引起烦躁不安导致的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医疗相关费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出院后是否在家继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分为2组: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家庭氧疗组),随访两组再入院住院率、插管率及死亡率,出院后6个月、1年、2年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和生活满意度评分,以及2年内的医疗费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家庭型无创通气患者的再住院率、插管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PO2升高,PCO2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FEV1%、FEV1/FVC、呼吸困难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COPD合并呼衰患者稳定期应用家庭无创呼吸机可以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家庭无创呼吸机值得在COPD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救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的通气组,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气组36例患者中32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由于多项器官出现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30例患者中25例患者抢救成功,但各项指标稳定性不强,5例死亡.治疗后,通气组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技术在治疗重症哮喘过程中效果良好,能及时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分泌物对患者呼吸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高龄患者机械通气初期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二科收治高龄机械通气27例,观察组14例于机械通气初期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13例未给任何药物。观察两组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呼吸、心率、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现低血压,给予相应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未出现不良情绪,对照组均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结论高龄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性差,给予咪达唑仑可最大限度降低氧耗,系统的护理可避免发生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5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待"肺感染控制窗"出现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拔除气管导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分别减少到7~9次/min和5~8cmH2O水平时直至脱机。比较两者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11.33±2.62)dvs(13.91±4.52)d,P<0.01],总住院时间[(18.63±3.62)dvs(21.20±6.42)d,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86%vs28%,P<0.01]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谭敦球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28+30-28,3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8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原发病,抗感染,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肺换气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治愈率,方法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邵民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25-3227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正压通气组( SIPPV+VG组)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 NIPPV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替代治疗,并记录呼吸支持0 h、12 h、24 h、72 h吸入氧浓度( 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平均气道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P/F(PaO2/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并分析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0 h、12 h、24 h、72 h后MAP、FiO2和P/F( PaO2/Fi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3.247、187.385、376.587、128.509、430.276、259.507,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SaO2、a/APO2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2.756、987.835、796.37、683.508、735.375、679.509,均P<0.05),且0 h分别与12 h、24 h、72 h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和气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2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高NRDS患儿氧合状态、促进气体交换功能,NIPPV法可进一步减少VAP、气漏的发生率,是临床上首选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