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崔广峰 《智慧健康》2023,(11):14-18
目的 探讨临床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疾病方案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11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最终结果,计算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比较分析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血流分级情况,归纳总结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10例乳腺肿瘤患者通过病理最终诊断显示,良性肿瘤患者共50例,占比45.45%,包括:乳腺纤维瘤22例,乳腺脂肪瘤14例,乳腺增生8例,其他类型乳腺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患者共60例,占比54.55%。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与病理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经检测,阻力指数、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低于恶性乳腺肿瘤患者(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血流等级0级占比高于恶性肿瘤,Ⅱ级、Ⅲ级占比低于恶性肿瘤(P<0.05)。另外,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彩超影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血流信号及超声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对78例乳腺肿瘤患者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瘤血流信号,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血流阻力指数(RI).与术后病理结果 对比.结果 乳腺良性肿瘤PSV为(0.22±0.15)m/s,乳腺恶性肿瘤为(0.30±0.0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恶性肿瘤内部中心血流、混合血流显示率分别为100.0%(40/40)、42.5%(17/40),乳腺良性肿瘤分别为2.6%(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PSV临界值为0.12 m/s,该值对直径<2 cm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3%、100.0%、96.7%.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乳腺肿块患者(72个肿块)行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声像图、血流信号、流速等,并与术后病理做对照,从而探讨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30例良性,42例恶性。本研究高频声像图及能量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诊断的符合率94.4%。结论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乳腺包块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扫查,分析其不同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果乳腺肿瘤在二维声像图上,均有各自声像特征,以肿块边界及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它是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关键。在彩色多普勒检测中,本组良性乳腺肿瘤内均未探及血流,仅少数肿块周边测及少量血流,恶性乳腺肿瘤肿块内均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征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物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以及甲状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 作为金标准。对比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微钙化、低回声、Ⅲ级血流、囊实质、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等超声特征的差异。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恶性肿瘤超声检查肿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实质的患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微钙化、低回声、Ⅲ级血流、血流信号丰富的患者占比均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均P<0.05)。结论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准确率较高,且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边界、回声、形态等特征,为患...  相似文献   

6.
陈素和 《现代保健》2011,(18):113-1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86例,采用高频彩超检查,并对良、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恶性病变彩超检出率分别达到97.2%、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合血流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能够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与诊断进展。方法:使用彩超和5~10MHz高频探头观察肿瘤的特征性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的血管和血流频谱形态、阻力指数、动力学参数等并进行分析诊断。结果:196例乳腺肿瘤中46例为恶性肿瘤,150例为良性肿瘤,有9例良性肿瘤开始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彩超通过观察乳腺肿瘤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和彩色血流频谱和血管形态等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进行乳腺肿瘤疾病诊断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抽签模式抽出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来对患者肿瘤性质进行诊断,并以其病理结果来进行对比分析,后观察患者的恶性/良性肿瘤检出率、声像图表现及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共有20例(8.69%)、良性肿瘤210例(91.31%);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共检出恶性肿瘤19例(8.26%)、良性肿瘤221例(91.74%),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声像图表现显示乳腺恶性肿块存在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周边有明显血流信号、内部回声错杂且有皮肤浸润等现象,良性肿瘤的声像图则是与恶性肿瘤显示相反。结论针对乳腺肿瘤疾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患者检查指标图像显示结果清晰度高,对提高患者肿瘤检出率和鉴别其肿瘤性质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超声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标准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1例因乳腺肿块就诊的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乳腺病灶进行BI-RADS分级评价,将其分级情况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评价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131个乳腺肿块病灶中,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良性病变41例,恶性病变90例。超声BI-RADS分级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度为89.3%、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0.5%。结论:高频二维超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恶性乳腺肿块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对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乳腺肿块进行分析,对乳腺肿块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脉冲多普勒阻力指数进行分析,观察肿块声像图特征。结果:发现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边界回声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脉冲多普勒阻力指数对鉴别肿块良、恶性具有明显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脉冲多普勒阻力指数多参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临床符合率较高,可以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观察脑卒中急性期后在“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三级康复治疗”、持续在大医院康复治疗和家庭康复三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医疗费用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A组:30例,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三级康复治疗;B组:30例,持续在大医院康复治疗者。c组:41例,从综合医院内科直接进入家庭康复治疗者;5三组分别在康复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简化的Fugl—Meyer评定量表、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表(CEDA)进行评估,比较三组同期之间ADL、运动功能改善以及回归社会情况的差异和治疗费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康复治疗前ADL评分、简化的Fuel—Meyer评分、CED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评估,A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与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治疗费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三级康复治疗”与大医院康复治疗同样可以提升脑卒中患者的ADL、运动功能,减轻肢体残疾情况,治疗费用方面前者具有价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采用背景音乐治疗。两组常规康复训练时间和强度相同。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治疗组NIHSS、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IHSS、FMA和MBI评分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宋元成 《现代保健》2014,(26):94-98
目的:为了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内的康复效果,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作业疗法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观察,并且利用相应的判断标准来作为比较的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L、NOSIE-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近1年的干预之后,两组患者ADL、NOSIE-30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作业疗法治疗之后,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在院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入组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MA和改良巴氏指(Modified BarthelIndex,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MBI的恢复作用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正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初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康复组(56例)和对照组(34例L康复组在发病3个月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发病3个月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x:=0.074,PXL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康复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1)。结论:在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关节挛缩和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相关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及良肢位摆放等。6周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挛缩及肩手综合征改善状况评定。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的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护理后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0,t=12.651;P<0.05);两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后得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更为显著;护理干预能降低关节挛缩及肩手综合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2010 年12 月神经内科的9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进行规范化运动训练,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 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提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严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4,(11):998-100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社区全科团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建立延伸卒中管理机制,于2011年1—12月期间管理的脑卒中患者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均进行12个月的上门服务.给予指导并调整患者治疗高危因素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康复干预组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偏瘫后的康复教育,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认知干预等)、宣教和心理疏导等,督促患者进行每天至少1次,每次至少30~45分钟的自我康复训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及巴氏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CSS评分及巴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全科团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针刺组和结合组,每组40例.所有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结合组给予康复组和针刺组的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结合组的NDS和BI评分是(4.90&#177;3.52)、(74.20&#177;10.50),与康复组(10.50&#177;3.20)、(47.50&#177;15.80)和针刺组(8.30&#177;3.65)、(62.70&#177;12.60)比较,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早期干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