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索品管圈(QCC)在提高儿童留置针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目标设定、现况分析,制定静脉穿刺流程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活动前。结论品管圈不仅提升了护士的留置针静脉穿刺技能,而且使大家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科室团队的凝聚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减少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为活动主题,对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进行基线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目标,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调动特诊部护士工作积极性,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明显变少,减少护患纠纷,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特诊部护士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置率。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且不易穿破血管壁,外套管柔软,材料与血管相融性好,对血管壁刺激小,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一般至少可留置3天),减少穿刺的次数,克服了一般头皮针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引起的药物渗漏,有利于保护血管,并能减轻病 相似文献
4.
提倡医患和谐,减少医患冲突,提高医疗质量一直是我们医护人员追求的目标,但是医患纠纷仍时有发生,儿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由于患儿多是独生子女,患儿家属文化层次不一、心理承受能力不一。加上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需求意识增强。更容易引起护患纠纷。不仅会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也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和痊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每个儿科护士普遍遇到的问题。近年来,为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伤害,临床多采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可将套管留在静脉内。根据药物性质、血管条件、病人情况等可以留置3~5天。笔者对上千名患儿施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年龄范围从新生儿到4岁左右,成功率达95%以上。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静脉针输液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尤其是小儿输液,利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每天反复穿刺的痛苦,便于治疗和抢救,临床应用广泛。由于患儿的好动性和不合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门诊输液中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营造团队愉快的工作氛围,提高该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品管圈培训模式引入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严格按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病人满意度从91.3%升高至96%;静脉穿刺缺陷由13.7%下降至6.3%。圈员的责任心、责任荣誉、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品管手法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患纠纷,充分得到了医院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运用品管圈提高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方法 2016年5—10月于某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清洗质量由2名圈员现场实时评估,记录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原因检查表。比较活动前(2016年5—6月)与活动后(2016年9—10月)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包清洗合格情况。结果活动前清洗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1 667包,全部器械清洗合格1 415包,清洗合格率84.88%;活动后清洗1 673包,全部器械清洗合格1 655包,清洗合格率9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格率提高14.04%,目标达成率116%。结论运用品管圈的科学工具手法能提高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外科手术接台时间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外科手术接台延时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外科手术接台时间由71 min下降至42 min。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接台时间,优化接台流程,提高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放射科临床组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80/20法则找出影响床旁检查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改进的关键,并重点分析原因,进而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放射科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提高至96.74%,超过了预期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圈员的管理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不仅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落实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作用,以控制ICU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于2013年6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共有圈员8名,确立活动主题,分析原因,设立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医务人员对MDROs感染的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率由活动前的24.30%下降至8.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每一名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和谐度各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提高ICU医务人员落实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依从性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圈员参与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对ICU床头抬高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规范床头抬高标准,圈员共同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床头拾高,培训一线医护人员,运用于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全面质量改进.结果 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护士对床头抬高相关知识的掌握、床头抬高依从性及正确性有明显提高,角度合格率由30.28%提高至91.08%,未下滑合格率由46.79%提高至91.8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从47.15‰降至29.2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床头抬高依从性,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实验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内江市某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实验室手卫生管理QCC小组,分析实验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对策;对QCC活动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活动的效果。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由29.73%提高至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圈员在QCC手法运用、责任感、荣誉感、自信心、凝集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推行QCC活动不但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而且还能提升团队自信心和凝聚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品管圈(QCC)在提高神经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院神经科62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随机调查,观察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质量持续改进。结果QCC 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分别为80.00%、81.55%,均高于活动前(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分别为44.41%、4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52、39.940,均P<0.01)。其中重点改善群体医生和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活动前的42.68%、48.41%,提高至活动后的85.54%、78.38%。QCC 活动前依从率最低的手卫生时刻:医生为接触患者前(18.18%),护士为执行清洁/无菌操作前(28.00%),活动后分别提高至63.16%、60.00%。QCC 活动后目标达成率为138.43%,进步率为80.14%,圈成员在活动中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结论QCC 活动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医务人员团队精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