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总结博茨瓦纳298例HIV阳性孕妇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护理措施,为防治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抗病毒药物阻断、人工喂养和出院随访等治疗措施,结合心理支持、新生儿用药及护理、新生儿喂养及护理及出院后指导等护理措施,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干预措施10多年间,博茨瓦纳母婴传播引起新生儿HIV感染率从40%降至4%,将努力控制到1%的新目标。结论博茨瓦纳对HIV阳性孕妇阻断母婴传播的护理措施科学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经母婴阻断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HIV感染孕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被确诊为HIV感染的38例孕妇,均给予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方式、新生儿人工喂养;根据HIV感染孕妇的妊娠用药时间分为3组,孕前服药的16例为A组,14~28周开始服药的13例为B组,28周以后直至临产发现才服药的9例为C组,比较3组HIV感染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HIV的感染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HIV感染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HIV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HIV感染孕妇除1例胎膜早破性自然分娩,其余均足月后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均为正常的婴儿,18个月后HIV抗体检测为阴性,而C组中,出生的新生儿有1例1年内确认感染并死亡;3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138g,A组有5例低体重儿,B组有2例,C组中1例。结论尽早并及时发现HIV感染,并对感染HIV的孕妇采取母婴阻断的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措施,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HIV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rrjk》2017,(8)
目的:探讨我院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取得的成效。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V感染孕妇分娩的婴幼儿85例,按规范服药、人工喂养、儿童体检随访、早期干血斑检测、HIV抗体检验等为指标,全程跟踪随访,观察到婴儿满12个月或满18个月,母婴同时随访。随访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综合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结果:HIV感染孕妇分娩的85例婴幼儿人工喂养率100%;婴幼儿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率为100%;18月龄婴幼儿随访率为100%;婴幼儿阻断成功率100%。结论: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规范服药及母亲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4.
楚雄市2006年~2010年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仙 《卫生软科学》2012,26(3):179-180
[目的]了解楚雄市HIV感染孕产妇流行情况及预防HIV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楚雄市2006年~2010年到辖区各医疗保健机构首诊孕产妇进行HIV筛查,对HIV感染孕产妇进行咨询、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并跟踪随访,对母婴阻断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楚雄市孕产妇HIV阳性率呈现平稳态势,感染率0.14%左右,处于中度流行地区;孕产妇感染HIV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对孕妇、胎儿及婴儿均安全、有效;感染孕产妇接受综合干预措施后,母婴阻断成功率为100%。[结论]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孕早期检测、预防用药、人工喂养等,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摸索适合开展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预防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2015年23例HIV阳性孕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HIV阳性孕产妇均接受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阻断HIV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其中,12例HIV阳性患者接受HAART后怀孕,10例在孕早期(28周内)检出HIV阳性而接受HAART治疗,1例在孕28周后检出HIV阳性而接受HAART。23例HIV阳性孕妇均娩出正常新生儿,婴幼儿经随访检测均未感染HIV。结论对HIV阳性孕产妇进行HAART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关键,配合新生儿的预防性用药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HIV母婴传播。由专科医生提供对HIV阳性孕产妇的HAART,配合妇幼保健医院提供产检、分娩及婴儿的预防性服药,这种相互转介的艾滋病母婴阻断模式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果,探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对2006-2011年全县15353名孕产妇抽取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快速试纸条),对确诊阳性孕产妇进行预防母婴阻断干预措施。结果:57例孕产妇确诊为阳性,30例自愿行终止妊娠,27例妊娠分娩活婴27人,母婴综合干预措施、人工喂养、服药阻断的率均达到96%以上。结论:开展预防孕产妇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咨询与检测,能及早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通过及时合理正确地应用药物预防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是可减少、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人工阻断情况与效果。结果:2009~2013年孕妇HIV抗体检测率为63.76%(20 798/32 617),发现HIV感染孕妇13例,孕妇HIV检出率为0.06%(13/20 798),非孕期发现2例;HIV母亲孕期或产前预防性抗病毒阻断用药8例,母亲阻断用药率为53.33%(8/15),新生儿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为40.00%(6/15),新生儿人工喂养率为66.67%(10/15);8例HIV母亲预防性抗病毒用药阻断率为100.00%(8/8),而7例HIV母亲未阻断用药患者中1例婴儿12月龄死亡,4例婴儿HIV抗体阴性,2例HIV抗体确证阳性,未阻断用药者HIV母婴传播率为33.33%(2/6),母亲阻断用药与非阻断用药的婴儿感染HIV几率虽有差异,由于样本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16)。结论: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性依然存在,孕期检测发现与预防性抗病毒阻断用药,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妊娠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娩的4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妊娠行母婴阻断及产科处理的临床资料。