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 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每周一进行颈部硬膜外阻滞,周三、周五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愈 10 例,占 33%;显效 12例,占 40%;好转 6例,占 20%;无效 2例,占 7%;治疗前后转颈试验阳性率有显著 性差异.[结论]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但应由操作熟练 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2.
马兆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61-161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臭氧及药物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于对应神经根的硬膜外腔注入臭氧及治疗药物。结果治疗患者176例,有效171例,占98%。无效5例,占2%。结论颈椎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药物治疗短期疗效尚好,但对颈椎的退行性变无改善,长期疗效差。头部牵引、按摩、针灸也存在短期疗效好,长期疗效不巩固的缺点。颈部硬膜外阻滞治疗技术要求高,患者不易接受。本文探讨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非手术方法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难治性神经根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差。1992年10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颈部硬膜外腔注射普鲁卡因加泼尼松龙混合液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1560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5年1月~2006年12月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和记录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治疗前后临床主要自觉症状的模拟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结束时即刻开始观察,治疗后所有临床主要自觉症状的模拟评分较治疗前皆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各观察阶段的疗效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令人满意的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5年1月~2006年12月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和记录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治疗前后临床主要自觉症状的模拟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结束时即刻开始观察,治疗后所有临床主要自觉症状的模拟评分较治疗前皆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各观察阶段的疗效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灯盏细辛注射液硬膜外腔灌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令人满意的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颈部硬膜外腔药物注入治疗颈椎病在 80年代就应用于临床〔1〕。我院从1997年至今选择性地对颈椎病患者(主要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 )进行颈部硬膜外腔药物注入治疗共418例 ,其中治疗后随访满半年的 2 0 0例 ,疗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2 0 0例中 ,男性 98例 ,女性 10 2例 ,年龄 2 1~ 72岁 ,平均 48岁。患病时间6个月~ 8年 ,平均为 2年 4个月。神经根型 5 8例 (双侧 18例、单侧 40例 ) ,混合型 118例 ,椎动脉型 2 4例。病变以C4~ 5、C5~ 6、C6~ 7为多见。本组分型及诊断均参照潘之清主编的《实用脊柱病学》〔2…  相似文献   

8.
乔彩虹  郑文凯  叶昕 《吉林医学》2008,29(23):2205-2206
目的:探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53例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应用穴位注射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充分发挥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有效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候群,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入。颈椎病按其受压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临床中笔者根据颈椎病的分型特点,辨证施治,采取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切除兔颈背部浅、深两层肌肉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120d后制作病理切片检测椎动脉。结果椎动脉管腔变窄,内膜增生,管壁明显增厚。结论采用破坏兔颈部动力平衡的方法可以成功制作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模型中椎动脉结构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1.
叶军明  魏俊  曹建军  刘宇明 《广东医学》2006,27(8):1194-1195
目的对比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取腰椎L3~4或L4~5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硬膜外穿刺规程穿刺置管成功后,取头低(15°)脚高仰卧位滴注加压镇痛混合液300ml,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组作对照。结果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痊愈48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疗效优于针刀组(P<0.05)及椎旁注射治疗(P<0.01)。结论3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优于针刀治疗,更优于椎旁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方法对8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51例(61.4%),显效23例(27.8%),好转9例(10.8%),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便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该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整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根据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6.67%,2组比较(P〈0.01)。结论:此法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椎主动锻炼配合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 用牵引推拿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并与牵引推拿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但半年及1年随访复发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治疗,疼痛门诊多采用硬膜外注射+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法,可获90%的治疗效果。但颈部硬膜外注射,操作较为复杂,风险大,工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硬膜外穿刺技术才能完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孙峰涛 《吉林医学》2010,(33):6073-6074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72例,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并根据血管成像进行分型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72例患者中Ⅰ型9例,Ⅱ型23例,Ⅳ型共17例,Ⅴ型5例,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6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分型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主动锻炼配合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推拿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并与牵引推拿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半年及1年随访复发率有明显差异.结论: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经硬膜囊侧后方入路溶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引起中老年颈肩臂疼痛、麻木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最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硬膜外腔注射消炎镇痛液可以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反应、解除水肿,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注射胶原蛋白酶可以溶解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是一种简单、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我们研究了经硬膜囊侧后方入路注射药物到硬膜外腔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后正中注药方法,能更好地发挥硬膜外腔注药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樊凌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808-280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本型主要引起头痛、眩晕、猝倒等症状,因此中医学称"痹证"、"眩晕"、"头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当的工作姿势等,使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从中医病因分析,创伤劳损、风寒湿邪是本病发生的外因,肝肾亏损、筋骨失养是其内因。传统的治疗是口服药物及颈部牵引,口服药物需先经胃肠吸收后再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真正能到达病变部位的药物很少,难以发挥作用,长期服用还会损伤胃、肠、肝、肾等;颈部牵引使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和不适。2013年1月-12月,笔者采用分季节行中医护理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秋冬季节施行艾灸和中药热敷治疗,春夏季施行刮痧和经络梳头,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椎病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椎动脉供血不足为病理基础 ,以间歇性眩晕及发作与头部活动姿势有明显关系为临床特点 ,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自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2年 1 1月 ,我们选择临床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34例给予丁咯地尔治疗 ,并与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 2 8例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 ] 所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眩晕、眼花、眼胀、视物模糊 ,颈部酸胀不适 ,重者伴有头痛、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