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强  高芬 《当代医学》2011,17(17):32-33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后肺组织Caspase-3的表达。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原组(10、20、30d)、平原组(10、20、30、90d)、正常对照组。以低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进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1)高原20d后caspase-3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2)重返平原20、30d较高原20、30dcaspase-3的表达有所恢复(P〈0.05)。结论重返平原后肺动脉高压大鼠的caspase-3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后肺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8只),高原低压低氧组(H组,8只),重返平原组(R10组,R20组,R30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置于平原常压常氧处喂养,高原低压低氧组和重返平原组置于模拟海拔5000米高原环境喂养建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重返平原组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后再于平原饲养,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0.11±0.03)相比较,5-羟色胺转运体mRNA在高原低压低氧组表达明显增高(0.92±0.03,P<0.01),重返平原组10d,20 d组表达增高(0.57±0.02,0.38±0.02,P<0.01),随重返平原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不断下降,R30组表达无差异(0.14±0.04,P>0.05).结论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中表达量明显增高,重返平原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表达降低并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林伟  王毅  吴昊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96-97,118
目的拟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Sprague—Dawley,SD)大鼠中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15只和野百合碱组(MCT)15只,MCT组一次性颈背部皮下注射MCT(60mg/kg),NC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饲养3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之后处死大鼠,测定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细小动脉UⅡ蛋白的表达。结果MCT组大鼠MPAP、RV/LV+S显著高于NC组(P〈0.01),MCT组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随着肺动脉分支下移,UⅡ的水平越来越高(P〈0.05和P〈0.01)。结论通过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是一种较为经济方便的方法,UⅡ在肺动脉高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模型血浆和肺匀浆中尾加压素(U-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氧疗在HPH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低氧(14d)组,氧疗(7d)组,每组10只,测定各组体循环平均压(mS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即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之比率[RV/(LV+S)],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光镜观察肺动脉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数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光镜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低氧组相比,氧疗组大鼠的mPAP值,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V/(LV+S)无显著差异性(P〉0.05);光镜下,管腔狭窄有所缓解。结论:U-Ⅱ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以降低血浆及肺匀浆U-Ⅱ水平并缓解缺氧引起的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辛伐他汀灌服对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右全肺切除的方法制作大鼠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组1每天经颈静脉注射MSCs4×10^7个,灌服辛伐他汀2mg/(kg·d);组2每天经颈静脉注射MSCs4×10^7个;组3每天灌服辛伐他汀2mg/(kg·d);组4不施加任何干预,2周后实验大鼠称重。另取5只体重与之相近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5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右室压(mPRV)后取其心脏称右室(RV)和左室+室间隔(LV+S)的质量,计算RV/(LV+S)比值。结果干预治疗2周后,4个实验组mPRV、mPAP、Rv/(LV+S)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的mPRV、mPAP、RV/(Lv+s)值明显低于组2、组3、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组2、组3、组4的mPRV、mPAP、RV/(Lv+S)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移植联合辛伐他汀灌服可以延缓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景天对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高原性怖动脉高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红景天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于四川成都市(海拔500m)饲养,低氧组和红景天组于西藏拉萨市(海拔3700 m)饲养。红景天组每天给予红景天溶液灌胃,对照组和低氧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组大鼠存灌胃30d后,分别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肥大指数(RV/(LV+S))及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比(WT),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小动脉TGF-β1达。结果低氧组mPAP、RV/(LV+S)和肺小动脉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红景天组低于低氧组(P〈0.05);低氧组肺小动脉管壁TGF-β1达高于对照组(P〈0.05),红景天组肺小动脉管壁TGF-β1表达低于低氧组(P〈0.05)。结论红景天通过减少大鼠肺小动脉TGF-β1表达,对大鼠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在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模型,及辛伐他汀干预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第8d野百合碱腹腔注射制备PH模型,并应用辛伐他汀进行干预,35d后观察各组肺动脉压及心室重量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肺组织内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PAP)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升高(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模型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干预组较模型组RV/LV+S降低(P〈0.05)。模型组动物肺部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干预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下降(P〈0.05),巨噬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或/和肺动脉高压造成的损伤促进了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聚集与活化。辛伐他汀对肺动脉高压有改善作用,减少肥大细胞的聚集与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6基因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左肺切除,术后第7d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6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PH)模型,于术后第1、21和35d分别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称重,并计算RV/(LV+S)比值,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应用RT-PCR技术在基因水平检测转录因子GAT A6 mRNA在PH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学检查显示在PH模型组肺切除术后35d,动物右肺腺泡内小血管出现了新生内膜病变,在对照组动物没有形成新生内膜。与对照组动物比较,PH模型组动物第21、35d mPAP、RV/(LV+S)、WT%均显著增加(P〈0.0001)。两组第1d mPAP、RV/(LV+S)、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PH模型组在第21d GAT A6 mRNA表达开始下调,在第35d下降趋势更明显,PH模型组第35d与第1d比较,GATA6 mRNA表达水平下降了约4倍。结论GATA6基因mRNA水平在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中表达下词,提示GATA6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在PH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 、红细胞比容,并观测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血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结果 缺氧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MPAP、RVSP、RV/(LV+S)、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缺氧组大鼠肺内血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T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3周能形成较理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10.
