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值,对影响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从30%下降到8.9%。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与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按压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腹部注射后左侧采用常规棉签按压3~5分钟,右侧注射后局部不按压,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数及出血的程度。结果:局部不按压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显著低于按压者(P〈0.01)。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不按压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薛清  倪芹 《健康必读》2008,7(9):102-103
目的改进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科使用低分子肝素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抽吸药液后再抽0.1ml空气,更换针头,并将空气排至上部(针头向下),在腹壁采用垂直皱褶法注射,注射毕停留3~5s后迅速拔针,用棉签按压3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观察两组病人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出血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用改进注射方法可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骨科患者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发生皮下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骨科需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重度及总出血率、患者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低分子肝素腹部注射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局部皮下血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我科136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n=68)采用常规方法注射,实验组(n=68)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注射效果。结果两组注射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法出现5例皮下出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采用改良方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李红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47-504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长期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并且需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和皮下出血的例次。方法我科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将注射部位随机分为脐周5cm范围(脐周1cm除外)、脐周左右5-10cm范围。观察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例次。结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在脐周左右5-10cm范围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在脐周5cm范围(脐周1cm除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需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注射部位选择脐周5cm范围(脐周1cm除外),可以减少皮下出血、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同时找出有效的按压时间,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病人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2min、3min、5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情况。结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且3min与5min组出血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3min与2min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5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疼痛及皮下瘀斑的临床干预.方法 在病人中随机抽取360例,并在其中抽取250例,分2组,每组125例.采用对照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探讨.结果 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改良注射法可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拔针后按压与不按压对皮下出血的影响,从而探讨出降低局部皮下出血的按压方法.方法 对我科2012年5月--12月40例需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拔针后按压2-3分钟,B组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拔针后不按压.观察两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 B组皮下出血情况较A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拔针后不按压能有效减轻患者腹壁瘀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注射法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96例需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注射方法,观察组行改良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皮下出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注射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减轻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程度,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5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采用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传统内科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呈好转趋势,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在治疗大量脑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内科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降低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皮下出血的概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品管圈活动组,收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组进行质量改进后,切实降低了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从改善前的27.94%降至17.64%,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患者腹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率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降低皮下出血率,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工作成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洪蕾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187-1188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局部压迫时间的长短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以期找到合适的压迫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7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其中60例采用三角肌皮下注射,30例采用腹壁注射。将每例患者的14次皮下注射根据局部压迫时间的长短每2次记为1组,每组压迫时间分别为:1、2、3、4、5、6、7min。12h后统计记录注射局部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压迫时间与出血率的关系比较: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两组的皮下出血率均降低:压迫时间为4min纽和5mi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相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压迫时间与出血面积的关系比较:压迫时间为3min组和4mi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相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局部压迫5min.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和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是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该文分析了目前岗位设置聘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践,对医院岗位设置与聘用的途径及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其相关完善建议,认为对此加强管理可以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导致的大出血快速止血的方法。方法:针对25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后,运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治疗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除1例患者因失血过多死亡,其余患者都正常出院。结论:三腔管压迫止血效果快速有效,降低失血性休克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复发治疗效果。方法:对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出现复发疼痛的病例采取神经孔周围搔刮,注射无水酒精及口服中药汤剂。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复发70例,有效率12个月为90%,24个月为80%,36个月为72%。结论: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复发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洁、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探讨静脉推注依诺肝素钠加皮下注射与常规单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心肌酶谱明确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扩冠、解痉、抗血小板聚集甚至溶栓治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两组 ,1组 :首剂依诺肝素钠静脉推注 ,按 1mg/kg给予 ,后按此剂量每 12h皮下注射 1次 ,共用 7d。 2组 :按 1mg/kg给予 ,每 12h皮下注射 1次 ,共用 7d。观察指标包括胸痛缓解、出血倾向、凝血全套、心电图、心超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以及室壁收缩活动的改善等。结果 经治疗 1周后 ,对比结果表明先静脉推注组在胸痛缓解程度、时间快慢、心电图ST段恢复、心功能及室壁活动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皮下注射组 (P <0 .0 5) ,且在出血等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先静脉推注依诺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体局部缝扎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治疗剖宫产时子宫收缩乏力者产后出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大于400ml 者,观察组40例予宫体局部缝扎联合米索前列醇400UG应用,对照组38例予缩宫素20U 静脉应用,40U 宫体局部肌注。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宫体局部缝扎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者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体局部缝扎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术中的子宫收缩乏力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且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以2003年4月~2006年1月在我院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足月产妇和在家或乡卫生院分娩后阴道大出血由120接诊入院的足月产妇58例和总分娩数210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利用SAS8.1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在2108例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中,产后出血58例,占分娩总数的2.75%。其中子宫收缩乏力34例,占58.6%;胎盘因素14例,占24.1%;软产道损伤9例,占15.1%;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7%。35岁及以上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20岁~34岁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产后出血以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只有把农村和基层医院的产后出血控制到较低水平,才能使孕产妇的死亡率持续下降。因此,重视农村和基层医院的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