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药物性肝病是指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目前已有1000余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1],我国药物性肝病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由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这就是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liver injury,DILI),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6%,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并且是引起爆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1].  相似文献   

3.
沈薇 《药品评价》2008,5(2):71-71
临床上药物性肝病屡见不鲜,但尚未引起患者和医师的广泛重视。据报道,药物性肝病约占黄疸住院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在欧美国家约30%~40%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由药物引起,在我国药物性肝炎大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近年来小儿药物性肝炎增多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减少儿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小儿药物性肝炎77例,对其用药史、时间分布、年龄分段、临床表现,肝功能、血常规检查进行总结.结果 77例小儿药物性肝炎占同期小儿肝炎发病率的10.42%,1岁以内的患儿发生药物性肝炎达36.36%.混合型药物性肝炎患儿病程长,病情重,治疗难度大.结论 临床治疗中,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严密观察患儿有关肝病的症状和体征,并定期检测肝功能,是预防和减少儿童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许多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对肝实质产生损害,引起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与肝癌等病理变化。药物性肝损伤多由其活性中间代谢产物与肝细胞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从而改变细胞内生态环境和组织结构,出现肝功能异常。因此,在使用损肝药物期间除定期作肝功检查外,采取适当的保肝疏肝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136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和风湿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28.68%),抗结核药物(27.21%),抗甲状腺药物(10.29%)和抗感染药物(5.88%)等。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2月。HBSAg阳性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了解HBsAg阳性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8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及其中14例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率,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结核病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HBsAg阳性者占48%(39/81);急性、亚急性暴发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者占64%(9/14)。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HBsAg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HBV感染或携带者肝脏更易受到抗结核药物的损害,甚至可引发致死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病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2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对7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炎患者中,中药类21例,占29.2%,居首位,抗生素类(包括抗结核药物)16例,占22.2%,解热镇痛药物13例,占18.1%。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黄疸、右上腹部不适等,临床急性肝炎最常见,用药至发病时间3~90d,急性肝炎肝功能恢复时间为(3.6±3.3)周,淤积型肝炎恢复时间为(6.8±4.2)周。结论:药物性肝病随着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而逐步增加,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预防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后改用口服的序贯疗法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就诊192例肺结核初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肝泰乐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96例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4例,发病率为4.2%,但病情较轻。对照组96例发生药物性肝炎11例,重症1例,发病率为12.5%,结核药物性肝炎主要发生于强化期,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纳差、黄疸、腹胀、肝痛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有效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肝泰乐不能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10.
高道凯 《安徽医药》2003,7(4):269-270
目的 探讨中毒性肝炎临床新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1999~2002年收治的21例中毒性肝炎临床资料。结果 很多药物或毒物可致中毒性肝炎,21例中有药物性肝炎19例,化学中毒性肝炎2例,20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中毒性肝炎临床见于多个科,很多药物或毒物能致中毒性肝炎,重症病人可死亡。  相似文献   

11.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及广泛应用,近年来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据何敬东报道临床上药物性肝炎并不少见,50%的非病毒性慢性肝炎为药物源性。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48例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抗菌素19例(39.6%),居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类11例(22.9%)和中药10例(20.8%)。临床主要表现为巩膜黄染(55.6%)、乏力(47.2%)、食欲不振(44.4%);临床上急性肝炎最常见,占90%。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随着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而逐步增加,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预防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的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源性疾病。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细胞机能和胆汁分泌机能障碍的病理形态。据统计,对肝脏可能有损害的药物已有600多种,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由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率低于国外,但发病率并不少见。然而,目前对于药物性肝损害尚缺乏特效疗法,除停药、加强支持疗法、加速药物排泄和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外,还常常选用以下药物。  相似文献   

14.
216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对216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炎多发生于长期、联合使用有肝毒性的药物而又无肝功监测的患者,多见于农民及工人。多发生于服药后十天至一个月。有HBsAg阳性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及重症肝炎,且病死亡率高。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患者的文化程度、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HBsAg阳性、肝功能的监测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月敏  姚希贤 《河北医药》2002,24(11):851-853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大多数药物在肝内经生物转化排除 ,在此过程中 ,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免疫机制造成肝脏的损害和病变。肝脏的病理状态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并可影响疗效和引起不良反应。近年来 ,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药物性肝病占所有住院黄疸病例的 2 %~ 5 % ,占急性肝炎病例的 10 % ,5 0岁以上患者中达 40 % [1-3 ] 。暴发性肝炎中2 0 %~ 5 0 %与药物有关[2 ,4] ,中草药所致肝损害占药物性肝病的 3 0 % [5] 。但由于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与肝组织病理等方…  相似文献   

16.
王会锋  杨国钧  袁丽霞  李圆  薛栋 《河北医药》2011,33(17):2651-2652
药物性肝炎又称药物性肝损伤(DILI),据统计,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0%-15%,发生几率较高,目前医疗环境不佳,一旦发生,应尽快缓解症状,减少纠纷发生,为此,我科人员总结了近几年住院的3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以比较各种药物如何能够尽快治疗药物性肝炎,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肝脏损伤.随着目前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在我国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患者中可达20%以上.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近年来我院药物性肝损伤85例进行分析,以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用综合治疗(不加用任何退黄的药物),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00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推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皮肤瘙痒、粪便灰白的有效率分别为82.6%(19/23)、100%(23/23),对照组为39.1%(9/23)、52.2%(12/23),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腺苷蛋氮酸在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上对促进肝脏代谢、修复损伤的肝细胞、缓解瘙痒和改善肝功能有明显疗效。腺苷蛋氨酸是目前临床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比较理想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正>南京市第二医院丁巧云副主任医师等专家曾完成一项回顾8年收治小儿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提示,近年来小儿药物性肝炎发生率有所升高。小儿药物性肝炎常不易发现,一方面由于患儿年龄小,述说不清病情;另一方面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有的症状不明显,仅有转氨酶值升高,如不作实验室检查难以发现,有的酷似各种病毒性肝炎,不作细致鉴别,很难区分。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服药史和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仅有5例患者在入院时诊断为药物性肝炎,6例有药物过敏史,仅4例服用明确有肝损伤药物史。但37例有服药史,服药时间多为1w到3m。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3例,其他为急性药物性肝炎。2例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结论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和肝脏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