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3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后观察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随访5~12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脊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均有明显恢复(P<0.01)。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早期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较好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颈椎过伸性损伤 ,在临床上不少见 ,主要指颈椎受到伸屈暴力的作用 ,导致的脊髓和 /或神经根损害。其脊髓损害的程度 ,可以呈严重的完全性脊髓损害 ,也可以是各种脊髓不完全损害的表现 ,轻者甚至仅有束性感觉损害或根性损害症状。加上很多病例在X线片上只有轻微表现 ,甚至无明显损伤迹象 ,所以在临床上常有漏诊[1] 。我院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5月治疗 3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0 5岁。受伤原因 :车祸 2 5例 ,跌伤 7例。损伤平面C3~ 4 7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2.5±0.7)h,出血量为(183.4±24.5)ml。术后1年随访观察,13例患者康复较好,骨折均已愈合,且颈椎的生理弧度也恢复较好,整个手术治疗中未出现脊髓再次损伤的情况,术后也无任何并发症出现。通过对其神经功能的评估,所有患者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改善。D级5例(33.3%),E级10例(66.7%)。结论前路手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次性前后路手术在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27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6个月以及一年后的JOA评分结果与手术之前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后6个月JOA平均评分结果为(11.2±2.3)分、手术一年的JOA平均评分结果为(17.1±3.1)分,均明显高于手术之前的JOA平均评分结果(7.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29.6%、术后后1年脊髓功能改善率为48.1%.结论 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前路手术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19~73岁,平均46.7岁,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单纯颈椎间盘突出9例,椎管狭窄16例,仅MRI脊髓影像异常而无明显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表现13例。38例均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约1.8级。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MRI显示无明显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分析3种入路术治疗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来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的90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前路入路、后路入路、前后联合入路3组,通过比较分析3组术前、术后ASIA分值的变化,来对比3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3组术后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前路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后路入路疗效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入路、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疗效均较后路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好,前路入路手术是治疗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颈脊髓过伸性损伤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颈脊髓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40例颈脊髓过伸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NGF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肌力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感觉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GF对脊颈髓过伸性损伤疗效肯定,优于胞二磷胆碱。进一步证实外源性NGF可以提高神经损伤处内源性NGF含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崔胜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84-85
目的 比较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块植骨术中以前纵韧带复合体重建替代颈前路接骨板与不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接骨板内固定植骨2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以来颈椎相邻节段病变需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患者211例,随机分为A组101例和B组110例.A组采用不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钛笼/髂骨块植骨钛板内固定,B组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块植骨前纵韧带复合体重建稳定髂骨植骨块,观察2组植骨融合率、植骨块滑脱、椎间高度的变化及JOA评分.结果 A组椎间融合率达到96.5%.3例经CT扫描为可疑不全融合,但未出现症状,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15.4%,3例出现植骨钛笼下沉,2例出现钛板松动.B组椎间融合率达到100%,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32.4%,未出现植骨块突出、椎间塌陷、嵌入椎管等移位现象.结论 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同样可以达到满意的减压效果,采用椎体前纵韧带复合体重建对植骨块进行稳定,在预防植骨块滑脱、椎间高度丢失、内置物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都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优良率为87.5%,JOA评分也有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对抗颈部前屈而产生的张应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50例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治疗后6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2.00%及半月板愈合率96.00%均高于对照组的64.00%、60.00%, 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00%、4.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8.00%、24.00%、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01±0.34)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6.47±0.82)分、Lysholm评分(93.13±2.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89±0.63)、(4.97±1.03)、(78.84±3.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能有效修复ACL及半月板损伤,促进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恢复,提高整体治愈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予标准化临床护理计划,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前出现的症状全部消失,关节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全部治愈康复出院,无关节内感染病例。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是一种较为实用和安全的新技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良好的手术效果只有配合优质的临床护理以及必要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的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合并软骨损伤术后康复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5月抽取本院收治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合并软骨损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康复期不应用任何药物,试验组康复期应用玻璃酸钠。对比两组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较高(P 0.05);炎性因子水平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较优(P 0.05)。结论前交叉韧带合并软骨损伤术后康复期应用玻璃酸钠,既可缓解炎性因子水平,又能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方法临床手术治疗30例患者,配合术后康复功能锻炼,随访1年,观察术后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30例患者临床疗效优有10例,占总病例数的33.33%,良有13例,占总病例数的43.33%,中有7例,占总病例数的23.34%,无一例临床疗效为差。结论联合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联合子宫骶主韧带复合体修复术对子宫脱垂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联合子宫骶主韧带复合体修复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Hb水平、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功能问卷简表(PISQ-12)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阴道长度、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Hb水平、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POP-Q评分低于对照组,除Hb水平外,余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联合子宫骶主韧带复合体修复术有助于促进子宫脱垂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且能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