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仲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36-1437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之内,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席汉综合症及产后感染,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霞 《安徽医药》2008,12(8):756-756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晚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3%,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及时处理和护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我院分娩的53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3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危及产妇生命。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超过500ml者,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若发生产后出血而处理不当致休克时间过长,可以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致使产妇短期内死亡。即使抢救成功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以后并发席汗氏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3%,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之一。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对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一般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者,占产妇总数的比例为2%~3%,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按照发生时间的不同,有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之分,后者是指在分娩24h后到6周内产妇出现的子宫大出血,其中发生于产后6-10d者又称为继发性产后出血。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S100A4基因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近年来剖官产率逐年上升,而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有文献报道高达19.8%。故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尤为重要。我院对于剖宫产术中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且有产后出血倾向(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后出血超过300mL)的产妇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预防产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指产后24h内失血超过500ml,是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22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期,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h,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还会由于大量出血导致贫血、感染、乳汁分泌不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1]。对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31例进行综合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秀云 《北方药学》2011,8(10):95-96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因此,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产后出血发生是产科每位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实际产后出血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常见并发症,严重者或抢救不及时,可因大量失血而危及产妇生命[1]。产后出血是指娩出胎儿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其在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忙[2]。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工作,对产妇顺利康复有重要意义[3]。现将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5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以上的现象,是分娩过程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一般多发生在第三产程和产后2h内,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生命或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孕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是产妇分娩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胎儿娩出之后24 h内达到500 ml以上出血量的现象。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 h以及产后2~24 h 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因其的发病率较高、起病急、进展快、来势凶猛,对产妇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预后,以保证产妇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2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h后到6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17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或产后2h内出血量≥400ml,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制不同而异。若短时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因而必须积极防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3年来收治的17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抢救措施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现就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的40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为产后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发病率约为2%~3%。本研究就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进行干预性治疗作一对比研究,以期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子宫切除及患者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正>产后出血在产科临床中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指胎儿娩出后产妇阴道出血量于24h内超过500mL,是我国产妇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1]。在我国居产妇死亡首位,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内。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中以宫缩乏力最为常见。因此,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预防、及早制定适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提高产后出血治愈率、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汝南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救治30例产后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是分娩期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2000年6月~2004年5月我院采用乙醚涂擦阴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