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人群中TAP、LMP和HLA-DM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TAP、LMP和HLA-DM的分布情况,并探索这些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RA)、IgA肾炎(IgAN)和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可能关联。应用PCR-SSO或PCR-RFLP技术对80名无血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正常人及156名RA患者、60名IgAN患者和21名MS患者作了TAP1、TAP2、LMP2、HLA-DMA和HLA-DMB基因分型。并作了两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在该群体中,(1)共观察到4个TAP1、6个TAP2、2个LMP2、4个HLA-DMA和4个HLA-DMB等位基因;(2)在TAP1B-TAP2A、TAP1B-LMP2H和TAP2D-DMA*0101存在连锁不平衡(Pc<0.05);(3)本人群中IgAN和MS的遗传易感性与抗原处理相关基因无关,而RA患者中DMB*0101基因频率降低(P<0.01),TAP1C和DMB*010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0.01)。比较分析表明,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国外其他人种中的报道相似,本人群中IgAN和MS与抗原处理相关基因不关联,而TAP1C和DMB*0104等位基因可能是RA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作抗原处理相关肽(TAP)和低分子量多肽(LMP)分型,探讨这些基因与广东人群中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法和PCR-RFLP法对62名无亲缘关系的变应性鼻炎病人和95名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TAP、LMP分型。结果TAPl-333、637位等位基因基因型在广东汉族变应性鼻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均以I和D为主,TAP2-379、565、665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别为V-A-T。TAP1和TA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LMP7A/A频率占8.70%,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1.35%,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型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变应性鼻炎病人中LMP7等位基因A的频率占36.23%,B的频率占63.77%,与正常对照组的A为47.09%、B为52.9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LMP7等位基因A与AR的发病呈负关联,B与AR的发病呈正关联。变应性鼻炎与TAP基因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MS患者作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TAP)分型,探讨这些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法对30名无亲缘关系的MS的病人和95名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TAP分型。结果TAPl-333、637位等位基因基因型在广东汉族MS组及NC组中均以I和D为主,TAP2-379、565、665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别为:V-A-T;TAP1和TA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广东人群中MS与TAP基因不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原处理相关运载体 (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 ,TAP)等位基因与I型糖尿病 (DM1)的关联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对 5 2例DM1患者及 6 1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TAP1、TAP2等位基因变异位点氨基酸表型频率分析。结果 :DM1患者TAP1333位Ile Ile、6 37位Asp Asp、TAP2 379位Val Val纯合子表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 (P <0 0 0 5 ) ,DM1患者TAP1333位Ile Val、6 37位Asp Gly、TAP2 379位Ile Val杂合子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0 5 )。TAP基因的其它变异位点氨基酸表型频率在DM1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TAP1333位Ile Ile、6 37位Asp Asp、TAP2 379位Val Val纯合子表型可能是DM1的保护基因。TAP1333位Ile Val、6 37位Asp Gly、TAP2 379位Ile Val杂合子表型可能是DM1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5 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 ,并以 1 0 0例正常人的HLA 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 :瘢痕疙瘩组HLA DQ5抗原频率 ( 3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4% ) ,相对危险率 (RR) =2 .63 ;HLA DR1 7和HLA DQ8抗原频率 (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1 4% ,1 5 % ) ,RR =0 .1 3 ,0 .1 2。结论 :瘢痕疙瘩与HLA DQ5基因呈正相关 ,与HLA DR1 7和HLA DQ8基因呈负相关。HLA DQ5、HLA DR1 7和HLA DQ8基因可能是瘢痕疙瘩患者易感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sequence specificprimers ,PCR SSP)检测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88例T2DM患者 ( 5 2例无并发症 ,36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HLA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T2DM患者至少存在 11种HLA DRB1等位基因 ,T2DM伴大血管并发症组HLA DRB1 0 3、HLA DRB1 0 90 1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5 )。结论 :HLA DRB1基因中DRB1 0 3、DRB1 0 90 12等位基因或其连锁不平衡基因可增高T2DM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人卵巢癌细胞HLA分子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中HLA分子表达,以RT-PCR技术,分子卵巢癌细胞TAP,LMP和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蛋白(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被检测的11株卵巢癌细胞中,HLA-I类分子异常的表达率达为45%,而HLA-I类分子表达的异常与TAP1,TAP2,LMP2和LMP74种基因表达的异常有关,卵巢癌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HLA-Ⅱ类分子的表达与CⅡTA基因的表达一致。