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类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除氯氮平外)不良反应少,较适合老年患者使用.本文综述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精神分裂症、痴呆、谵妄、情感性精神障碍及合并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时的不良反应、剂量、疗程、治疗原则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GA)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自1952年氯丙嗪问世至今,抗精神病药物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由于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与阻滞多巴胺D2受体有关,随之发展了一系列D2受体阻断剂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氟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三氟拉嗪、氯普噻吨、五氟利多和硫利达嗪等,即FGA,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现了氯氮平,疗效好且锥体外系反应(EPS)少,因与多种受体有亲和力故  相似文献   

3.
杨森公司近日修改了利培酮(维思通)说明书中警告事项的内容,即“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增加高血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FDA同时要求所有生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厂商,在该类产品的说明书上注明上述警告内容。  相似文献   

4.
争议     
《中国处方药》2005,(11):60-60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未必“优”;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机制新“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首次服药组60例和长期服药组60例,测量并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化。结果本组120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3例,其中首次服药组出现23例,发生率为38.3%,长期服药组出现10例,发生率为16.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全部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恰当有效的护理是促进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及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3-2004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趋势及用药现况。方法:采用WHO推荐使用的以DDD数(DDDs)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本院2003—2004年抗精神病药物的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人次逐年增多,其中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呈上升趋势。结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将逐渐取代传统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抗精神病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7-2009年该院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长,传统药物增长缓慢,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利用基本合理,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医师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精神病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对2007-2009年该院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 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长,传统药物增长缓慢,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增长较快。结论抗精神病药物的利用基本合理,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医师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唐密密  江沛  李焕德 《中南药学》2012,10(8):608-613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1代抗精神病药,代表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硫利达嗪等,由于它们不良反应多[1],如代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QTc延长、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大及体重增加等,现已逐渐被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即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取代.Leucht S等[2]对第1代抗精神病药和第2代抗精神病药进行了meta分析,认为从整体作用上讲,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氨磺必利4种药物要优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和其他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本文在回顾大样本文献的基础上,从药物代谢酶和P-gp两方面对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氨磺必利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英国《药物与治疗通报》(DTB)称,“迫切需要”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进行更多的研究。在英国有8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这些药物都不太可能导致老式抗精神病药出现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其中有些药物也不太可能引起催乳素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城乡居民合理用药认知度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山西省居民合理用药知识,了解居民自我药疗水平。方法:选取山西省部分城市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的居民点作为调查现场,采用统一方式,随机抽取2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资料、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购买药品考虑的因素、用药依从性、对药品说明书的认识。结果:发放问卷3 885份,回收有效问卷2 891份,其中城市1 511份,农村1 397份。73.6%的城市居民和67.3%的农村居民了解药品有不良反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35%的居民出现过药品不良反应,其中70%以上选择停药和就医。被调查的居民中,严格遵医嘱服药的城市居民占88.1%,农村居民占85.9%。75.1%的被调查者会阅读药品说明书,多数居民较注意阅读说明书中用法、用途和注意事项,药品不良反应阅读比例相对较少。结论:居民具备合理用药基本知识,但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欠缺。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使用中药,避免药害(drug misadventure,DM)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本文提出了中药DM与中药ADR的区别,并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探讨了相应对策。认为医师用药不当、患者对中药治疗的不依从性及药物本身原因都可造成中药ADR及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的发生。临床使用方法得当,就可以避免中药DM和减少中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治疗胸腔恶性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用胸腔恶性积液病人48例,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于胸腔置管灌注rmhTNF 1 500万IU和rmhTNF 500万IU,每周2~3次,治疗4次,观察1 mo,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有效率92%(22/24),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发热71%(17/24),胸痛46%(11/24)。常规剂量组有效率75%(18/24),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热62%(15/24),胸痛42%(10/24)。结论:rmhTNF可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不良反应可耐受,加大剂量不良反应增加不明显,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方法 :10 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给利培酮 ,开始 1mg·d- 1,2wk内加至 4~ 6mg·d- 1,分 2次服 ,共用 12wk ,用BPRS ,SANS ,SDSS ,CGI和TESS量表评定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经上述量表评定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率 34%。不良反应轻 ,以震颤、急性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为主。结论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较文献报道的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的疗效要高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life prevalence of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mong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s close to 50%, few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ate to identify an integrate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this comorbidity. So far, the most promising results, that we report here,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clozapine. To a lesser extent, quetiapine and olanzapine, both clozapine analogues, have also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Further to these observations, the present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the advantages associated with clozapine, quetiapine and olanzapine, and their relevance to the treatment of addiction among schizophrenic patients. Six characteristics seem to distinguish clozapine, quetiapine and olanzapine from the first-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1) acting preferentially on the reward system, these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mainly clozapine and quetiapine) induce almost no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2) quickly dissociating from D(2), theses drugs (mainly clozapine and quetiapine) seem not to induce dysphoria, unlike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 like haloperidol;(3) these drugs (mainly clozapine) seem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than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 (4) because of a diversified activity on several serotoninergic and noradrenergic receptors, these drugs positively alter mood, which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case with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 except for flupenthixol; (5) these drug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cognition, which is not the case with the first-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6) unlike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 these drugs seem to have a moderate affinity for 5-HT(3), the receptor on which ondansetron, an anti-craving medication, acts.  相似文献   

