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为老年心衰病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99~2008年32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心衰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高血压病。其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但洋地黄使用率有所下降,而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的使用逐步上升。住院期间改善率逐渐递增,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主要病因从风心病演变为冠心病,其用药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刘守芝 《吉林医学》2010,31(8):1067-106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简称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措施。方法:选择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析其病因、药物治疗的措施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106例慢性心衰患者中,显效82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88.68%。结论:坚持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对基础疾病、心功能情况、难治因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78例(68.42%),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28例(24.56%),治疗总有效率92.98%。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最常见,感染及心律失常是主要诱因,治疗必须对慢性心衰病因和诱因进行积极处理和纠正,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原因,为CHF的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治慢性心衰患者295例,分析引起心衰的病因。另回顾分析慢性心衰患者35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心衰的病因,将两个时间段引起心衰的病因进行对照。结果:295病例中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风湿性瓣膜病(35.93%)、冠心病(29.49%)、高血压(12.88%)、肺源性心脏病(8.47%);357例临床资料中冠心病(50.70%)、风湿性心脏病(14.29%)、高血压(12.60%)、肺源性心脏病(11.20%)。结论: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等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要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谱、诱因和药物治疗方面的状况.方法 对2007年度辽宁省部分县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共调查478例,其中男性223例,女性255例.病因主要是冠心病(50.8%)和高血压(45.8%).约45.2%患者有明确的诱因,其中感染50.5%、劳累52.8%.药物治疗应用比例分别是利尿剂66.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66.3%、螺内酯43.9%、地高辛41.6%和β阻滞剂25.7%.结论 辽宁省农村心衰住院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劳累和感染是心衰的最常见诱因;心衰治疗应用较多的药物是利尿剂、ACEI和地高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心衰类型。方法回顾分析1 428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构成特点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的测定结果分析心衰类型。结果慢性心衰患者中常见心衰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P<0.05),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呈上升趋势,风湿性心脏病呈下降趋势。总体上慢性心力衰竭病例单病因占81.6%,但2组病因聚集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10年的诱因均以感染为主,后10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过度劳累等比例上升,与前10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比例有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病因变化主要与医疗条件、生活水平改善有关,同时在临床治疗上也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从而进行多元化及个体化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病因分布和诱因变化,为心衰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以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5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分布前三位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而导致上述病因存在而反复入院的诱因关键在于受凉感冒、不规则用药、饮食、运动、精神因素、睡眠及生活质量等.结论 慢性心衰病因变化与生活质量、精神因素、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及药物治疗的状况.方法:对2009年辽宁阜新县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因最主要的是感染、其次是劳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用分别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结论:辽宁阜新县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及心律失常是常见的诱因.心力衰竭的药物应用主要为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结论:阜新县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和高血压;感染和心律失常是主要的诱因;心力衰竭应用最多的药物是ACEI利尿剂和地高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会宁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会宁地区两所县级综合医院1996—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资料。按时间顺序分为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3个时间段,分析比较3个阶段心衰住院患者病因及治疗状况。结果 4533名心衰患者入选,其中男2744人(60.5%),女1789人(39.5%)。3个时段心衰住院患者分别占同期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为:11.1%、19.4%、26.0%,住院率有增高趋势(P0.01)。不同时间段病因分布有所变化,主要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15年间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一直处于心衰原因的前三位。2006—2010年扩心病进入心衰原因的前四位,风心病则退出前四位。心衰治疗中一直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为主;洋地黄使用各时间段无明显增减;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β阻滞剂使用率随时间推移明显增加(P0.01)。β阻滞剂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使用率降低。结论 15年间心衰住院率逐渐增高。病因以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最为常见。风心病退出心衰前四位病因,扩心病进入前四位病因。心衰治疗总体向我国新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指南》)靠拢,基本遵从《指南》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斌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58-1360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因构成的变化及多重病因特点.方法:对六安市人民医院2002年~2007年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1)老年心衰的基础病因构成:902例心衰住院病例中以高血压为基础病因者最多,占43.3%(391例):次之为冠心病22.6%(204例).(2)6个年度老年心衰病因构成比较:不同年度的老年心衰主要基础病凼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年度心衰病例的首位病因均为高血压,次之为冠心病,表明近6年我院心衰患者的瘸因谱变化不大.(3)不同性别心衰住院病例在主要病因构成上有差异(P<0.05),女性组病例病因中风心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且(P<0.01).(4)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以多病因心衰为多567例,占总数的62.9%.两病因组合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最多见,占60.26%.三病因组合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最多见,占58.67%.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常多种病因并存,提示在老年心褒的诊治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多病因特点,傲到全面兼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热带地区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59例,对病因、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72例)的69.6%.男:女为1.67: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56.6+28.5=85.1%.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肺心病为主,首位病因为冠心病(63.7%),第二位病因为高心病(17.4%),以下分别是风心病(8.5%)、肺心病(6.2%).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1.4%)、洋地黄类(5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5.2%),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8%)和β-受体阻滞剂(15.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口服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降脂药治疗。将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设为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以上2组治疗周期15天,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BNP(B-型钠尿肽)数值,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能使BNP数值降低,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13.
廖霓星 《广西医学》2013,(6):766-768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慢性心衰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慢性心衰患者76例,以其他疾病76例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身体领域评分和情绪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YHA分级、性格是否开朗、心脏病家庭成员、病因为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尤其是身体领域;NYHA分级、性格、家庭情况及病因等因素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568例心衰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心功能分级及药物治疗。方法 收集1999~2001年住院并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568例,将病因分析、心功能分级及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心衰病因前四位为: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高心病,住院患者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药物以强心(地高辛、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扩血管为主,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呈上升趋势。结论 慢性心衰形成与生活方式、医疗水平、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慢性心衰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关键是掌握好正确的使用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T冠脉成像(CTA)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CAG检查显示病因为冠心病者4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者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A检查,对比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TA参数和血管铃腔狭窄程度,评估CTA在慢性心力衰竭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E/A)水平均低于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TA检查血管管腔狭窄程度高于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CTA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的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结果一致性为Kappa值=0.840,一致性高。结论 CTA可有效鉴别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临床病因.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5-2009年住院的30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结论:心衰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占主要地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防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对降低心衰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原发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心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心衰病因中冠心病排第1位,其后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各证型的病因分布也大致同上,且各证型在病因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各证型在病因构成上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0.
郝洪宽 《吉林医学》2009,30(3):251-25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是所有不同病因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有日益增高的趋势。急性加重患者的住院治疗除积极去除病因(或诱因)外,目前仍以常规强心(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和扩血管为主,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寻找有效的干预治疗途径而使患者心功能衰竭(简称心衰)症状迅速缓解,帮助其度过危险期,为综合治疗赢得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主要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短时间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旨在探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