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托白内障3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2眼),女15例(18眼),右眼18眼,左眼19眼,双眼3眼。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6.1±4.2)岁,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视力〈0.1者34眼,0.1~0.5者6眼,术后6个月视力〈0.1者下降为3眼,0.6~1.0者上升至32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只眼中5只眼有局限的视网膜牵拉,出现视网膜水肿,11眼术后出现后囊浑浊。13只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前房明显的纤维素渗出,16只眼出现继发玻璃体出血。17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短暂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得以控制。1只眼随访2个月时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黎明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86-286,288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三联术8例。其中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2例,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外伤性白内障球内异物1例,白内障并发视网膜脱离3例。结果术后最佳视力达0.8~1.0者2例,0.4~.5者2例,0.1~0.3者4例。三联手术是必要的且安全可行,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视网膜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72例(76眼)PDR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38眼)。对照组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改善率[78.95%(30/38)]较对照组[57.89%(22/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斑水肿发生率(10.53%)较对照组(31.5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0.00%)较对照组(22.73%)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改善视力,降低黄斑水肿、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廖凯  赵旭丽  袁安 《海南医学》2014,(8):1135-1137
目的评价晶体切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自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90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2例(44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治疗,B组4l例(46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前术后A组和B组视力总体平均值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且B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眼数和视力总体平均值明显大于A组患者(P〈O.05)。A组的虹膜新生血管(INV)发生率(20.45%vs2.17%)和囊膜混浊发生率(31.82%vs6.5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得以恢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效果优于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和INV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运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6例168只眼PDR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84眼)和对照组(78例84眼)两组.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照组则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 视力恢复情况﹑ 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对PDR的总有效率达79.76%,较对照组的65.48%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提升眼数分别占60.71%和42.86%,视力均值分别为(0.58±0.25)﹑(0.47±0.18),观察组均显著更优(P<0.05);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得以恢复.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PDR效果明显且对视力改善效果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欧穗珍 《华夏医学》2000,13(2):152-153
以往认为 ,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视网膜病变恶化等 [1 ] ,并且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心功能异常等 ,因此 ,临床上多持谨慎态度。随着显微手术水平的日渐提高及手术器械的日益完善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人工晶体植入已经成为常规手术[2 ] 。我院近两年来对 4 2例 4 4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 ,现将其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 4 5例 4 6眼进行对比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糖尿病组 :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 4 2例 4 4眼 ,其中男 1 5例 1 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117只眼行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随访8~64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视网膜裂孔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9%),22%的病例术后局部纤维素性渗出。术后6个月内,7%的病例发生青光眼,2%发生虹膜红变。10%的病例需行二次手术:由于出血行眼内灌洗术(n=3),术后7 d内由于局部再次出血行硅油置换术(n=1),眼内气体吸收后由于网膜脱离行硅油注入术(n=1),由于迟发性玻璃体出血行眼内灌洗术(7~13个月)(n=4)。50%的二次手术在术后3个月内进行。结论: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有晶状体混浊或术后晶状体混浊加重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8.
