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核素直接法膀胱输尿管返流显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素直接法膀胱输尿管返流显像在儿童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X线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以下简称X线造影)诊断为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儿童进行了核素直接法膀胱输尿管返流显像(以下简称核素膀胱显像)。结果X线造影低估了患儿肾内尿返流的发生,核素直接法膀胱输尿管返流显像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怀疑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儿童应首选核素膀胱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2.
Cohen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林  叶辉 《北京医学》2011,33(1):27-28
目的探讨Cohen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32例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行Cohen手术。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个月~9岁,〈1岁者9例,1~3岁者13例,〉3岁者10例。结果 32例患儿均于Cohen术后半年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检查,其中2例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成功率为93.75%。泌尿系感染、发热等症状消失,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6例行膀胱镜检见术侧输尿管口呈"火山口型"。结论 Cohen术式不干扰膀胱外组织及支配膀胱运动的盆底神经丛,创伤少,并发症少,解剖清楚,术野清晰,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3.
张中文 《中外医疗》2013,32(9):177-1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四种影像学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即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MCU)、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检查以及CT检查.结果 IVP检查完毕后,发现异常者9例;施行MCU检查后,12例患者均可见膀胱输尿管反流;B超检查结果:肾积水患者6例;CT显示肾外形不规则缩小.结论 四种影像学方法均有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MCU)效果最佳,静脉肾盂造影(IVP)次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对反复尿路感染患儿用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泌尿系B超检查阳性病变为30%,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MCU)检查证实膀胱输尿管反流(UVR)为43.3%,^99mTC-DMSA发现VUR患儿的肾皮质疤痕为83.3%。MUC 是确诊VUR及其分级的可靠方法,^99mTC-DMSA是诊断反流性肾皮质疤痕形成及其危险程度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性别、临床症状、血白细胞计数、血CRP、尿白细胞计数、尿培养与泌尿系超声显示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相关性,探讨门诊泌尿系感染患者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新世纪妇儿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泌尿系感染并进行泌尿系超声的婴儿患者57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与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儿泌尿系感染发病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临床以全身症状为主,发热有时是唯一症状.泌尿系超声显示膀胱输尿管反流及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两组中,患儿性别、发热情况、血白细胞计数、尿白细胞计数、尿培养均无明显差异;膀胱输尿管反流组CRP增高者16例(80.0%)高于非膀胱输尿管反流组[8例(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诊泌尿系感染患儿如CRP增高建议积极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以期尽早发现膀胱肾输尿管反流.  相似文献   

6.
背景:儿童期泌尿道感染(U TI)伴有或不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VUR)均可诱发肾脏瘢痕形成。在文献中,关于婴儿期患U TI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报道并没有明确一致的意见。目的:分析1岁以下儿童初次患UTI后膀胱造影的作用,虽然他们的尿道超声检查(US)显示正常。方法:对108例细菌学检查证实为U TI的1岁以下儿童(216个肾单位)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分析。所有儿童的US均显示正常,对他们均行双侧输尿管膀胱X线拍片检查及二硫基丁二酸(D M SA)测试。统计对比膀胱造影术对V UR发病及D M SA对瘢痕形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似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本试验选择46例临床可疑VUR患儿,应用对比脉冲序列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 pulsed sequence, CPS),经膀胱腔注入SonoVue造影剂后,实时观察造影剂微泡在反流病例中尿路的流动过程,分析评价反流程度,并与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技术(voiding cystoureterogram ,VCUG)进行对照.结果 46例患儿CEUS检出VUR 19例33支输尿管反流,VCUG检出17例30支输尿管反流.CEUS对VUR检出准确率为9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93.5%.两种检查方法对VUR的分级评价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3).结论 CEUS对VUR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与VCUG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小儿VUR的诊断、筛查及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便捷有效的预测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泌尿道感染患儿237例,依据随访结果,未再发生泌尿道感染患儿205例为非再发组,复发或再发泌尿道感染患儿32例为再发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再发性泌尿道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进行模型评价,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237例泌尿道感染患儿经随访发现,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3.50%;再发组的贫血、过敏体质、便秘、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其他类型泌尿系统畸形患儿数占比高于非再发组(P均<0.05),再发组的IgA和IgG水平降低及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患儿数占比明显高于非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其他类型泌尿系统畸形、过敏体质、便秘、IgA水平降低、IgG水平降低、贫血、病原菌(大肠埃希菌)是儿童再发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气膀胱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14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儿接受气膀胱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导尿管置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尿路感染、皮下气肿以及穿刺口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8.07%(P0.05)。