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成形术的患儿进行全面全程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中监测、观察护理及术后的观察与随访.结果 3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整体护理是此次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魏舒 《当代医学》2010,16(35):749-750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43例。结果 43例患者4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结论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因其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需开胸而受到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先心病患儿全麻下介入治疗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本组入选30例患儿,男13例、女17例,年龄1-8(2±3.2)岁,其中VSD(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ASD(房间隔缺损)封堵术7例;PDA(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8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3例.经临床体检,超声心动图(UCG)确诊,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术,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器械和特殊导管,防止和杜绝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结论 术中护士精心护理、熟练配合和严密监护对先心病患儿在全麻下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44例食管狭窄患者行食管介入,其中食道球囊扩张术53例,食道内支架植入术91例,并进行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顺利出院。结论:食管介入治疗术安全可靠,但需要护士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工作,才能使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为先天发育不全所致。若同时伴有其他心脏器官的畸形,则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危及生命。我院于2003年12月收治1例肺动脉瓣狭窄伴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卵圆孔开放、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为其成功地施行了肺动脉瓣扩张术。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患儿住院半个月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诊的情况.方法 采用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16例,并进行定期随诊.介入治疗均采用球囊两次扩张方法.术后定期随诊,评估疗效及其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右室压力由术前(107.60±23.31)mmHg下降至术后(50.47±16.34)mmHg(P<0.01).3例病例残留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2例术后3个月再次行PBPV,其余病例正常.术后三尖瓣反流均明显减轻,动脉导管均自行闭合.所有病例术后伴轻度-中度肺动脉瓣反流.结论 介入治疗新生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确切,随诊结果满意,可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 年3 月~2010 年8 月收治的78 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施行介入治疗,总结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78例患儿介入治疗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手术效果理想,封堵器位置及形态均良好.术后无封堵器脱落、出血、呼吸道阻塞等情况发生,仅有2 例患儿发生术后感染,经精心治疗后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期间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VSD)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12收治的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上述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所采用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0例患儿共有29例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67%(29/30)。封堵成功患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共4例,占13.79)、瓣膜返流(1例,占3.45%)、溶血(1例,占3.45%)、残余分流(1例,占3.45%)以及穿刺部位水肿(2例,占6.90%)等并发症,经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围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其中男性81例,女性92例。173例患儿中有168例成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封堵即刻成功率为97.1%。通过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发现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儿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儿出现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1~2 mm)。结论针对性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共21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共80例;室间隔缺损共40例;房间隔缺损80例;肺动脉瓣狭窄18例。该文所选患者均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结果①8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封堵术均成功。其中1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术后出现头晕、胸闷等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症状,给予强心类药物、利尿剂等后症状改善,3d后心衰症状消失。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无明显分流。②4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中,3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其余2例患者造影后提示不符合介入治疗条件而转入心脏外科治疗。③房间隔缺损80例患者中,封堵术全部成功。其中1例患者封堵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但在随访期间检查显示分流消失。④18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均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后成功扩张。术后跨瓣压差降到20mmHg以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贺景云  邱桂华  周俊娣  杜芳 《西部医学》2012,24(5):998-999,100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99例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术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包括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前访视、了解病情,术中严密监护,密切配合,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结果本组99例均获成功,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提高介入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常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方法为外科开胸瓣膜分离术。1982年 Kan 等首次报告,对1例8岁的肺动脉瓣狭窄的患儿应用气囊导管扩张取得成功,为非外科手术的放射介入性治疗心瓣膜的机械性狭窄揭开了新的一页。然而,国内多数学者至今仅用单气囊导管技术,应用双气囊导管技术扩张肺动脉瓣狭窄国内尚未见报告。我们于1987年4月始对2例患者行肺动脉瓣气囊扩张获得成功。方法股动、静脉穿刺与一般左右心导管检查相同。左心导管采用 Judkins 右冠状动脉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方法的总结.方法对9例先心病患儿进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结果经过充分的术前、术中、术后准备及护理,9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手术成功率100%.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和术后积极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新兴的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现已成为适应证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我科于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6例,均利用数字减影技术在X线透视下行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丽霞  鞠安茹  高丽华 《吉林医学》2008,29(12):987-988
目的:探讨价入治疗1-3岁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7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儿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术中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行介入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术中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全部获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和前提,严密的术中监护,默契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简称杂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0.7~42(14.8±15.8)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6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三尖瓣反流5例,均在TEE引导下接受杂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呼吸机辅助 0.5~41(6.8±12.3) h。监护室停留时间2~85(31.1±22.8) h,住院时间6~20(11.4±5.1) d。术后肺动脉跨瓣压差降至16~45(31.1±9.8) 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 。全组无住院死亡,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在TEE引导下行杂交手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对36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术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结果本组36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转ICU监护,住院时间短。结论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介入治疗的CHD573例,根据患儿及介入治疗术的特点进行护理,重点包括对患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情及手术方案、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设备,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结果573例CHD患儿成功实施封堵,76例患儿发生并发症(13.3%),其中51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心包积液,5例呼吸停止,11例出现发热、恶心、呕吐,7例股动脉血栓。经有效护理及抢救,均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CHD患儿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可提高患儿手术安全性,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