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晓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723-2724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流程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试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试验组开始做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路构建时间、总急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优化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路构建时间、总急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用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有28例抢救成功(87.5%),4例因现场心脏骤停死亡(12、5%)。结论对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香芬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441-4442
目的:通过探讨我科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对策。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1月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病历,通过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积极与医生进行配合抢救,针对各种症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疾病之一。只有及时有效地采取急救护理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使用药物,完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用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8例抢救成功(93.3%),2例因现场心脏骤停死亡(6.7%).结论 对患者的正确评估、现场急救、转运与监护、预见性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一站式急救护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站式急救与护理情况。结果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2例死亡外,其余43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采取一站式的院前与院内抢救,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选择不同时段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包括病情评估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总急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急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死亡的患者仅有2例,其余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7.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期采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有所保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丽珍 《吉林医学》2014,(12):2688-268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给予及时的急救措施和细致的护理方法,观察急救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细致护理,其中存活的患者47例,死亡的患者3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和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为住院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彩霞 《吉林医学》2009,30(16):1765-1766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生活质量。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整体护理组)177例,其中发生心脏骤停15例(因心室颤动所致12例,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顿者所致3例),全部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均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整体护理,心脏骤停发生时立即组织有效的心脏复苏,记录心脏复苏存活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并与1997年-2001年急性心脏骤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心功能等比较。结果:整体护理组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93.3%(14/15),较对照组(80.0%)提高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护理组心脏骤停抢救成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加强监护和整体护理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并改善左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场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8年3月~2010年9月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行系统的现场急救护理,分析和总结经验。结果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无一例死亡,效果显著。结论现场急救的合理护理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对照组在抢救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抢救期间应用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诊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0.48%,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71.43%;(2)研究组患者平均急诊停留时间是(41.09±9.42)min,对照组患者平均急诊停留时间(55.98±15.78)min。结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诊急救护理的作用明显,可显著提升其抢救成功率,缩短其急诊停留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另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为观察组,按照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予以急救,对比2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等待治疗时间和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处理,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等待治疗时间,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淑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89-39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急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46例治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8%。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够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58例心肌梗死治愈50例,好转7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8.3%.结论 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分析总结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从而探索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方面,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做到早期发现,及早诊断和治疗,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最终将患者安全送至医院。结果:院前出诊95例患者,88例成功救治,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为92.63%。结论:熟悉并掌握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方法,快速有效地实施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急诊急救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接急诊后在90 min内完成检查、诊断、急诊处理、急诊PCI或者静脉溶栓治疗,让患者在最佳救治期内复活心肌。结果:120例患者,有2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在治疗14 h后死亡,其他患者经抢救和护理之后,病情稳定,75例转入内科继续治疗,26例转入CCU治疗,17例转入ICU治疗,抢救成功率为98.33%。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可以为接下来的抢救创造机会,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56例AMI患者在积极的救治同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抢救成功53例,抢救成功率为94.6%;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通过有效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其中治愈28例、明显好转6例、死亡2例,抢救有效率94.4%.结论护士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及有效的护理方法以配合抢救,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AMI患者更好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7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以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比较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