16.
止咳祛痰药治疗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止咳祛痰药治疗的临床思维。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基础包括:(1)病情:尤其是引起咳嗽的病因和咳嗽、咳痰的特点。(2)药物:要掌握常用止咳祛痰药的作用机理、药动学/药效学、疗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3)病人:了解病人的生理和病理情况等。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要点:(1)药物的选择;(2)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3)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4)治疗无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0.53%);以喹诺酮类最多(42.29%),其次为-内酰胺类(24.67%);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38.7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5.55%)。结论:医院应重视抗茵药物使用管理,加强ADR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旨在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2018年上报的374例抗精神病药物致ADR的报告,依据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药品品种、ADR的发生剂量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1例(72.46%)患者单独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其中8例(2.14%)使用第1代抗精神病药,263例(70.32%)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103例(27.54%)患者联合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其中7例(1.87%)联用第1代与第2代药物,96例(25.67%)联用第2代与第2代药物。(2)ADR构成比前五位的药品依次是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及齐拉西酮。(3)将引发ADR的药物剂量换算成氟哌啶醇理论等价剂量,联合用药组日平均剂量为13.42±5.10 mg,单一用药组日平均剂量为6.84±3.57 mg,2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4)ADR临床症状主要有肌张力障碍、心慌、震颤、静坐不能及便秘;联合用药组肌张力障碍、震颤、静坐不能、流涎及泌乳ADR构成比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导,联合用药发生ADR的风险更高。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应权衡利弊,谨慎增加剂量、更换药物和联合用药,并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奥氮平与利司哌酮治疗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司哌酮(又名利培酮)治疗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7例痴呆病人分为2组。奥氮平组32例[剂量(4.1±s 1.8)mg·d~(-1);2.5~7.5mg·d~(-1)],利司哌酮组35例[剂量(0.8±0.5)mg·d~(-1),0.25~2mg·d~(-1)],疗程8wk。分别采用痴呆行为量表(BE- HAVE-A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和利司哌酮组显效率分别为50%和40%(P>0.05);2组BEHAVE-AD评分治疗前后配对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和49%(P>0.05);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12%)和体重增加(16%)。结论:低剂量的奥氮平或利司哌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BPSD,但奥氮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醋酸卡泊芬净一般不良反应是轻微的,由于其在国内上市时间不是太长,临床应用经验有限,所以其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不多,随着该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加,其存在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陆续地被报道出来,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