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对咳嗽患儿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上呼吸道感染 (URI)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的不同水平变化。方法 对CVA患儿 2 0例 ,URI患儿 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组患儿的ECP浓度。结果 CVA组患儿血清ECP浓度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 (URI)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URI组患儿血清EC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咳嗽患儿ECP浓度的检测可作为鉴别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姜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5-66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浓度,探讨其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对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2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健康儿童(35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的UniCAP变应原检测系统荧光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ECP值。CVA组中20例患儿坚持系统治疗3个月,病情缓解后再次测定ECP值。结果CVA患儿的ECP值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明显低于典型哮喘患儿发作期的ECP值(P〈0.05);CVA患儿治疗后EC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ECP水平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IgE和EC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CVA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药组)发作期给予温肺化痰饮,缓解期给予补肺健脾饮;对照组(西药组)服用孟鲁司特钠,发作期加服氨茶碱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IgE和EC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EC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分期治疗CVA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gE与ECP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儿童哮喘患儿峰流速值(PEF)、血清ECP和TNFα水平对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急性发作组、治疗组及缓解组的哮喘患儿各30例和30例对照组,用瑞典Pharmacia CAP试剂盒检测血清ECP;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峰流速仪测定PEF,并计算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结果 血清ECP在急性发作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血清TNFα在急性发作组高于缓解组、对照组(P<0.01),治疗组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PEF%在发作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结论 血清ECP、TNFα均参与了哮喘发病,ECP较敏感,PEF测定更方便,可作为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与哮喘不同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82例,分为控制组(29例)、部分控制组(31例)、未控制组(22例),并同期设立对照组(27例),测定其诱导痰中MMP-9和ECP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中MMP-9和ECP水平随哮喘控制水平的不足而逐渐升高,且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控制组患儿诱导痰中MMP-9、ECP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中MMP-9和ECP可反映哮喘不同控制水平,可能在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对血清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研究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控制哮喘症状,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口服,对照组加用酮替芬口服,12周后观察疗效,检测治疗前后IgE、ECP水平并作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14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E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EC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gE、ECP水平,有效治疗儿童CV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患儿和20例健康儿血清进行了ECP及IgE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EC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IgE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但缓解期与稳定期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哮喘患儿血清ECP、IgE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嗜酸粒细胞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变化,是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抗炎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中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CVA患儿(哮喘组)和56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均进行血清ECP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ECP水平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6.12±25.80)μg/L vs(7.62±4.90)μg/L,P〈0.05]。结论CVA与血清ECP水平密切相关,尽早对患儿进行血清ECP水平检测,有助于协助诊断,对早期预防干预CVA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8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EOS和ECP,其中24h内有哮喘发作59例(A组),哮喘持续状态22例(B组),另有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对照(C组),3组患儿分别于入院即时、72h以及7d采集痰液。结果 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和ECP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C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患儿第7d的痰液EOS和EC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儿痰液EOS与ECP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 联合动态检测痰液EOS和ECP水平可判断小儿支气管哮喘程度,ECP可更敏感预测小儿支气管哮喘转归。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肺炎患儿体内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 4 5例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3组 ,喘息型肺炎急性期组 (Ⅰ组 ) 19例 ,非喘息型肺炎急性期组(Ⅱ组 ) 17例 ,喘息型肺炎恢复期组 (Ⅲ组 ) 9例 ;选择同期住院的 2 0例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 (Ⅳ组 )和 15例正常儿童 (Ⅴ组 )作对照 ,采用pharmaciaUniCAP检测系统分别对各组儿童的血清EC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5组儿童的血清ECP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ECP参与肺炎喘息的发生 ,是喘息病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气道高反应性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且将其分组治疗,即干预组(孟鲁司特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均有50例患儿。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LTE4、ECP、IL-12、IL-10。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儿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儿的LTE4、ECP、IL-12、IL-10等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理想,可有效缩短气喘、哮鸣、咳嗽等症状时长,安全指数高,此药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中的总IgE及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无肾损害HSP组患儿26例,HSPN患儿共24例,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总IgE和EC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HSP急性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无肾损害组的血清总IgE、ECP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HSP恢复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③HSP急性期血清ECP与血清IgE二者间呈明显正相关(r=0.68,P<0.05)。