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双 《中外健康文摘》2012,(39):223-224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通过对140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临床疗效较好,早期识别和预防其不良反应,加强心理和躯体护理,可降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卜祥峰 《中国医疗前沿》2013,(12):107-107,98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44例实施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中后护理干预。通过调查法及PANSS量表评定方法观察疗效及家属满意度等。结果 144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及家属总体满意度达82.98%。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疾病临床疗效明显,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干预,对消除或减轻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无抽搐电休克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228例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结果:所选228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延长、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不适、烦躁不安、暂时记忆障碍等。结论: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不良反应众多,临床上应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许华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756-757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1次。可以控制思维、心境、食欲和睡眠的中枢神经系统,多次治疗之后会改变脑组织的化学递质,使其恢复正常。改良的电抽搐治疗是于1955年Sattzma首次报道的,在通电之前给予麻醉药丙泊酚,然后再给予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让肌肉完全松弛,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和窒息感,是目前精神科临床治疗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从2005年5月至今,对66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改良电抽搐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对改良性电抽搐治疗的耐受性。方法选取2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20例非老年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5 min、30 min后,在血氧饱和度与呼吸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在头昏、头痛、乏力、步伐不稳、咽喉分泌物增多、意识狭窄以及认知记忆损伤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采取改良性电抽搐治疗,患者耐受性较差,治疗过程中应该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掌控;治疗结束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抽搐治疗精神障碍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现代电抽搐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80例现代电抽搐的疗效和副反应,并对引起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PANSS、BPMS、HAMD评定疗效,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现代电抽搐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结论现代电抽搐治疗安全性好,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在电抽搐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7-01与电抽搐治疗有关的文章,检索词“改良电休克,无抽搐电休克,改良电抽搐”,手工检索近期的相关中文期刊和有关书籍,得到文献共91篇。结果 对资料进行初审。其中排除心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文章2篇,重复文章6篇。查看文章全文,剔除无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讨论的文献,最后得到51篇与麻醉和电抽搐治疗相关。结论 应用全身麻醉在电抽搐治疗中可减少不良反应,使这一治疗方式成为精神病治疗有效、安全的物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现代电抽搐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80例现代电抽搐的疗效和副反应,并对引起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PANSS、BPMS、HAMD评定疗效,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现代电抽搐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疗效肯定。副作用轻微。结论:现代电抽搐治疗安全性好,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晶惠  杨国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625-625,627
目的:MECT作为一种治疗技术,国内外已经使用了50余年。近年来,尽管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但对于许多类型疾病的患者MECT仍然是起效最快、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独特治疗技术。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6例抑郁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86例患者经6—12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临床痊愈46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12例;无效5例;15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31例出现短期记忆力下降,10例出现全身肌肉疼痛,谵妄5例。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较好,早期识别和预防其不良反应,加强心理和躯体护理,可降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便秘、头晕、焦虑等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结合改良电抽搐治疗强迫症的效果,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40例强迫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用药(SSRⅠ类药物,苯二氮[艹卓]类)。观察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采用认知疗法合用改良电抽搐,采用普布朗(Y—BOCS)强迫量表及ZUNG自评抑郁量表、自评SAS焦虑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普布朗(Y—BOCS)强迫量表及SDS、SAS量表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疗法结合改良电抽搐治疗强迫症,疗效好,更适用于强迫症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良电痉挛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6月~2008年5月适应进行改良电痉挛治疗的住院精神病人93例,随机分对照组45例、干预组48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电痉挛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和心理干预。利用治疗前焦虑等级表和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测评。结果干预组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和痛苦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变病人对改良电痉挛治疗的认知了解,提高其应对能力,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护理的实践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护士用HaMD量表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效果。方法将我院精神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用不同方式干预1周、3周后的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周、3周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7%,对照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护士运用HaMD评分,HaMD评分降低,无抽搐电休克在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氯氮平合并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6例,在服用氯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单药治疗组36例,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55.6%,单药治疗组显效率为27.8%。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氯氮平联合改良电抽搐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电抽搐治疗,简称MECT,亦称现代电痉挛治疗或现代电休克治疗,是对传统电抽搐治疗的改良发展,应用带有脑电图、肌电图和心电图监测功能的电抽搐治疗仪,并辅以麻醉肌松技术,给予人脑一定量的电刺激使得大脑皮层细胞广泛地去极化并最终产生癫痫样放电,即“脑性抽搐”,从而使人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变,促使脑代谢出现新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59-161
目的 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的护理干预。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将我院的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治疗后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既能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应被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姚刚 《海南医学》2012,23(15):39-41
目的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联合药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药物组各42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一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1.90%,单纯药物组有效率为38.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10%,单纯药物组有效率为85.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副反应较少,且消失较快。结论 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起效更快,副作用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联合药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药物组各42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一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1.90%,单纯药物组有效率为38.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8.10%,单纯药物组有效率为85.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副反应较少,且消失较快.结论 MECT合并利培酮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起效更快,副作用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雪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021+3037-3021,303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针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镇静治疗的95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镇静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药物蓄积、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老年患者应用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时易发生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镇静等级及意识状态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实行每日唤醒计划、定时翻身等护理对策,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