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辖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西城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表》,统一培训调查员,现场填写,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各医疗机构均有医院主管领导或职能部门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均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消毒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等制度,但其他相关安全防护制度及工作记录的制定例如医疗机构实验室有职业暴露紧急救护程序等仅占6%~47%;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94%的医疗机构能够对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法律法规培训,但涉及实验室管理安全防护技术培训普遍欠缺;65%医疗机构实验室具有独立工作区,实验室常用部分安全防护设施配备占医疗机构0~65%,安全设置配备在12%~82%;65%实验室出入口处有文字标识、实验废弃物包装袋、容器贴有警告标识,其他实验室及实验室专用仪器设备贴有相关标识的分别占18%、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安全防护设施设备配备方面,存在不同差距,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2011年大连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丹  姜杰  肖冰 《预防医学论坛》2012,(9):665-666,671
[目的]了解大连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11月对大连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80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生物安全备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00%的实验室布局、结构和流程相对合理,82.50%的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100.00%的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00.00%的实验室制订了SOP文件,96.25%的实验室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危害评估,93.75%的实验室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91.25%的实验室有规范的生物危险标识,93.75%的实验室相关记录完整规范,97.50%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100.00%的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符合要求。[结论]我市已逐步建立起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南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为加强该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了解湖南省省、市、县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血站、教学科研机构生物安全管理现状。结果湖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总体水平不容乐观,部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未达到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结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自身管理,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金华市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检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制定生物安全需求调查表,以文件形式下发至金华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培训较少;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生物安全相关硬件设备配置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结论:各机构应不断加强检验室硬件方面建设,对上岗人员任职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政府应重视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生物安全管理,加大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福建省卫生系统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福建省制订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文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省80家疾控和医疗机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调查资料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未达到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但省级单位明显优于设区市级,设区市级又明显优于县、市、区级。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和其他医院。[结论]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省级和部分设区市级CDC综合水平较高,但总体不容乐观。今后应尽快组建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队伍,制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准则,逐级开展规范的系统培训,使医疗卫生机构普遍树立生物安全的意识,完善实验室标准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08年11月对大连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单位、生物企业等85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52.9%的实验室布局、结构和流程相对合理,69.4%的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80.0%的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94.1%的实验室制订了SOP文件,81.2%的实验室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危害评估.87.1%的实验室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34.1%的实验室有规范的生物危险标识.64.7%的实验室相关记录完整规范,83.5%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48.4%的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符合要求。[结论]我市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已逐步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但尚存在一些问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充分满足硬件方面生物安全要求外,还应加强软件方面的管理,提高工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淀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为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随机抽取海淀区一级、二级、三级医院40家,其中选取BSL-1实验室33个、BSL-2实验室17个,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对实验室负责人进行访谈。结果医疗机构实验室设施、生物安全设备配置、菌毒种及样本的管理以及工作人员培训与考核等方面不符合有关规定或存在薄弱环节。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和菌毒种及样本的管理,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鄂州市卫生机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5月对鄂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乡镇卫生院和采供血机构等卫生机构实验室管理人员(共180人)进行全员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名实验室管理人员生物安全知识总知晓率为79.89%,技术知识类知晓率(90.22%)高于管理知识类(69.56%)(χ2=239.26,P<0.001)。高级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CDC和供血机构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知晓率高于相应的其他组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鄂州市卫生机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知晓率良好,但对低学历、低职称及乡镇卫生院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现状,为提升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省各辖区选取657家医疗卫生机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辖区内监督检查,从中抽取48家进行省级现场抽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各辖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备符合率达95.00%以上,菌(毒)种及样本管理符合率仅68.95%。省级抽查显示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定期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2.50%和47.92%。实验活动准入、意外事故处置与演练、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符合率为72.92%。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更新、人员定期评价和技术档案建立、菌(毒)种及样本管理等制度的实施符合率分别为64.58%、62.50%和54.17%。结论各辖区监督检查与省级抽查结果基本一致。