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东  钟贤  谢懋华 《当代医学》2014,(13):154-15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经电子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痊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5例,复发率12.8%,对照组溃疡复发13例,复发率41.9%,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转阴病例38例,转阴率95.0%,对照组Hp转阴病例29例,转阴率72.5%,2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令人满意,患者耐受性好,Hp转阴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208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104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96/1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84/10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随访2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复发少.  相似文献   

3.
彭素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70-70,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75例,中西医结合即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7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66%;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3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病例随访2年,治疗组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复发率为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单用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胃安汤加减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86.11%),好转4例(11.11%),无效1例(2.78%),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治愈21例(61.76%),好转6例(17.65%),无效7例(20.59%),总有效率79.41%。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两组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7.6%、95.1%、4.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9%、81.7%、20.7%(P均〈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提升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静 《吉林医学》2012,33(15):3212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将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血凝酶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对照给予传统治疗,将上述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自拟疏土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土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辨证分型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2组疗效对比,找出疗效既满意又易于掌握推广的方法.方法:将2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治疗组126例,口服疏土汤,对照组110例,用辨证分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溃疡的愈合及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4.5%,总有效率为100%,1年复发率为15.6%.对照组痊愈率为85.6%,总有效率为100%,1年复发率为16.2%.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疏土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与辨证分型组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相近,而应用疏土汤易于掌握,尤其对西学中和资浅中医临床工作者,减少了繁杂的辨证之苦,更值得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丽梅 《中外医疗》2011,30(31):119-119
目的评价采用甲氰咪胍、羟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应用甲氰咪胍、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联合(治疗组)与甲氰咪胍单一用药(对照组)治疗消化性溃疡,对临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共治疗56例,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2%,好转率11%,总有效率92%,经追踪随访观察,2年后复发率26.9%;对照组治愈率50%,好转率18%,总有效率68%,2年后复发率79%,2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甲氰咪胍、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经济、简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低。结论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效,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逸群 《吉林医学》2010,31(18):2820-2820
目的:探讨两种西医联合治疗与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患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184例分为两组,其中西医联合治疗组94例,中西医治疗组90例。西医治疗组采用阿莫西林和法莫替丁联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采用西医配合中医针灸,中药等联合治疗。治疗后每周观察临床症状,用药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消化性愈合情况并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西医药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例数75例,清除率为79.79%。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有效例数为79例,有效率为87.78%。两组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治疗结果分析发现,西医联合治疗组治愈例数为65例,治愈率为69.15%,有效例数为14例,总有效例数率为84.04%。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治愈例数为80例,治愈率为88.89%,有效例数为6例,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西医联合治疗组和中西医治疗组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医联合治疗组比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韩龙 《当代医学》2014,(30):153-154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睢宁县中医院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112例,均分为2组(n=56),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治,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9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升治疗的疗效,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协同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艳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145-145
目的探讨自拟胃疡生肌汤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半。对照组给予口服法莫替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胃疡生肌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9.69%;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18.75%;观察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7.81%。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胃疡生肌汤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效果较满意,且复发率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陶凤姣 《当代医学》2014,(29):58-59
目的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以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3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诊断和分组治疗,对照组(n=36)患儿主要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n=37)患儿则实施中西结合治疗,对2组患儿的诊断结果以及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纤维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有55例患儿为十二指肠溃疡,有2例患儿为复合溃疡,有16例为胃溃疡。其中有31例患儿为HP阳性。在实验组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症状相对不典型,类型多为十二指肠溃疡,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联系,中西结合治疗方法相比西医治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马海峰 《当代医学》2013,(7):137-138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与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治疗较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较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康复新液联合PPI治疗,对照组仅采取PP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3.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经1年随访,观察组4例复发,对照组12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PPI联合治疗较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廖永强 《当代医学》2016,(31):154-155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2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优于对照组73.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20.7%,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复发状况,且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可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辨证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8%,对照组85.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周云和 《吉林医学》2009,30(19):2283-228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具有显著差异(χ^2=4.837 2,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5.38%,明显少于对照组42.31%,具有显著差异(χ^2=4.591 0,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佳,而且也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抑胃酸分泌药物联合使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抗菌药物与抑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方法,给予48例患者甲硝唑、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对照组采用单纯治疗方法,给予48例患者庆大霉素、雷尼替丁。结果治疗组经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经单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评价大大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与抑胃酸分泌药物联合使用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溃疡的愈合同时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脂肪肝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65例,给予多烯磷脂胆碱胶囊、熊去氧胆酸片和维生素E胶丸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8例,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型处方给予中药汤剂口服。疗程均为12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肝酶、血脂及超声影像学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肝酶、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声影像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中医医结合治疗组肝酶、血脂(TC、TG、LDL-C)改善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改变达到正常和轻度超声显像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48例,西医治疗组有3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08%,中西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方剂辨证施治更有利于肝细胞内脂质的代谢清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牵引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并于治疗后6、12个月开展随访工作,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77例,总有效率90.59%,观察组治疗有效84例,总有效率98.8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10.87%,12个月后复发率为15.25%;观察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4.17%,12个月后复发率为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能活血止痛、疏通经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腰背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