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经IFNγ作用后,其HLA-I,-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强;而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其HLA分子的表达无增强作用。结论:卵巢癌细胞中TAP和LMP基因表达的缺陷,是引起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的重要因素。提示CⅡTA基因参与了调控肿瘤细胞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HLA—DRB、LMP、TNFβ基因型在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和PCR—RFlP技术检测HLA—DRB和LMP、TNFβ的等位基因在52例哮喘患者和103例健康者间的分布.结果 哮喘病人HLA-DRB频率:DRl0.0096、DP,20.192、D1130.0576、DR40.0865、DRIl0.0288、DRl30.0096、D1170.0481、DR80.0769、DR90.115、DRl00.0096、DR空0.0576.哮喘病人TNFβ基因频率为TNFβl*0.4326,TNFβ2*0.5673,支气管哮喘病人LMP基因频率为:LMP2*A0.3455、LMP2*B0.6545、LMP7*A0.5185、LMP7*B0.4815.结论 广州地区哮喘病人与HLA—DRB、LMP、TNFβ基因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皖籍汉族正常人群TAP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体 (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基因位于HLAⅡ类区域的DQB1和DPB1位点之间, 包括TAP1和TAP2,相距约70 kb.TAP基因产物是内质网膜上的跨膜二聚体,功能是将与胞浆内的蛋白酶体(proteosome)结合后并降解的内源性抗原转运至内质网腔,与HLAⅠ类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HLA-Ag复合物,然后才能表达于细胞表面并提呈给T细胞. Colonna M等[1]通过基因测序获得TAP全基因序列,证实该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和变异性.TAP的多态性可使不同的肽转运至内质网,因此,不同个体的MHCⅠ类分子对同一大分子提呈的抗原片段不同,从而使不同机体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表现出个体差异[2].本研究对皖籍汉族正常人群进行TAP等位基因分型,并与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TAP关联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与HLAⅠ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HIV感染与HLAⅠ类基因相关性 ,分析HLAⅠ类基因与HIV易感性及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PCR SSP)检测 2 9例HIV感染者HLAⅠ类等位基因的特异性 ,从而确定HIV感染者的HLA分型。结果 在 2 9例HIV感染者中 ,HLA B35的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B35 :Pc<0 .0 5 ,RR =5 .83)。结论 HIV感染者HLA B35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可能与HIV感染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瘢痕疙瘩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并以100例正常人的Ⅻ。A-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瘢痕疙瘩组HLA—DQ5抗原频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14%),相对危险率(RR)=2.63;HLA—DRl7和HLA—DQ8抗原频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4%,15%),RR=0.13,0.12。结论:瘢痕疙瘩与HLA—DQ5基因呈正相关,与HLA-DRl7和HLA—DQ8基因呈负相关。HLA—DQ5、HLA-DR17和HLA-DQ8基因可能是瘢痕疙瘩患者易感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LA 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多发性肌炎 (PM) 皮肌炎 (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PM DM患者的HLA DR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16 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在 5 2例PM DM患者中HLA DRB1 0 40x和DRB1 12 0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2 9.80 ,RR =6 .6 1,Pc <0 .0 1;χ2 =2 2 .2 2 ,RR =5 .82 ,Pc<0 .0 1) ;DRB1 0 70x的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 ,且差异有显著性 ( χ2 =10 .6 8,RR =4.48,Pc<0 .0 5 )。 38例DM患者中HLA DRB1 0 40x和DRB1 12 0x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2 6 .33,Pc<0 .0 1;χ2 =2 0 .82 ,Pc<0 .0 1) ;DRB1 0 70x的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 ,且差异有显著性 ( χ2 =9.6 2 ,Pc<0 .0 5 )。 14例PM患者HLA DRB1 0 40x基因频率也明显增高 ,但经P值校正后无统计学意义 ( χ2 =6 .12 ,Pc>0 .0 5 )。 10例伴间质性肺炎型患者HLA DRB1 12 0x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12 .5 6 ,Pc<0 .0 1)。结论 PM DM与HLA DRB1 0 40x、 0 70x和 12 0x有显著性相关 ,为揭示PM DM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机制所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HLA—DRB1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人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对105例确诊PBC患者,400例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相关亚型基因分析。结果:PBC患者组DRB1*07的频率为37.26%,与正常人组的13.8%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比数比为2.7),所有阳性患者经亚型分析均为DRB1*0701;其余DRB1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RB1*0701阳性与阴性患者群体的疾病进程、临床指征、实验室指征等无显著性差异。