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入诊断、治疗已成为心血管内科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后沙袋压迫及肢体制动时间长,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并且有可能增加血栓形成和皮肤受损的潜在危险。我们采用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经皮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沙袋压迫和术侧肢体制动的不同时间的方法,观察其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观察对象为我科2 0 0 0年9月~2 0 0 2年1月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左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5 8例,年龄33~74岁。1 2 方法 (1)均采用Judkin穿刺法行股动脉穿刺,动脉鞘管拔出后,按压2 0min ,胶布加压包扎,1kg沙…  相似文献   

2.
股动脉穿刺是行心脏介入术常用方法之一 ,为了避免出血 ,术后常规对穿刺点加压包扎 ,并以 0 .75~ 1kg砂袋压迫 8h ,嘱病人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 ,卧床休息 2 4h后方可下床活动[1] 。而笔者发现在介入术后常规护理中 ,病人由于砂袋压迫及术侧肢体制动时间过长 ,常引起烦躁 ,腰酸背痛 ,睡眠障碍 ,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为此笔者采用减少穿刺点压迫时间 ,允许被动活动术侧肢体及改变体位等护理措施 ,与常规护理比较 ,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7例患者均为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6月收住本院经股动脉穿…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股动脉穿刺处止血方法一般采用普通止血绷带压迫止血,但因普通止血绷带无弹性与粘性。往往出现绷带自行解开或松弛,而且普通止血绷带还易移位,对肥胖患者不适宜。通常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带止血绷带平卧6~8h,患者易移动肢体.止血绷带就易移位,压迫止血不彻底,并且普通止血绷带无弹性与透气性,使患者感觉不舒适,影响疗效。我科于2003年10月~2004年3月,采用耐乐固自粘弹性绷带压迫股动脉穿刺处止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肢制动的舒适度,并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将肢体定位按压一体护理装置应用于26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通过髋固定罩和膝固定罩与髋关节和膝关节插合固定,避免患者下肢的扭动,当弧形压板处于股动脉出血点时,再操作充气球囊,实现对气垫充气,在直视下观察无穿刺出血即可。结果 26例患者使用肢体定位按压一体护理装置固定并压迫止血,均未发生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青紫、淤血等并发症,固定有效,舒适度增加。结论肢体定位按压一体护理装置的应用,能够有效固定患者下肢,避免下肢扭动牵拉创口,同时配合充气压迫止血,能够实现对患者股动脉区域的止血,提高了患者术后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拔除股动脉鞘管(FSR)后,用压迫器或指压使股动脉壁上的穿刺孔封闭以止血,压迫15至20分钟后,观察穿刺点无渗血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24小时后拆除绷带。FSR中迷走反射及术后局部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178例介入诊疗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压迫止血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止血,实验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压迫时间,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优于沙袋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辉 《新疆医学》2006,36(2):143-14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按常规需压迫股动脉的时间为20~30分钟,穿刺口加压包扎,再以1kg沙袋压迫伤口16小时,穿刺一侧肢体制动12小时以上。在此期间易发生皮下出血、淤血、血肿、深静脉血栓、迷走神经反射致心率过缓、血压下降等各类并发症。从2003年2月以来应用Angio-Seal^TM血管闭合器止血,明显缩短术后的止血时间及患者肢体制动时间,并且减少了血管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所以应重点给予患者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作为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股动脉穿刺是介入手术的基础环节,但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可达5%~10%[1].术后穿刺肢体制动16~24小时,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我科于2005年7月至今,逐渐采用一次性股动脉可调压式止血器压迫止血(下文简称止血器),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行经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治疗 12 0例 ,本文就股动脉穿刺点两种压迫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心脏介入诊疗行股动脉穿刺病人 12 0例 ,其中男 76例 ,女44例 ,年龄 40~ 82 (5 6± 7.3)岁 ,按病人行心脏介入诊疗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2 .方法 :A组于心脏介入诊疗术后 ,常规按压股动脉穿刺点 2 0~30min ,用 2cm× 4cm无菌纱布卷成筒状压迫于穿刺点 ,上面覆盖 30cm长粘贴型弹力绷带 ;绝对卧床 ,穿刺侧肢体制动 12h ,弹力绷带于 6~ 12h去除。B组股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6小时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人工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无沙袋压迫,6小时后下地活动,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0.74%(13例)。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沙袋压迫,6小时下地活动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12.
