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针对疣状胃炎患者,在实施胃镜下电凝+中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疣状胃炎患者12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胃炎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D1组(观察组60例)与D2组(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全部选择胃镜下电凝+中药治疗的方法给予治疗。其中D1组胃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D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D1组与D2组胃炎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临床护理效果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疣状结节病灶消除的概率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明显(P<0.05)。在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方面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评分方面,D1组优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疣状胃炎患者,选择胃镜下电凝+中药治疗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在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3.
胃镜电凝术合中西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胃镜配合中西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以寻找安全有效、快速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8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胃镜配合雷贝拉唑(rakeprazole,波利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序贯应用中药消疣和胃汤治疗。结果:经胃镜下高频电凝术配合中西药序贯治疗与配合西药治疗在腹痛评分、疗效及创面愈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胃镜中西药序贯治疗疣状胃炎症状消失快、愈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疣状胃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疣状胃炎 (VG)是慢性胃炎中的特殊类型胃炎 ,又称痘疮样胃炎。 1992~ 2 0 0 0年 ,我们应用中药治疗疣状胃炎 5 0例 ,并与西药治疗 4 6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9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 0例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6 5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38.1岁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7个月 ,以 1~ 2年居多。对照组 4 6例 ,男 31例 ,女15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19岁 ,平均 36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8个月 ,以 2年居多。 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7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疣状胃炎并辩证为胃阴虚证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4例及对照组233例,分别给与治疗组口服康复新液10ml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硫糖铝片1.0g每日4次,治疗三个月,每周追踪观察一次。3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8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8.88%,总有效率75.10%。治疗组中除1例患者出现头痛停药后头痛消失外,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康复新液治疗胃阴虚证型的疣状胃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未成熟型疣状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未成熟型的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根除H.pylori治疗1周后,治疗组予通阳降逆汤治疗3周,对照组予泮托拉唑治疗3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症状、胃镜改善和H.pylori根除情况,显效者随访至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和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积分(8.12±2.25)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12.12±1.9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H.pylori根除率比较,治疗组88.9%,对照组77.8%,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P<0.05)。38例显效者随访6个月复发率,治疗组9.1%,对照组12.5%,两者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阳降逆汤干预治疗未成熟型疣状胃炎有效、安全、便宜、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抗幽门螺杆菌联合热极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旧称为痘疹性胃炎等。该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目前认为疣状胃炎有癌变的倾向,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2002年1月-2006年1月,本院采用抗H.pylori联合热极治疗疣状胃炎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绍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37-139
目的:探讨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治法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西双版纳农垦医院收治的疣状胃炎患者80例,均Hp阳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镜下高频电凝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程结束后1个月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Hp根治疗法联合胃镜高频电凝治疗疣状胃炎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专方治疗、辨证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及内镜介入结合中药治疗这五个方面,对最近几年中医药对疣状胃炎治疗的概况进行总结。参考文献17篇。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治疗疣状胃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日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3214-3214
疣状胃炎又称痘疮性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2003年2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9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间疗效、HP阳性消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治愈率为86.7%,总体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治愈率为43.2%,总体有效率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P阳性消除率为85.7%,对照组HP阳性消除率为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12例(26.7%)腹部隐痛,对照组出现33例(75.0%)腹部隐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35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Hp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831例(61.5%),其次是胃体胃窦部351例(26%)。男性多于女性。病理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感染率为56.2%。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Hp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Hp阳性者应予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吗丁啉、果胶铋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中药胃康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6.87%,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治愈率为11.54%,总有效率为42.3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正>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并有特征形态和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炎。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手研究其发病原因和机理,但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一年来自拟胃疣汤,治疗疣状胃炎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1~5年10例,5~10年6例,15年以上者4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符合疣状胃炎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护胃化疣方治疗疣状胃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符合1990年悉尼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制定的疣状胃炎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1周内未使用其他中西 相似文献
20.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性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痛,嗳气、恶心、呕吐、饱胀、泛酸、烧心、食欲不振为主。其特征为胃黏膜出现多个丘疹样隆起,顶部中央呈脐样凹陷,凹陷处伴或不伴糜烂,隆起周围多见红晕,以胃窦部多见。目前现代医学对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免疫机制异常;(3)高酸分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