绪论:中国人群PBC患者可能与DRB1*0701易感性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 (KB和Tca81 1 3)中HLAI类抗原的表达水平及其异常的分子机制。利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检测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RT PCR检测细胞系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 ;RT PCR结果显示Tca81 1 3细胞系中A、B、C、LMP2、LMP7、LMP1 0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 ;在KB细胞系中除了A、B、C、LMP7、LMP1 0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 ,LMP2、PA2 8α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或缺失 ;而TAP1、TAP2、Tapasin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无改变。IFN γ诱导后纠正了多个基因在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两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HLAI类抗原表达下调 ,且多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异常也即转录效率的低下很可能是该下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作低分子量多肽(LMP)基因分型,探讨LMP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0例无亲缘关系的MS患者和95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LMP基因分型.结果LMP7和LM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广东人群中MS与LMP基因不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作低分子量多肽(LMP)基因分型,探讨LMP基因与广东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0例无亲缘关系的MS患者和95例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作LMP基因分型.结果 LMP7和LM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 05).结论从目前调查的例数,广东人群中MS与LMP基因不关联.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上调HepG2细胞表面HLA-I表达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BV野生株 (WT)及核壳蛋白变异株L97、V6 0上调HepG2细胞表面HLA I表达的机制。方法 :将已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EBO WT、EBO L97及EBO V6 0 ,分别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EBO作为对照。用RT PCR半定量法 ,检测细胞内HLA A基因及抗原提呈相关基因LMP2、TAP1和tapasinmRNA的表达 ;用Westernblot测定细胞内HLA I蛋白的表达。结果 :3株HBV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 ,均呈现明显的HLA AcDNA的PCR扩增条带及HLA I蛋白条带 ,但其条带的强度有差异 ,EBO L97、EBO WT和EBO V6 0依次减弱。TAP1cDNA扩增带清晰 ,3株HBV间无明显差别。对照细胞未呈现HLA A的条带和仅呈现微弱的TAP1扩增带。各转染细胞均未检出LMP2及tapasinmRNA的表达。 结论 :HBV能诱导HepG2细胞内HLA I分子的合成量 ,使TAP1基因转录增强 ,HLA I的表达上调。核壳蛋白变异株L97和V6 0 ,可使宿主细胞内HLA I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HLA-Ⅱ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DNA分型技术 ,已经明确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HLA Ⅱ类基因相关联。可通过计算相对危险因子 (RR)来判断HLA等位基因的频率。HLA Ⅱ类基因多态性可以改变HLA分子、抗原、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并因此控制对外来抗原 (有时自身抗原 )的免疫应答。HLA Ⅱ类基因的编码的某一氨基酸序列控制着对疾病的易感性和临床性状。构成HLA基因群的各个基因是高度连锁的 ,因而与某一特定疾病关联的易感基因有可能不是单一的 ,而是一些连锁基因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HLAⅠ、Ⅱ类抗原的组织配型基因芯片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北方汉族人群HLAⅠ、Ⅱ类抗原中分辨度分型研究,建立稳定的HLA检测芯片。方法采用寡核苷酸芯片分型方法,选择了中国人群基因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同时考虑遗传的连锁不平衡,根据HLA-A、HLA-B、HLA-DR、HLA-DQB、HLA-DQA不同基因亚型的独特序列,完成了探针的设计与筛选,共设计了213条探针(HLA-A 56条,HLA-B 66条,HLA-DQA 22条,HLA-DQB 38条,HLA-DR 31条)制成基因分型芯片。采用带荧光标记的引物,用合适的PCR方法扩增HLAⅠ、Ⅱ类抗原上的多态性区域,产物与芯片上探针杂交。杂交结果经荧光扫描并用特定软件分析判断,以此确定样品基因型。结果所有样本的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均获成功。此中分辨度探针可分出598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511个Ⅰ类抗原等位基因,可检出Ⅰ类抗原特异性57个,Ⅱ类抗原特异性30个。结论基因芯片用于HLAⅠ、Ⅱ类抗原分型可行。其分辨率高、特异性强,可用于HLA基因分型、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的HLA配型、与HLA有密切关系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儿童中风患者HL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与中国北方汉族特发性儿童中风患者相关的HLA抗原及等位基因。方法应用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探针 (PCR SSO)技术对 43例该病患者进行HLAⅠ类抗原及Ⅱ类等位基因的分型 ,并和 10 7例相匹配的无关健康人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 患者组中HLA B5 1频率为 0 .395 ,而对照组仅为 0 .0 94,相对危险率 (RR)及 χ2 分别为 6 .34和18.94(Pc<0 .0 1)。HLA DRB1 0 80 2频率显著升高 (患者组 0 .2 0 9,对照组 0 .0 2 2 ,RR =11.78,χ2 =13 .5 0 ,Pc=0 .0 0 38)。此外还见到DQA1 0 40 1和DQB1 0 40 2频率也升高 ,校正P值后两组差异仍有显著性 ,二者均与DRB1 0 80 2连锁在同一单倍型中。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特发性儿童中风的发生与HLA B5 1,DRB1 0 80 2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