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内镜鼻窦手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需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原因,评价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14例(161侧)需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术前行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检查,术后随访2例以上。结果 114例(161侧)中复发性鼻窦炎98例(129侧),复发性鼻息肉16例(32侧)。额隐窝狭窄2例(3例),前组筛窦炎18例(24侧),前组筛窦炎和上颌窦自然开口堵塞31例(46侧),中鼻甲粘连6例(7侧),后组筛窦炎18例(24侧),后组筛窦和蝶窦炎36例(54侧),蝶窦炎3例(3侧)。伴有鼻中隔偏曲者15例。经2年以上随访,复发性鼻窦炎者88例(111侧)痊愈,10例(18侧)症状缓解,16例(32侧)复发性鼻息肉患者11例(22例)痊愈,5例(10例)症状缓解。结论 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原因主要是前次手术未彻底清除病变(首先与术者经验不足有关);其次为鼻息肉病。再次内镜鼻窦手术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内镜鼻窦手术223例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对 1 996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完成随访的2 2 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影响内镜鼻窦手术的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2 2 3例中 ,男 1 33例 ,女 90例 ;年龄 8~ 65岁。病程 1~ 1 3年。按照 1 997年海口标准分型分期〔1〕,其中Ⅰ型 1期 1 3例 ,2期 33例 ,3期 2 1例 ;Ⅱ型 1期 1 8例 ,2期 76例 ,3期 31例 ;Ⅲ型 31例。双侧者按较重一侧计。全部病例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确诊。1 .2   治疗方法有鼻息肉者术前即口服泼尼松 30~ 40mg ,每日晨服 1次 ,连续应用 1 0d停药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5例60岁以上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0.5~1年,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疗效判定标准,Ⅰ~Ⅲ型疗效呈递减趋势,其中以Ⅱ型3期及Ⅲ型的疗效较差(P<0.05)。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较急性鼻窦炎更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在治疗上,由于鼻内镜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日渐成熟.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观念及治疗方法均有了新的变化及提高.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将传统根治性大部分或全部刮除窦内黏膜的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及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手术[1].对于这种功能性鼻窦手术,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手术及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未成年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6年2月~2001年1月未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52例(82侧),年龄12~17岁,男30例(49侧),女22例(33侧)。按海口标准:Ⅰ型1期15例(23侧),Ⅰ型2期13例(25侧),Ⅰ型3期8例(9侧),Ⅱ型1期5例(10侧),Ⅱ型2期3例(5侧),Ⅱ型3期5例(7侧),Ⅲ型3例(3侧)。合并鼻中隔偏曲11例,腺样体肥大3例,支气管哮喘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血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变化,探讨EGF在术腔上皮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GF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鼻窦炎患者血清EG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鼻窦炎之间血清EGF含量也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患者血液中的EGF较低,大约在术后4周左右降到最低水平,以后逐渐升高,8周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EGF的变化模式与术后黏膜的转归以及创面修复过程一致,表明EGF在术后黏膜创面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指针对内镜鼻窦手术或传统鼻窦手术之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或多次手术。由于既往手术造成正常解剖学标志的缺失、改变或紊乱不清,再次手术易出血倾向,使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增大,对术者是一挑战。作者自2003~2004年间对46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修正手术,并进行随访。现对46例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鼻内镜修正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892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及手术1年后治疗效果。 结果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标准,以手术后1年为近期疗效评估时间,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进行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892例中治愈759例(82.5%),好转133例(15%),无效22例(2.5%),均为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手术并发症为眶纸板损伤27例,脑脊液鼻漏11例,术后大出血1例,筛顶损伤6例,多数并发症发生于手术后初期。 结论 认真的围手术期治疗、建立术后严格的鼻内镜随访换药制度是防止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由于慢性鼻窦炎发病的升高,影响着上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对病人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五个等级进行评估。作者对1995年至1999年279例接受鼻窦手术的病人进行分析研究,女性103例,男性176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0.7岁,生活质量受影响者术前占9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对131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访1年,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31例中治愈111例(84.7%),好转17例(13.0%),无效3例(2.3%),总有效率97.7%。结论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满意,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影响手术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间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年5月~1999年1月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完成随访1年以上、有完整病历记录的儿童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FESS-97海口疗效评定标准,31例中治愈12例(38.7%),好转15例(48.4%),无效4例(12.9%),总有效率为87.1%,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手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鼻内窥镜处理方法。方法 :对 2 80例Ⅲ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术后 6个月总有效率为 85 .7% ,其中治愈率 5 8.2 % ,好转率2 7.5 % ;术后 1年总有效率为 81.4 % ,其中治愈率 5 4 .6 % ,好转率 2 6 .8%。并发症发生率为 8.9%。结论 :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综合治疗、术者良好的鼻窦解剖知识以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6-2000年360例(663侧)完成随访的鼻内镜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治愈率为73.15%,其中I型治愈率为92.53%,Ⅱ型治愈率为67.92%,Ⅲ型治愈率为44.44%,3型治愈率呈递减趋势。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密切相关。术中恰当处理中鼻甲、鼻中隔偏曲及术后的综合治疗,对鼻内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的中鼻甲处理技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39侧)和对照组48例(54侧),观察组强调中鼻甲的处理上尽可能保障中鼻甲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相对正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Messerklinger术或wigand术式。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中鼻甲的稳定性,中鼻道狭窄或粘连的发生情况以及按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9,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Lund—Kennedy评分为(1.89±1.31)分,低于对照组(2.48±1.4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P〈0.01)。术后观察组中鼻甲结构良好稳定,中鼻甲轻度外移、中鼻道狭窄、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3种情况的发生率分别为83.2%、4.1%、6.7%,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4.9%、21.6%、1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10.77,P〈0.01)。结论保障中鼻甲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相对正常有助于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减少术后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对于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有无病变及是否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疗效、中鼻甲粘连和术后主观症状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53±6.25)min、对照组为(58.11±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 P<0.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95%(30/38),观察组为81.58%(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鼻甲粘连率2=4.155, P=0.042)和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 P=0.031)。 结论 对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时行功能性部分中鼻甲切除,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鼻甲粘连率、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preservation or resection of the middle turbinate (MT) during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 currently remains a matter of debat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bmucosal middle turbinectomy (SMT) in ESS for 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38 ECRS patients (63 sides) who had undergone full-house ESS with SMT and 20 ECRS patients (40 sides) without SMT as a control group. Post-operative middle turbinate lateralization (MTL), synechia formation, and the patency grade of the olfactory cleft (OC) were assessed as the primary outcomes 3 months after surgery. CT scans and the T&T test were performed on the SMT group 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assessed as secondary outcomes.