分别行方案1(AZT+NVP)阻断29例;方案2(NVP)阻断17例;剖宫产38例,阴道分娩8例;所有出生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结果:出生活产婴儿46例(早产儿1例),外观未见明显畸形。最低体重1950g,最高体重4050g,平均体重2967g。12月龄婴儿28例,随访25例,无HIV阳性检测结果,失访3例。12月龄婴儿18例,仍在观察随访中。所有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阻断治疗的孕产妇及婴儿在治疗时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结论:对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能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30例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促进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法由有经验的经培训的咨询员为30例确诊为HIV感染的孕妇进行咨询。结果30例艾滋病感染孕妇全部实施了母婴阻断措施,其中9例自愿终止妊娠,21例继续妊娠。继续妊娠者实施了药物阻断、选择了剖宫产。21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实施人工喂养。经随访18个月,20名婴儿(1例失访)HIV检测全为阴性。结论良好的咨询是母婴阻断措施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痴呆鼻饲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痴呆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针对鼻饲常见并发症,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出现症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观察组老年痴呆鼻饲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明显减少,经统计学Fisher确切概率法处理,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保证了患者营养、能量的供应,降低了老年痴呆鼻饲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状况,为控制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江岸区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进行筛选,采取入户调查或电话访谈的方式,对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产前和产后免疫阻断措施,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58例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免疫方案有4种,其中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出生后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有123例,占77.85%。158例婴儿中,有26例出生后只单纯接种乙肝疫苗而未联合注射HBIG。HBsAg阳性母亲有130例采取剖宫产分娩,其中因携带HBV行剖宫产占28.46%。82例婴儿为人工喂养,其中因母亲携带HBV行人工喂养占89.02%。结论:大多数HBsAg阳性孕妇采取了产前和产后联合免疫阻断措施,少部分婴儿出生后未注射HBIG,应进一步加强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出生后联合免疫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207例 BPH 患者行 TURP 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随访表明,残余尿量(RUV)、最大尿留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TURP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BPH 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均位于中段。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及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钢板松动、断裂和再骨折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本组手术治疗患者综合疗效评定总优良率为95.2%。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意识障碍患儿的鼻饲护理方法进行改良,降低鼻饲过程中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8例需应用鼻饲法的意识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护理法,实验组采用改良鼻饲护理法,对比两组患儿堵管、脱管发生率及鼻饲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改良鼻饲护理法后,堵管、脱管及胃潴留、便秘/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意识障碍的鼻饲患儿实行改良鼻饲护理法能降低堵管、脱管及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腋臭衣应用于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的总结。方法:180例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后应用腋臭衣加压的患者,术后包扎切口后穿上腋臭衣固定。密切观察切口及全身情况,做好术后指导。结果:180例行腋臭清除术后应用腋臭衣加压固定患者,切口全部I期愈合,未出现皮下血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腋臭衣应用于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锻炼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后的康复锻炼体会。结果:患者均采取术前指导,术后各阶段的康复锻炼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加强康复锻炼护理,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13例患者行 LC 的资料。结果:共完成 LC 术609例,中转4例,手术时间30~120min,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严格的术前评估、术者良好的心态、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及时的中转开腹及高度重视胆囊管的变异可有效预防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采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同时应用人工骨植骨治疗,术后进行固定、膝关节功能锻炼等治疗。结果: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骨性愈合,均获得持久且稳定的固定,无骨折再移位现象,患者均无膝关节力线的改变,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患者均获得随访,根据 Lysholm 功能评价标准,41例(97.62%)优良。结论: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防止术后胫骨平台塌陷的发生,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在眩晕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0例眩晕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心理护理(观察组50例)及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结果:聚焦解决模式心理护理组抑郁和焦虑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眩晕综合征患者心理护理中,对于其不良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有益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