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仿皮行业二甲基甲酰胺职业危害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对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健康体检.结果作业环境DMF污染较严重,DMF侵入途径是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同时存在,DMF接触者毒性作用主要在消化系统损害,潜伏着肾功能和生殖功能损害的危险性.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卫生与法制宣传,是预防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职业暴露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DMF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预防相关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南通市7家存在DMF危害因素的企业213名在岗工人作为接触组,对该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选取2018年261名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行政和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检查。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人群中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肝功能异常率和肝功能检出值高于对照组,其中ALT、AST、GG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肝脏B超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同工龄间,肝功能异常率和脂肪肝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F职业暴露可造成人体肝脏损害。建议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改善企业的通风设置,加强劳动者的防护措施,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电镀液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某电镀液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136名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和未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44名职工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健康状况,同时调查工作车间职业卫生状况.结果 接触组下鼻甲肿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工龄有相关关系.尿硫氰酸盐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镀液作业可影响工人健康,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014名涂料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工人组五官疾患(29.39%)显著高于对照组(16.35%),P<0.001;听力损失工人组(50.79%)显著高于对照组(17.07%),P<0.001;肺功能工人组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大、小气道均受到损害,其中尤以同时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工人为甚;X线以肺间质改改变为主。提示五官疾患是涂料工人的多发病,涂料噪声对工人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顾永生 《职业与健康》2007,23(6):412-414
目的了解江苏省昆山市二甲基酰胺(DMF)职业危害现状,为预防DMF职业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昆山市使用DMF的企业整改前(2005年)和整改后(2006年)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空气中DMF浓度进行监测对接触DMF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使用DMF的企业有5家;工作场所空气中DMF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2005年(整改前)为42.86%,2006年(整改后)为75%;在岗期间2005年(整改前)对接触DMF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为1394人,肝功能异常为165人;2006年(整改后)对接触DMF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为1230人,肝功能异常为224人。结论昆山市DMF职业危害较严重,对使用DMF的企业应开展专项整治,督促各DMF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控制效果评价工作,提升企业职业病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方法对464名DMF作业工人作职业健康检查,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DMF作业工人在上岗早期(3个月内)内即有肝功能受损,在岗期间作业工人的血小板计数下降有显著性(P=0.000),心电图、尿常规检查无实际临床意义。结论应注重DMF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的针对性,必检项目建议检查肝功能,上岗3个月内动态检测肝功能;在岗期间是否必检尿常规和心电图有待斟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锑粉尘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方法 对广西两个从事锑白生产厂的79名接触三氧化二锑粉尘的作业工人(接触组)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与无三氧化二锑接触的(21名)对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化合物平均浓度为2.10 mg/m3(O.08~10.35 mg/m3),作业工人尿锑平均浓度为214.15 mg/L(14.40~975.43 mg/L).79名三氧化二锑作业工人中皮肤瘙痒症状发生率为77.21%、皮疹发生率为35.44%(其中包装工占75.00%)、慢性咽炎发生率为44.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仟伏X线胸片检查发现胸片异常15人,确诊Ⅰ期三氧化二锑尘肺3人、无尘肺(O+)4人;心电图,肝脏B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触三氧化二锑粉尘可引起以皮肤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8.
叶腊石磨粉作业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叶腊石磨粉对工人的职业危害。[方法]对8家叶腊石磨粉厂作业环境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对接触叶腊石粉尘的84名工人和不接触粉尘的60名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结果]8家企业作业场所作业岗位粉尘浓度626.7mg/m^3,大大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mg/m^3),接尘组肺话量和FEVt%低于对照组(P<0.05,P<0.01),接尘组尘肺患者患病率20.2%(17/84)。[结论]叶腊石粉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9.
徐鹏 《职业与健康》2013,29(4):432-434
目的 探讨制鞋业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作用为制定苯中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南通市某制鞋企业接触苯作业的工人246人作为接触组,不接触苯作业的行政人员16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神经衰弱症状、血常规、心电图、B超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苯接触组神经衰弱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人数分别为9.3%、7.7%、8.5%、6.9%,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为40.2%,显著高于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B超异常率为4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检出率为13.8%,显著高于对照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鞋业苯作业工人多个系统均可出现比较明显的职业危害,需要加强职业危害健康教育和职业健康监护,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箱包厂苯作业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日炎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118-1120
目的探讨箱包厂苯对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浓度,对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微核(MN)、肝功能和HBsAg。结果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WBC、Hb、Pt下降人数分别占9、3%、11.3%和5.3%,苯接触组微核率2.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苯接触组肝功能异常和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从事苯作业的工人出现比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并有外周血液系统的改变,需要高度重视苯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三种职业人群紧张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职业人群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对某市公安局刑警和巡警支队全体干警、飞机场地勤人员(义务兵除外)和某钢厂设计院所有技术人员进行职业紧张因素和紧张反应调查,对紧张反应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警察紧张反应主要影响因素为组内冲突、自尊感、工作单调、工作负荷、任务控制和社会支持,地勤人员为组间冲突、工作负荷、文化程度、自尊感和社会支持,而技术人员为工作前景、职业提升、组内冲突、角色紧张、工作负荷、工作单调和亲属支持。结论:3种职业人群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王雷  闫永建 《职业与健康》2008,24(9):831-832
目的了解职业性哮喘病例的职业史特点。方法对诊断为职业性哮喘的70例患者的职业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病平均年龄为40.37岁,平均工龄为11.03a,平均发病潜伏期为5.35a。发病工种以喷漆、塑料加工(发泡)为主,职业危害因素以油漆(异氰酸酯)为主,防护措施较差,同工种发病率较高。结论职业性哮喘发病年龄较早,防护措施较差,工龄、潜伏期较短,从事喷漆、塑料加工的工人发生职业性哮喘的概率较高,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职业性哮喘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ICU护士的职业风险,针对性提出相应防护措施,以杜绝或减少ICU护士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directed toward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ir practice staff is acknowledged worldwide. In Australia, the tragic 2006 murder of a Melbourne GP while practising in her surgery highlighted the seriousness of the issu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