Results

MTL and synechia formation rates were slightly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SMT group (20% vs. 7.9%, p = 0.072, 17.5% vs. 9.5%, p = 0.235), although neither reach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The mean patency score of OC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SM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0.5 ± 0.6 vs. 1.3 ± 0.7, <0.001). CT findings and T&T test scores showed good improvements after SMT combined with ESS. No major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due to SMT.

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SMT for ECRS patients. This method may avoid physiological functional loss through its preservation of the mucosa and structure of the MT.  相似文献   

17.
影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术后嗅觉改善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术后嗅觉改善的有关因素。方法 :4 4例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内镜手术后半年 ,对其性别、分型分期、病变部位、过敏因素、嗅觉障碍时间、随访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分型分期 (病变严重程度 )、过敏、随访等 3个因素对内镜术后嗅觉能否改善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而性别、病变部位和嗅觉障碍时间则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为了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功能尽可能地恢复 ,在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 ,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定期随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对122例已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中文版(SNOT-20 CV)量表、Lund-Mackay CT方法和Lund-Kennedy鼻内镜方法进行主客观评分,综合评价中鼻甲部分切除患者与中鼻甲保留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合并鼻息肉和/或鼻中隔偏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合并变应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CT及鼻内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及SNOT-20C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半年与术前鼻内镜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及SNOT-20C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中鼻甲部分切除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多合并鼻息肉和/或鼻中隔偏曲,与中鼻甲保留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而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的内镜评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对额窦的影响。方法:对87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鼻窦炎(无额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中,29例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后7例出现额窦炎;26例术中未行中鼻甲部分切除者5例出现额窦炎。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2例无鼻窦炎患者中,无论行中鼻甲部分切除与否,无一例术后发生额窦炎。结论:中鼻甲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