结论血清总IgE和ECP协同,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HSP及HSPN病情进展程度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E(IgE)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PharmaciaUniCAP检测系统对 1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例哮喘患儿和 15例正常儿童血清ECP和总IgE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患儿血清ECP、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与哮喘组血清ECP、IgE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与哮喘相似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存在嗜酸粒细胞活化和血IgE增加 ,与哮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双抗夹心法及荧光酶联免疫方法检测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sICAM-1、ECP水平,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sICAM-1和ECP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支气管哮喘组血清sICAM-1和ECP值之间呈负相关(r=-0.143,P<0.01).结论 血清sICAM-1及ECP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清ECP、sICAM-1水平可作为评价气道炎症程度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0):1566-1570
目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25-羟维生素D_3[25-(OH)D_3)]、M2受体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首次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分为慢性持续期组、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CP、25-(OH)D_3、M2受体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持续期组、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ECP、M2受体水平升高,25-(OH)D_3水平降低(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ECP、M2受体水平高于慢性持续期组,25-(OH)D_3水平低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ECP、M2受体水平高于缓解期组,25-(OH)D_3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0.05)。与轻度患儿相比,中度和重度患儿ECP、M2受体水平升高,25-(OH)D_3水平降低(P<0.05)。与中度患儿相比,重度患儿ECP、M2受体水平升高,25-(OH)D_3水平降低(P<0.05)。ECP与25-(OH)D_3之间呈负相关(r=-0.380,P=0.038);25-(OH)D_3与M2受体之间呈负相关(r=-0.448,P=0.013);ECP与M2受体之间呈正相关(r=0.450,P=0.013)。结论:ECP和M2受体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表达升高,25-羟维生素D_3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表达降低,ECP、25-(OH)D_3、M2受体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浓度的变化在哮喘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利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全自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监测 5 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浓度的变化。并与肺功能监测的结果 (最大呼气风速PEFR)相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 (P <0 .0 1) ,中度患儿ECP水平高于轻度 (P <0 .0 5 ) ;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ECP浓度明显高于治疗缓解期 (P <0 .0 1)。此与PEFR变化呈负相关 (发作期r=-0 .62 ,P <0 .0 1;缓解期r =-0 .5 4,P <0 .0 1)。结论 血清ECP浓度能准确地反映出哮喘患儿气道过敏性炎症的轻重程度 ,故ECP的监测对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分度、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预测哮喘发作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海  周晓云  杨小兰  黄超群  吴峰 《海南医学》2012,23(23):100-101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7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哮喘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诱导痰液中ECP浓度,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缓解组、轻度间歇组、中重度组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分别为(47.8±35.6) μg/L、(90.5±55.4) μg/L、(150.2±68.4) μg/L]与对照组[(5.6±20.2)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哮喘患儿各组间诱导痰液中EC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ECP)含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诱导痰液中ECP是反映儿童组中重度哮喘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儿童哮喘患儿峰流速值(PEF)、血清ECP和TNFα水平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发作组、治疗组及缓解组的哮喘患儿各30例和30例对照组,用瑞典Pharmacia CAP试剂盒检测血清ECP;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峰流速仪测定PEF,并计算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结果血清ECP在急性发作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血清TNFα在急性发作组高于缓解组、对照组(P<0.01),治疗组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PEF%在发作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结论血清ECP、TNFα均参与了哮喘发病,ECP较敏感,PEF测定更方便,可作为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国健  吴荣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69-4470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鼻咽分泌物(NPS)中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检测NPS中ECP含量,随访8a,比较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与非哮喘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组急性期NPS中ECP较非哮喘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ECP测定对其预后的早期预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激发试验阳性的亚急性、慢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其对亚急性、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激发试验阳性的亚急性、慢性咳嗽患者均行肺功能、血常规、胸片、鼻窦CT、诱导痰检查,其中Eos计数和ECP水平的检测分别运用瑞氏染色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结果:55例激发试验阳性的咳嗽患者中36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例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8例诊断为感染后咳嗽,5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以乙酰甲胆碱PC20FEV1.0作为评价气道高反应性的指标,CVA组与各个非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65.5%。CVA组、COPD组、感染后咳嗽组以及UACS组诱导痰Eos计数分别为(9.2±5.4)%,(2.5±1.3)%,(2.3±0.6)%和(1.9±1.2)%,ECP水平分别为(227±56),(59±14),(46±18)和(42±24)μg/L,CVA组患者诱导痰Eos数量和ECP水平明显高于非CVA组(P<0.01),诱导痰联合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89.5%。结论:联合应用诱导痰炎性标志物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提高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