姜慧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3):221-222
自Kelman(196 7)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以来 ,这项手术已逐渐普及 ,使白内障手术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1〕。我们于 1998年 5月开始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5月~ 1999年 5月 ,共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2 16例 (2 40只眼 )。男112例 ,女 10 4例 ,年龄 7~ 94岁 ,平均 6 2 6岁。老年性白内障 195只眼 ,并发性白内障 2 3只眼 ,外伤性白内障 15只眼 ,先天性白内障 7只眼。术前视力光感至 0 4。术后 3天、1周、1个月和 3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白内障患眼行角膜上方角膜缘后1.5mm,宽3.2mm角巩膜隧道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个月内观察,裸眼或矫正视力<0.1占3.5%;0.2-0.4占11%;0.5-0.8占78%;21.0占7%。结论 良好的囊外摘除白内障技术及正确的超乳技能是减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1~12月期间所行的47例糖尿病性的白内障与同时期47例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及比较.结果糖尿病性的白内障术后并发症较多,但经积极处理均能得到控制,视力恢复满意.结论糖尿病性的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在该院连续住院并经同一手术医师治疗的PDR患者39例(42只眼),对其施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20个月.对患者术前视力、术后视力(出院时视力)、最终随访视力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改善,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视力与随访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6,α=0.017).术后并发症包括玻璃体出血(11.9%)、虹膜后粘连(7.1%)、IOL颞侧偏位(2.4%)、前房渗出膜(9.5%)等.结论 联合手术使玻璃体切除更加完全彻底,避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能够一次增视,使患者术后视力更稳定,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分析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54例(5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5年。手术后58眼中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者46眼,占79.31%;视力无明显变化7眼(12.07%),视力下降5眼(8.62%)。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NV)1眼,占1.72%;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轻度水肿、暂时性眼压升高、前房渗出、虹膜后黏连、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发性白内障等;虹膜后黏连在有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的眼内发生率较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PDR提高视力的有效手段,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对86例104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82眼(78.5%).其中Ⅳ期~V期62眼(75.6%),Ⅵ期20眼(24.4%);19眼(18.3%)视力不变,其中Ⅳ期~V期2眼(10.5%),Ⅵ期17眼(89.5%);3眼术后视力下降,其中Ⅳ期~V期1眼(33.3%),Ⅵ期2眼(66.7%).视力≥0.1者由术前12只眼(11.5%)增加到术后39眼(37.5%).Ⅳ期、V期患眼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明显好于Ⅵ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但PDR的严重程度不同对术后视力恢复有不同的影响,早期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PPV)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的83例(95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加眼内光凝术,并根据具体情况加行巩膜外环扎、巩膜外硅胶垫压、C3F8填充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力改善56只眼,其中Ⅳ期11只眼(84.62%),Ⅴ期24只眼(64.86%),Ⅵ期21只眼(46.67%).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术后视力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8,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继发性高眼压、玻璃体腔再出血、并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尽早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186例(212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视力改善168眼(79.25%),其中Ⅳ~Ⅴ期132眼(78.57%),Ⅵ期36眼(21.43%);32眼(15.09%)视力不变,其中Ⅳ~Ⅴ期24眼(75.00%),Ⅵ期8眼(25.00%);12眼(5.66%)视力下降,其中Ⅳ~Ⅴ期4眼(33.33%),Ⅵ期8眼(66.67%).视力恢复,Ⅳ~Ⅴ期组明显好于Ⅵ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对术后的视力恢复有不同的影响.早期手术效果更佳.有效的、足量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必要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眼病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就诊的84例P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2眼。观察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PPV手术治疗。对比两组PDR患者治疗前、PPV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变化情况和PPV术后1个月玻璃体出血情况。 结果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P<0.05),CM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前术后眼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可有效改善PDR患者的视力,减少黄斑区水肿,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物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2者在P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20例PDR和10例正常对照玻璃体切除物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与MMP-2、MMP-9的含量.结果:PDR玻璃体切除物中MMP-2、MMP-9 mRNA与MMP-2、MMP-9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MMP-2和MMP-9可能在P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69眼,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注射曲安奈德。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成像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术后3月稳定。最佳矫正视力为0.56±0.18.术后黄斑水肿减退,黄斑中心凹厚度减低,3月后基本恢复正常253±169μm。眼压术后有增加,术后7d为19.42±6.97mmHg,术后1月为24.14±11.25mmHg,用药后基本可以降至正常,术后3月19.21±6.45mmHg。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减轻黄斑水肿,逐步改善视功能,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19.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例(26眼)PDR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为48.15%(26/54)。高眼压的发生与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或眼内填充及术后葡萄膜炎程度等因素严重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术前血糖于8.9 mmol/L以下的浓度变化、术前是否行眼内光凝、术中选择填充物的种类无关。除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DR玻璃体术后高眼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PDR严重程度、是否联合其他术式及术后葡萄膜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在降眼压基础上,根据PDR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