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IVCFI)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引导下,对连续收治的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经皮穿刺IVCFI术。结果 31例患者术前CDFI检查下腔静脉、肾静脉及其最低人121显示清晰,下腔静脉平均内径19.7mm,无变异和血栓,符合所选滤器置入要求。在CDFI引导下,置入Vena Teeh永久型滤器31只,其中经右股静脉置入20只,左股静脉置入11只。术后CDFI和X线腹部平片均证实滤器置入位置正确,张开完全,无并发症,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结果,栓子俘获率29%,滤器无变形和移位,局部无血栓形成,也无滤器置入后肺血栓栓塞临床病例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是经皮穿刺IVCFI术安全、可靠的方法,同时也是简便易行、无污染、费用低廉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远期预防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对45例下肢血栓形成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随访观察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患者随访8月,其中13例滤器处有俘获栓子,无1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IVCFI)术后患者发生滤器变形、移位、倾斜等。临床上未发现1例肺血栓栓塞,有1例患者滤器置入半月后健侧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并延伸至下腔静脉(IVC)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经济、快速的诊断静脉血栓的发生,确定发生的平面及范围、回声,反应血栓的新旧、血流通过的情况,清楚的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的位置以及状态,很大程度帮助临床判定滤器的远期预防效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变范围、下腔静脉滤器的位置以及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临床IVCFI术后远期预防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局部置管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术前经健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在超声定位和引导下,穿刺患侧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24~48 h后超声监测.结果 超声定位下穿刺针均顺利进入腘静脉;超声引导下溶栓导管均被置入血栓合适位置,38例超声引导全部成功.治疗过程中,根据血栓消融情况,4例在超声引导下调整了溶栓导管位置.经过2~7 d溶栓治疗后行超声检查,33例基本治愈,4例好转,1例无效.无一例发生大出血和肺栓塞.结论 超声检查在急性下肢DVT患者局部置管溶栓术前诊断、术中引导、术后指导用药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0月完成的23例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23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均获得成功。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发生滤器移位或并发症,术前出现肺栓塞者,术后未再发生肺栓塞。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预防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的发生,较X线引导下滤器置入术具有:无X线辐射,费用低廉,对于危重不宜搬动患者可行床边引导,对肾功能不全及对造影剂过敏患者可施行手术等优点。该手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易于在基层医院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10例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患者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9例为永久性滤器,1例为暂时性滤器;滤器置入后依次行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直至取得满足疗效.结果: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100%,并用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及内支架置入术9例闭塞血管再通,临床疗效满意.1例因导丝不能穿过阻塞静脉未进行继续治疗.总有效率达90%,无严重无发症发生,随访3-32(平均13.5)个月,9例入永久滤器者均无肺梗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证了髂股静脉血栓性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多种介入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超声介入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及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收治的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彩超引导下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安置成功后再通过彩超引导经小隐静脉入路置入溶栓导管,分析临床症状恢复情况、静脉通畅评分及溶栓前后通畅率。结果 62例手术均获得了成功,疗效显著。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滤器移位或致命性肺梗死发生。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通过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安全、可靠、效果好、方便等优点,适宜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溶栓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溶栓治疗。结果:(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左、右和双下肢分别为21、20和3例。静脉、股静脉到静脉、髂总静脉到股静脉以下、髂总静脉以上分别为9、19、12和3例。(2)所有滤器均成功置入,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钛质滤器Trap Ease Filter(REF)15例,其中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例,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12例,全部滤器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腔静脉内。随访3—19个月。结果本组15例患者滤器成功置入,临时性滤器体内置放两周后取出,未发现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无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新方法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70例已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30例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完成(CEUS组),40例在DSA引导下完成(DSA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远期滤器新生血栓情况。术后随访2周~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CEUS组30例中26例获得成功,成功率86.7%;DSA组40例中37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均无滤器移位及肺栓塞发生。结论超声造影与DSA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均有较高成功率,但超声造影对术中置放引导及术前、术后的血管评估准确,以及对临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远期预防肺栓塞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随访4~36个月。结果: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滤器移位,l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出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法简单,安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