郑西卫  杨艳娟  侯嘉  杨桂兰  程德云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09-1011,I0003
目的 探讨FHL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即10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为实验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和10只常压常氧正常对照组.右心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分别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FHL1浓度和荧光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HL1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WT%为(35.24±11.2)%,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FHL1浓度(ng·mL-1)高于对照组[(646.2±41.8)ng·mL-1与(364.8±38.5)ng·mL-1,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FHL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8.47 e-3±3.12 e-3)与(5.407 e-3±2.31 e-3),P<0.05].相关分析表明,FHL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FHL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HL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红细胞计数、肺动脉压力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在模拟海拔5 000 m低压低氧舱中形成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待高原肺动脉高压模型形成后,迅速低转至平原,每10天随机抽取大鼠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及血常规,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低压低氧第30天高原肺动脉高压、血红蛋白达到本试验最高值,重返平原后肺动脉压力与血红蛋白变化具有可逆性,但肺动脉高压下降时间晚于血红蛋白下降。结论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高可能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急进高原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及其与气体信号分子NO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4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即平原对照组、高原对照组、高原NaHS组和高原PPG组,将三组高原组大鼠运至可可西里地区(4617m),同时给予相应处理,于第15天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急进高原大鼠血浆及肺组织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及肺动脉压的变化,探讨H2S/CSE对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高原NaHS组和高原PPG组,每组30只,将三组大鼠运至可可西里地区(4617m),分别于到达高原的第1、3、7天随机各抽取10只测定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钙调蛋白激酶Ⅱδ( CaMKⅡδ)在高原低氧状态下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HIF-1α含量,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肺组织中HIF-1α和CaMKⅡδ表达水平,并对所得结果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原组大鼠血清HIF-1α表达明显升高,于第3天起与平原组相比出现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大鼠肺动脉压明显升高,于第3天起与平原组相比出现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高原组大鼠肺组织中CaMKⅡδ表达明显高于平原组,也具有时间依赖性;高原组大鼠肺组织HIF-1α表达明显高于平原组,这与血清表达水平一致.结论 高原低氧状态可使大鼠肺组织CaMKⅡδ表达显著升高.其与肺动脉压和HIF-1α升高在时间上基本一致,提示它们与低氧环境中肺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活动增强致肺动脉压力升高有关.血清及肺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是CaMKⅡδ表达水平增加的初始动力.  相似文献   

15.