建议属地化管理关注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定期检测、实验活动准入、风险评估、意外事故处置与演练,尤其是菌(毒)种及样本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相关法律法规角度探讨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建设要求。[方法]对照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中涉及的各种微生物学检测;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规范中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中涉及的各种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应配备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及其硬件配备要求。[结果]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消毒灭菌监测、耐药性分析、院感病例监测等都需要检验科的配合,检验科应建设符合要求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洁净实验室。[结论]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建设及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建立规范化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更好地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范实验室意外事件发生.方法 根据WHO编写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结合参与设计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从事生物安全管理的经验,回顾性总结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及生物安全管理方法.结果 实验室应严格分区,配备必须的设备、设施,建立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结论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按照基本要求进行设计及软硬件建设后,还应通过安全自查及奖惩来保证制度的实施,方能防范或减少实验室意外事件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找到生物安全的隐患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接触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及免疫学检验实验内容均在第二学年,该阶段学生的医学知识甚少,学生生物安全知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结论 建立健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艾滋病和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危害,加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预防与监控.方法 开展对医务人员、HIV筛查实验室及其他实验室工作中的环节进行监控,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危险标志设置、检测人员岗位职责和职业暴露,加强对实验室安全防护、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卫生清洁、废弃物品处置、样本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运送与接收处理.结果 2010年1-12月共检查HIV标本25 732份(含无偿献血标本),未发生HIV的预防与监控安全管理事故.结论 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提出可行性的防护措施,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培训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加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及职业暴露意识,最大限度和多方位地控制医源性感染,降低HIV及血源性疾病造成的职业性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全面了解张家界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分析张家界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消除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方法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对辖区内的37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施督查、分析结果、找出问题、提出建议。结果张家界市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包括职业暴露、院内感染、环境污染、缺乏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运行、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和卫生主管部门监管缺失等。结论只有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管理制度,配置硬件设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落实菌(毒)株管理,坚持废弃物消毒处理和进行风险评估等各项措施,才能防止实验室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避免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各级医院、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222家医疗卫生机构(医院78家,疾控中心144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率为79.73%,疾控中心高于医院(P = 0.030)。30家机构无负责生物安全管理的部门或人员。仅28.21%的医院和14.58%的疾控中心有生物安全工作相关经费投入。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医院和疾控中心都有短板存在,突出体现在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管理方面不足,其他多个环节医院优于疾控中心。60.36%生物安全柜和39.19%的高压灭菌器未定期开展监测,首要原因是无适合的监测部门/机构和经费支持。结论 (1)云南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大生物安全经费投入、增加人员和培训并持续加强本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才能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有序开展。(2)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设备定期监测,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安全、有效地运用机房的各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设备,达到安全防范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方法:健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及安全措施,执行机房制度管理和环境管理办法,利用保护卡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结果:通过使用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医学院校计算机房工作效率,确保机房软件、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及资料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结论:加强医学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搞好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医疗机构安全保障工作的法律属性、责任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特定场所,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硬件设施,配备必要人员,加强安全保障教育,避免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导致的侵权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国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和学校自备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状况和供水水质质量。方法:对市政水厂、自建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对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以及学校自备水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自备供水学校的饮用水仍需进一步加强,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较高,均在85%以上,学校自备供水水质稍差,合格率为70%。结论:应高度重视我国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市政供水单位的水质实验室自检能力、自建水厂和学校自备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工作尚需加强,水质监测方面应重点关注学校自备供水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学实习生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认知情况,为提升医学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对重庆市5家三甲教学医院的18名医学实习生进行半结构访谈, 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并借助Nvivo 12 Plus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群:(1)对职业安全内涵的认识。包括认同重要性、关注不足、认知不充分;(2)职业安全事件的影响。包括身心、行为、职业选择;(3)对职业安全措施的看法。包括安全措施不足和安全保障期望。结论医学实习生高度认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性,但还需强化其重视程度。同时应通过思政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应对职业安全事件。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社会媒体应发挥协同作用,全面落实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