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关于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应用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治疗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取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为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选择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患者平均29例。大剂量组选择米非司酮12.5 mg/d进行治疗,小剂量组选择米非司酮5 mg/d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都得到明显改善,大剂量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大小均得到改善,但大剂量组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的诱导绝经率为82.76%(24/29),小剂量组为55.17%(16/29),P <0.05,差异明显;大剂量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9%(8/29),小剂量组为20.69%(6/29),P> 0.05,两组患者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巧英 《海峡药学》2010,22(10):161-16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合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75例确诊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其中正常剂量组为25mg米非司酮,小剂量组12.5mg口服;两组均连续服用9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停药检测肌瘤大小,体内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体征明显改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血清激素水平都有所改变,与治疗前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确定疗效,小剂量服用可达到目前推荐剂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子宫肌瘤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25.0mg/d)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肌瘤体积缩小,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0mg/d和1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小剂量米非司酮所致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在围绝经期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56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停药6~12个月随访发现39例患者停药后绝经,占69.64%,10例月经稀少,11例停药后25周又恢复正常月经,但经量较前明显减少,5例患者停药后再次出现阴道出血,继续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闭经.血红蛋白由治疗前为(88.46±12.63)g/L,经6个月治疗后为(112.47±16.50)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后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绝经期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2年2-11月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正常剂量25mg/d,B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d,C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最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需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 3组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治疗后与治疗前均有缩小,治疗后B组与A、C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正常.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较佳,在临床应用中是不错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阿拉瑞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经期、经量、子宫大小及肌瘤大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发生恶心呕吐,对照组6例发生盗汗潮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婉萍  张甦 《海峡药学》2010,22(4):86-87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12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4例.两组均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每晚睡前服用。高剂量组,50mg·d^-。连续服用10d为一疗程;低剂量组,12.5mg·d^-1.连续服用40d为一疗程。观察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和血清卵泡刺激素(P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均〈0.05),四项激素指标也有显著降低(p均〈0.05),但低剂量组要优于高剂量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长期用药对子宫肌瘤治疗显著,并且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高剂量(25.00mg/d)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实施低剂量(12.50mg/d)米非司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FSH指标、E_2指标、P指标以及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子宫大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78.00%比较,前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FSH为(81.30±6.80)U/L、E_2为(277.20±18.95)pmol/L、P为(7.85±1.15)nmol/L,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SH为(6.27±1.45)U/L、E_2为(175.90±21.65)pmol/L、P为(4.15±0.90)nmol/L,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前的子宫肌瘤大小为(46.95±21.05)mm~3、子宫大小为(190.02±42.95)mm~3,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大小为(20.95±4.02)mm~3、子宫大小为(100.01±12.30)mm~3,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的子宫肌瘤、子宫大小变化更大,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低剂量(12.50mg/d)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露 《北方药学》2017,(12):145-14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患者来院诊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5例,前者给予米非司酮10mg/d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米非司酮25mg/d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小剂量组总有效率(88.89%)和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1.11%)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缩小肌瘤的体积并改善临床症状,但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12.5mg米非司酮组)49例和B组(25.0mg米非司酮组)49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FSH、LH、E2、P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并不差于大剂量,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更低,故12.5mg为较为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1.
潘春燕  张印星  陈小刚 《河北医药》2016,(12):1782-1785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9月1日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子宫和子宫肌瘤的大小、血清中黄体生成素、孕激素、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平水变化,并统计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大小、子宫肌瘤大小与照组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的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黄体生成素、孕激素、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和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孕激素、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中相关的激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探讨如何提高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妇产科治疗的81名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E2、LH及FSH等检查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E2、LH及FSH等检查指标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最大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大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贫血状况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好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而确定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剂量。选取我院9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米非司酮治疗剂量大小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剂量分别为12 mg、15 mg、18 mg,1次/d,口服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并使用超声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的变化。A组的闭经率46.7%,复发率23.4%;B组闭经率16.67%,复发率3.33%;C组闭经率26.67%,复发率6.67%。A组闭经率、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C组(P<0.05);治疗后3组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P<0.05)。根据最佳剂量的治疗原则,米非司酮剂量为15 mg,1次/d,口服3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案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3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给予米非司酮口服10mg/d,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mg/次,每日2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64例,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剂量与服药方法同观察组,同时给予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雌、孕激素,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均上升,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较治疗前均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肌瘤大小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血红蛋白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mg,B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mg,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B超测量子宫和肌瘤体积,同时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贫血纠正。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A组患者肌瘤缩小25.36%(P<0.05),B组患者肌瘤缩小25.68%(P<0.05);2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药物,可以用于保守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米非司酮12.5mg每日口服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12.5 mg,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25 mg,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FSH、LH、E2、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FSH、LH、E2、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 mg/(次·d)的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剂量,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90例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2年5月24日至2014年9月3日中选择我院患者90例。其中44例患者做为观察组采用小剂量12.5mL/(次? 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另外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大剂量25mL/(次? 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对,详细记录子宫肌瘤体积大小变化与P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血雌二醇)、P(孕酮)前后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比对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患者明显体积减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比较中,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血雌二醇)、P(孕酮)值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各方面数值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12.5mg/(次? d)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在对子宫肌瘤体积与P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血雌二醇)、P(孕酮)值都优于大剂量25mL/(次? d)米非司酮,且更为安全有效,对临床疗效得到有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余丹 《中国药业》2014,(5):73-75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9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分别对两组手术情况、疗效、贫血状况、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贫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等激素水平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其服用米非司酮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服用25 mg/d米非司酮,观察组患者服用13 mg/d米非司酮,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所缩小,其孕酮(P)、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也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度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更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适宜剂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其适宜的治疗剂量。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甲组(3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25mg,乙组(30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两组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前后均明显缩小,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均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2.5mg是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