崔宇  吴佩锋  徐钢  崔建华 《重庆医学》2018,(14):1841-1844,1849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高原脱习服症大鼠心、脑、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49只,44只在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压氧舱常规喂养3个月,在低压舱内死亡9只,将35只成活大鼠出舱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出舱后即刻)、HBO Ⅰ组(HBO治疗后7 d)、HBOⅡ组(HBO治疗后1个月)、HBOⅢ组(HBO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每组5只.HBO Ⅰ、Ⅱ、Ⅲ组给予HBO治疗7d;对照组Ⅰ、Ⅱ、Ⅲ组出低压氧舱后同步在常压常氧下喂养,与HBO Ⅰ、Ⅱ、Ⅲ组同步处死;余下5只在常氧常压下喂养作为平原对照组.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内快速处死取出额叶脑皮质、心、肺组织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低氧引起脑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线粒体和周围结构水肿;心肌细胞浊肿、空泡变性,肌丝排列不规则,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肺泡隔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粉红色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HBO治疗后,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对照组明显改善,HBOⅡ组恢复明显好于HBOⅠ组,HBOⅢ组明显好于HBOⅡ组,2个月完全恢复到平原水平.结论 HBO治疗具有改善缺氧大鼠脑神经损伤、促进细胞的功能恢复,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原大鼠实验性开放性颅脑创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实验性开放性颅脑创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用动物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民用射钉枪射击建立大鼠实验性开放性颅脑创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各时相点观察动物行为学、病理学、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脑含水量等结果,了解模型建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高原致伤组与平原致伤组均存在:①不同程度的颅脑创伤表现;②神经元细胞核、尼氏体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缺血改变;③脑水肿;④伤后早期存在脑干抑制.两组比较,高原致伤组上述结果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本实验制备的开放性颅脑创伤动物模型,伤情稳定,可重复性好.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动物模型,成功地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低速低能投射物所致的开放性颅脑创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原病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机能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5天和30天2个组后运至海拔4300m处饲养。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Pap、RV/(LV+S)比值等测定。另外,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较低海拔(2260m)对照组,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4300m)对照组。结果30只Wistar大鼠经15天和30天饲养后,两个实验组Pap、RV/(LV+S)比值分别为42.80±6.09、0.50±0.06(15天);50.0±10.20、0.50±0.08(30天),显著高于高原对照组(21.88±6.09,0.32±0.03)和较低海拔组(24.50±8.06,0.30±0.01),P值均小于0.01。15天和30天组HAPH患病率分别为87%和100%,但体循环压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15天就可完全建立高原肺动脉高压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与高原特有动物具有对低氧环境的不同生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金海英 《西部医学》2013,25(3):404-406
目的观察平原入伍新兵急进高原和高原训练对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综合参数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平原籍入伍新兵186名,在平原、急进高原云南迪庆的第1、3、5、7天和新兵高原训练3个月结束后测试动脉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结果与平原组比较,急进高原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P〈0.01),心率增快(P〈O.05),血压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急进高原的第7天血氧饱和度恢复到世居同龄人水平,心率及血压基本恢复;高原训练前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减慢(P〈0.05)。结论急进高原7天时基本习服,进行高原低氧适应性训练对静态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海拔肺气肿大鼠肺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评估低氧对肺组织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中海拔盐水组(B组,6只)、中海拔肺气肿组(C组,8只)、高海拔盐水组(D组,10只)、高海拔肺气肿组(E组,10只).A、B、C3组大鼠饲养于西宁,海拔2260m.D组和E组饲养于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500m.B组和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组和E组腹腔注射CSE,饲养4周后,采集大鼠右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A、B、D3组比较,C组和E组肺实质破坏、部分肺泡破裂及肺泡腔扩大.5组间caspase-3细胞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D组高于B组及A组(P <0.001),E组高于C组(P<0.001),C组高于B组(P<0.001),E组高于D组(P<0.001).结论 高原低氧加重了肺气肿大鼠的凋亡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H2S及其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在大鼠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6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抽取10只大鼠作为低海拔对照组,其余50只为高原组。高原组大鼠在到达海拔4617m的第1、3、7、15、30d不同时间采集血浆及肺组织标本,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S浓度、酶促反应法测定肺组织CSE转化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SE在蛋白中的表达。结果大鼠第1d到达高原时,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到达高原第3d时肺动脉压(18.12±3.34mmHg)无明显变化,而血浆H2S和CSE转化率明显增高;大鼠在高原7d时可形成肺动脉高压[(30.31±4.05)mmHg];随着高原低压低氧和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持续,血浆H2S浓度、肺组织CSE转化率及蛋白表达逐渐下降,15d组和30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原暴露早期,内源性H2S/CSE体系上调而肺动脉压不增高,而在后期H2S/CSE体系下调且肺动脉压增高,提示内源性H2S体系可能与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并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