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对合理的用药指标和处方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方法 于2012年7月4日-2013年6月5日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4251张进行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评测处方合理度的依据:患者病情.通过对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的评测,进而探讨出合理化、真实化的用药指标与实际性、合理性的处方间的关系.结果 在14251张处方中,有473张处方不切实际、不合理.不合理、不实际的表现: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用量、用法、药物配伍等.影响处方的实际性、合理性的指标有:药费、患者年龄、药物类别(如抗生素).结论 明确合理性、实际性的用药指标与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医院应做好分析与了解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3年上半年笔者单位开具的门诊药房处方,探究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择取2013年1~6月我院门诊处方共3000张,将其与老年患者在临床上的用药情况结合进行分析.结果:结合处方开具情况与老年患者用药情况可知,老年患者在心脑血管药物、消化系统药物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上有较大的消耗量,联合用药不适宜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是普遍现象.结论:在临床用药上,老年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鉴于不同药物之间有着配伍禁忌,开具处方时需要格外注意药物搭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我院门诊病房中抗生素使用现状,通过分析抗生素处方不合理开具的原因,指导今后工作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2年4月我院门诊每月5、15和25日的处方,排除节假日,共计8266张处方.对其抗生素处方开具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66张处方中涉及抗生素的处方共2904张,占35.13%.2904张涉及抗生素的处方中属于不合理使用的有1260张,占43.39%.排名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溶媒选择不当(30.63%)、选药不当(29.52%)和无用药指征(21.19%);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氨基糖苷类(33.22%)、头孢菌素类(30.82%)和青霉素类(16.09%).结论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用药规范知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门诊2007年1~6月份抗生素联合用药的西药处方1 000张,依据中国药典及有关书藉、文献、说明书对其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抗生素不合理联用处方225张,占所查处方2.25%.结论 我院开具抗生素的门诊处方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联合用药情况,临床医师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合理开具处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以期规范用药。方法汇总分析我院2011年7~9月份随机抽查的门、急诊处方9171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29张占总处方数的25.40%。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在所有抽查处方中,显示合理用药占84.54%(1969)张,不合理用药15.46%(360)张。结论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合理、疗程超过规定天数、联用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等。由此,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工作,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的合理性,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抽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门诊处方2880张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在抽查的2880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66张(9.22%),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125张(46.99%);不合理用药处方141张(53.01%),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等。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开具中药饮片处方1000张进行用药情况研究。结果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够规范、用药剂量和药物配伍不够合理等个别现象客观存在。结论加强规范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药师应强化中药饮片处方中临床用药干预,确保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于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的各类处方10603张处方进行抽查,并对抗生素日限定剂量、不合理用药情况、药物利用指数加以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抗生素合理用药比例占92.6%;不合理用药行为中,给药次数不合理居于首位,其次为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与选药不当、违反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结论我院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尚属合理,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及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2月份患者处方4568张,根据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合理的抗生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结果 随机抽取的4568张处方中,合理应用药物处方3157张,不合理应用药物处方1411张.结论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合理用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立合理完善的医院药物管理制度,可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医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开具西药处方500张,对抗病毒药物处方及患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0张处方中含抗病毒药物处方293张(58.60%),其中门急诊处方157张(64.34%),住院病房处方136张(53.12%)。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口服为主,共116张(73.89%)。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利巴韦林为主,共占46.50%;其次为抗病毒口服液,占17.20%。门急诊抗病毒药物处方中与其他抗生素联用121张(77.07%);使用两种抗病毒药物处方53张(33.76%)。结论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要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与应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至2011年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门诊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用药天数、用药频度(DDDs)及处方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盐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最大;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处方比例最大,DUI<1;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平均合格率为93.02%,仍有少数不合理处方,占6.98%.结论 该院医务人员对麻醉药品的使用逐年规范,用药基本合理,但还需对部分医师加强麻醉药品使用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监测分析,运用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从2013年起,医院临床药师运用技术和行政等综合措施干预医生选药、用药,利用 PASS 分析干预前(2012年)及干预后(2013年)门诊处方28013张和29310张,从药物相互作用、给药途径、药物用法用量及儿童用药等方面对问题医嘱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医嘱为1693条,2013年仅297条,发生率分别为6.04%和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综合干预后,药物相互作用、给药途径、药物用法用量及儿童用药等方面的问题医嘱数量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P ﹤0.05)。结论 PASS 系统对医院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能进行有效监测,综合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值得医院药房推广。  相似文献   

13.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调查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09年门诊处方172540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7254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90720张,使用率为52.58%,其中单一用药占69.59%,二联用药占22.34%,三联用药占8.07%。存在书写不规范处方821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06%,不合理用药处方7738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5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与用药情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少数问题: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控,如通过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处方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模式对医院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2012年门诊和住院处方各1200张,进行系统化处方评估,对出现的问题采取药学干预措施予以纠正。另随机选择2013年门诊和住院处方各1 200张,分析处方的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和药物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等指标。结果 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师干预的模式开展后,2013年门诊处方及住院处方不合格数量均显著减少,分别为36张和28张,与201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下降最明显;绝大多数药品2013年药物利用指数均接近1,说明临床应用合理。结论 系统化处方评估联合药学干预可以提高医院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出院带药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新区2013年1~5月份出院带药处方210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情况。结果干预后,抽取2013年8~12月份出院带药处方2050张,不合格处方率由3.810%下降为1.122%(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处方前记及电脑录入问题等均有改善(P〈0.05)。结论对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门诊2013年4~9月的处方共计7614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为3318份,占43.6%,抗菌药物单联处方占93.2%,两联应用的处方占6.8%,其中不合理处方占3.3%。其中口服用药占85%,注射用药占15%。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培训、宣传与管理,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病房门诊处方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我院老年门诊2008年1~12月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查24350张处方,不合格用药处方为1340张,占5.50%,其中不规范处方526张,占抽查处方的2.11%,占不合格处方的39.25%。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选药不当、联合用药品种过多等方面。结论:临床医生用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药物知识的缺乏所致,药学人员应向临床药师职能转化,向医生提供更多的药学知识,指导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并提出对策,为今后实施处方评价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7月12~16日的门诊处方507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规范》要求进行处方评价。结果门诊患者以各类慢性患者居多,占71.4%;门诊患者平均年龄偏大,为(57.03±17.52)岁。合理用药方面表现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率方面控制较好,分别为27.4%和25.4%;绝大多数处方药物为国家基本药物(98.2%),门诊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高(99.3%)。处方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处方书写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认(17.0%);处方超7日用量未注明理由并再次签名(41.3%);药品适应证不适宜(13.3%);用法用量不适宜(17.7%)。结论我院处方评价工作处于初级阶段,还需深入分析研究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不断学习,掌握丰富专业技术知识,以促进药品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院的贯彻执行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通过对我院西医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今后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地抽查本院2007年8月~2008年11月的门诊处方共计1 880份,逐一进行审核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577张,占所查处方的30.69%。其中未写诊断结果、超剂量用药和用法含糊不清是处方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处方平均金额呈下降趋势,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医师的注意,同时临床医师与药师需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