对8例因介入性诊断、治疗而行动脉穿刺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压迫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我院1995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脑血管造影行股动脉穿刺后,采用旋钮式动脉压迫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评价其止血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感受进行舒适度评分。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20例,造影完毕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旋钮式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止血,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压迫6~8h后拆除压迫器,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人工压迫的方式进行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弹力绷带八字交叉进行加压包扎,24h后拆除绷带。结果 脑血管造影结束后,采用动脉压迫器组的止血操作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压迫器组右下肢制动时间显著少于人工压迫组(P<0.05),可以根据患者右下肢的感受调整压迫器的深度,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动脉压迫器组优于人工压迫组(P<0.05);压迫器用力点精准,力度可调,便于观察,术后并发症动脉压迫器组少于人工压迫组(P<0.05)。结论 动脉压迫器可以更好地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能够人性化的调整压迫深度,减少右下肢制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术后焦虑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对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依从性,可以在介入导管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股动脉穿刺常用于诊断性或治疗性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拔除动脉鞘时穿刺点止血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这种方式压迫时间长,有时还会产生淤斑、血肿等并发症,患者因长时间限制活动而产生不适感.Angio-seal为一新型的血管封堵器,与手工止血相比,具有快速止血、安全舒适的特点.我院从2002年11月起在部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中应用Angio-seal行股动脉止血,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疗法以及手术疗法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本院治疗由动脉穿刺引起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67例。治疗前后均有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压迫治疗39例,压迫48—96小时后,30例患者瘤腔完全闭合,其中9例因压迫治疗后假性动脉瘤腔未能完全闭合而手术。手术治疗37例,除前述9例外,28例由于假性动脉瘤体较大而直接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均I/甲愈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消失,肢体动脉血流信号良好,术后随访3—97个月,均无局部假性动脉瘤复发或肢体出现明显缺血症状。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但需根据病情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由于在介入过程中应用大量肝素抗凝,故穿刺部位出血是术后最常见并发症[1]。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传统观念一般术后要求沙袋压迫穿刺处6 h,绝对平卧24 h,同时术侧肢体制动。但此法常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并由此引起焦虑、恐惧、  相似文献   

17.
股动脉穿刺是目前介人检查的主要路径.对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传统方法是徒手压迫穿刺点止血约15-30 min后再行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0~24 h,患者制动时间过长,腹胀、尿潴留、腰腿痛等不良反应多,故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丞待改进[1-2].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疾病介入诊疗后,股动脉止血尤为关键,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人工按压穿刺点止血或长时间卧床,由于下肢制动不良,引起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另外由于穿刺部位过低,穿刺位于股动脉分叉处等,会引起压迫不良而形成周围血管并发症,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7月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共9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股动脉穿刺是血气分析常用的采血方法,安全、容易压迫,很少致皮下血肿。现将股动脉穿刺后5h,应用尿激酶致皮下血肿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科从1997年8月至1998年12月共施行冠状动脉造影196例,现将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96例患者中,男128例,女68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为明确诊94例,50岁以上风心病行瓣股替换手术前49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前53例。2 并发症本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股动脉对塞1例,股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皮肤水泡3例,尿潴留4例。3 原因分析31 股动脉检查及假性动脉瘤主要因拔管者直接压迫皮肤穿刺点止血后加压或包扎不当所致。32 皮下血肿主要因穿刺点纱布球压迫位置不当,宽胶布国定松,纱带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