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烟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雾病(MM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主要治疗手段,颅内外血管直接重建(即血管吻合)、间接重建及联合血管重建术均取得实质性进展,MMD应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血管重建治疗,本文就MMD主要术式、疗效、手术时机和并发症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6例MMD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13)和非再出血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长期头痛和(或)头晕病史、脉络膜前动脉扩张、手术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头痛和(或)头晕病史(OR=4.661,95%CI:1.221~17.789,P=0.024),脉络膜前动脉扩张(OR=91.200,95%CI:9.680~859.229,P=0.000)、手术(OR=0.190,95%CI:0.038~0.963,P=0.045)为再出血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长期头痛和(或)头晕病史、脉络膜前动脉扩张为MMD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为再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情况、分布方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80例烟雾病非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后根据其脑微出血情况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比较2组出血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脑微出血分布区域以深部结构区较为集中24处,其次为幕下区6处和脑叶区5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70,P=0.000)。脑微出血阳性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较脑微出血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烟雾病非儿童患者脑微出血主要出现于深部结构区侧脑室旁白质,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可能是其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共收治的13例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共发现13个动脉瘤,其中8个动脉瘤为主干动脉型,5个为外周动脉型; 所有动脉瘤均为责任动脉瘤;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内出血3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2例。8例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均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后期行血管重建术; 5例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其中1例早期行予Onyx胶栓塞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另外2例早期行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8例烟雾病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经弹簧圈栓塞术后,5例达到致密栓塞,3例瘤颈部分残余; 5例烟雾病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中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治疗,动脉瘤夹闭完全,1例行Onyx胶栓塞术后未见动脉瘤残留,未出现新鲜梗死灶,2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患者复查,其中1例动脉瘤稳定,另外1例动脉瘤消失。1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恢复。结论 临床上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不少见,根据动脉瘤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和积极的治疗措施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颅底多个大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多表现为反复性脑缺血、脑梗死以及脑实质、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无特异性,早期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放射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方便了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同时也提高了烟雾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烟雾病致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DSA检查示,双侧病变58例、单侧病变6例,合并动脉瘤4例;均见烟雾状血管。其中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6.3%),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3.1%),脉络膜前动脉远端闭塞41例(64.0%),后交通动脉远端闭塞11例(17.2%),单侧颈内动脉分叉处或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共6例(9.4%)。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和延长108支(84.4%),后交通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26支(20.3%)。结论脉络膜前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扩张、延长是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并且这也可能是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吴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3)
目的分析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致脑室出血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结合头CT、MRI检查结果,患者均为脑室出血;DSA显示19例双侧血管病变中,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4.76%),闭塞1例(4.76%),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4.76%),后交通动脉远端闭塞3例(14.29%),脉络膜前动脉远端闭塞13例(61.90%);2例单侧病变均为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42例侧半球中存在脉络膜前端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脉络膜前端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后交通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结论 DSA结合CT、MRI是诊断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重要方法。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是脉络膜前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扩张破裂,可能是该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血管吻合术以及二者的联合手术。本文主要就烟雾病的内科治疗及外科各种术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冯向阳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4):82-8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设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发病48h内开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总有效率79%,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8.8%);尼莫地平治疗组病死率6.98%,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0.93%);尼莫地平副作用发生率低(4.7%)且症状轻。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显著降低了该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副作用少,临床应用经济、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脑基底节出血血肿清除后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进行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采用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入院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3周测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孟祥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47-47
我们对 118例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认为掌握手术时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清除血肿 ,尽早解除脑受压 ,控制颅内压 ,能降低死亡率 ,改善预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70例 ,女 48例 ,年龄 2 5~ 86岁 ,平均5 9 5岁。 5 0岁以下 2 6例 ,5 1~ 60岁 65例 ,61~ 70岁 2 0例 ,71~ 79岁 7例。高血压病史 1~ 2 0年 ,平均 8 5年。1 2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 5 4例 ,偏瘫 118例 ,一侧瞳孔散大 86例 ,两侧瞳孔散大 12例。意识形态按GCS评分 ,均在 18分以下 ,其中 3~ 5分 41例 ,6~ 8分 75例 ,8~ 10分 2例。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烟雾病脑室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应用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结果 13例烟雾病脑室出血患者CTA检查显示Suzuki分级Ⅱ级3例,Ⅲ级4级,Ⅳ级6例; 13例患者均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 5例患者合并动脉瘤。13例患者均予急诊硬通道侧脑室穿刺引流,全部病例脑室血肿清除效果好。结论 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烟雾病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5.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涉及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其近端分支狭窄闭塞,导致侧支血管网形成。这些变化引起脑实质慢性缺血,随后发生严重的脑血管意外。成人MMD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会逐渐累及认知功能,且病死率是儿童MMD患者的2倍。由于MMD发展病因的复杂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该病的治疗尤为棘手且迫切。外科血管重建术作为MMD治疗的基石,主要分为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和联合血管重建术三类。考虑到间接血管重建术不能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直接血管重建术通常是缺血型MMD患者治疗的首选术式。若为了预防出血型MMD患者再发出血,选择直接血管重建术或联合血管重建术能够更容易建立侧支循环,促进血运重建,达到治疗的目的。当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的缺血脑卒中,则优先考虑间接血管重建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成人MMD患者,直接血管重建术或联合血管重建术则是首要选择。由于目前无逆转MMD病情进展的特效药,内科治疗仅局限于对症治疗和围手术期的管理。临床上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他汀类药物等促进侧支血管发育和地塞米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等。远隔缺血适应训练改善MMD患者的后遗症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为MMD的诊疗手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甲硫氨酸循环异常参与了MMD的发病,提示甲硫氨酸循环相关风险评分对烟雾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此外,内皮祖细胞移植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MMD的新策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78-83] 相似文献
16.
赵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8):382-384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本文就烟雾病的各种外科术式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的预后及脑血流重建手术的疗效,减少出血型MMD的再出血率。方法经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出血型MMD患者82例,其中合并动脉瘤10例(12.2%),脑内出血为(ICH)18例(21.9%),脑室出血(IVH)20例(24.4%),脑内出血破入脑室38例(46.3%),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7.3%)。联合血流重建手术(直接血管重建术结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出血型MMD 48例,保守治疗34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效果及再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随访0.6~12年(平均7.8年),其中恢复优良56例(68.3%)、良好8例(9.8%)、差4例(4.9%)。14例患者(17.1%)发生再出血,再出血间隔0.3~10年,其中12例患者(85.7%)因再出血死亡。结论 MMD最重要的死亡原因是脑出血,再出血是出血型MMD预后不良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流重建手术治疗降低了患者再出血的危险性,血流重建手术治疗患者的长期预后好于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18.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复查CT示10例血肿基本清除,2例清除约70%。随访3个月时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3,重度残疾1例,本组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的特点,能有效清除脑内血肿,并减少了颞叶皮层及血管的损伤,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