结论对于患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临床予以气膀胱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手术创伤小,患儿容易恢复,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声造影在诊断膀胱输尿管返流病变中的初步探讨。方法:对25例反复尿路感染,临床怀疑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进行声学造影。结果:25例患者中,22例(40条)输尿管内,2例肾盂肾盏内可见造影剂微泡,1例声学造影未见异常;诊断明确。19例经临床手术证实;5例追踪复查自愈,1例声学造影未见异常。结论:超声造影能直观、准确的反映膀胱输尿管返流,明确诊断。超声造影能敏感检测出膀胱输尿管返流,同时无放射性,重复性好,可作为膀胱输尿管返流初步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良L ich-G regoir法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疗效。方法用改良L ich-G regoir手术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18例,共25侧输尿管,其中重肾Y形输尿管下肾输尿管返流3侧。患儿年龄4个月~10岁。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示膀胱输尿管返流Ⅱ级2侧,Ⅲ级10侧,Ⅳ级10侧,Ⅴ级3侧。结果经术后4~12个月随访,VCUG显示17例患儿24侧返流完全消失,仅1例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其一侧Ⅴ级返流术后转变为Ⅰ级。术后所有患儿未发现尿潴留、热性尿路感染及新的患肾瘢痕出现等情况。术后住院6~7 d。结论改良L ich-G regoir输尿管抗返流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经典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改良Lich-Gregoir法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疗效.方法 用改良Lich-Gregoir手术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18例,共25侧输尿管,其中重肾Y形输尿管下肾输尿管返流3侧.患儿年龄4个月~10岁.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示膀胱输尿管返流Ⅱ级2侧,Ⅲ级10侧,Ⅳ级10侧,V级3侧.结果 经术后4~12个月随访,VCUG显示17例患儿24侧返流完全消失,仅1例双侧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其一侧V级返流术后转变为Ⅰ级.术后所有患儿未发现尿潴留、热性尿路感染及新的患肾瘢痕出现等情况.术后住院6~7 d.结论 改良Lich-Gregoir输尿管抗返流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经典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的方法诊断小儿泌尿系疾病 18例 ,其中包括后尿道瓣膜、后尿道狭窄、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神经源性膀胱、输尿管囊肿及直肠尿道瘘。阐述了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X线征象和造影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开放与气膀胱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8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气膀胱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气膀胱组接受气膀胱腹腔镜膀胱输尿管再植术,开放组患儿接受开放式膀胱输尿管再植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气膀胱组患儿的手术切口较开放组明显较小,气膀胱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比较两组患儿手术进行的时间发现气膀胱组患儿手术时间较开放组明显延长;气膀胱组患儿术后导尿管滞留、术后血尿、禁食、使用抗生素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开放组比较明显较短;两组患儿术后输尿管直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仅开放组发生3例漏尿患儿.结论 :气膀胱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神经性膀胱是小儿中枢或周围神经中调节膀胱、尿道功能的部分受到损害,因此发生排尿障碍的一类病变的统称。神经性膀胱患儿多伴随反复泌尿系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严重时常常引起肾衰竭。此外,神经性膀胱患儿失去对尿的控制,可影响小儿正常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Lich-Gregoir手术在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Lich-Greg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29例(42侧输尿管).改良主要采取输尿管入口处膀胱肌层做倒"Y"形切口,使之更好地覆盖入膀胱处的输尿管.结果 术后住院时间5~7 d,术后4~6个月时查VCUG,显示40侧反流完全消失,2例术后仍有反流的患儿中,1例术后1年反流消失,另1例术后18个月再次手术成功.1例双侧手术的患儿术后出现尿潴留,留置导尿管1周后恢复.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梗阻.手术治愈率为97.6%.结论 改良Lich-Gregoir术式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行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IVU)明确诊断后,11例行上肾段和输尿管切除,4例行囊肿切除,膀胱输尿管抗反流输尿管再植术。结果 术后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无尿路感染。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无输尿管反流;IVU显示输尿管,肾盂无扩张。结论 上肾段输尿管切除及囊肿切除加膀胱输尿管抗反流再植术是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附3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改良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术中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开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31例中28例术后控排尿功能好,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患者术后排尿困难;无尿失禁病例,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回肠新膀胱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34例尿路感染(UTI)为主要症状就诊的儿童行排尿期膀胱尿路造影(MCU)及其他检查,发现膀胱输尿管返流(VUR)11例,VUR发生率为32.3%,其中有6例为继发性VUR。强调对儿童UTI行MCU检查的重要性及发现VUR后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引起VUR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0 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膀胱全切采用回肠代膀胱的83例患者(Bricker 回肠膀胱51 例,原位回肠新膀胱32例)随访2 年,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发现共性并发症结石5 例(6%),输尿管吻合口狭窄上尿路积水9 例(10.8%),反复上尿路感染5 例(6%),原位回肠新膀胱尿道狭窄2例(6.2%),认为回肠代膀胱其肠黏液混入尿路是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石、吻合口狭窄、反复泌尿系感染均与肠黏液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