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山东 4种菟丝子藤茎的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方法 :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 ;多糖分析是将提取物透析后 ,用苯酚 -浓硫酸法测定。结果 :山东 4种菟丝子藤茎的总黄酮含量为 3.2 6 %~ 8.12 % ,均高于其种子中总黄酮的含量 ;多糖含量为 3.82 %~ 8.2 8% ,均低于其种子中多糖的含量。 4种菟丝子藤茎中 ,以金灯藤藤茎的总黄酮及多糖含量为最高。结论 :山东 4种菟丝子藤茎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春雨  李彦明  王树  薛贵平  张丹参 《中成药》2010,32(7):1162-1165
目的:以总黄酮、总多糖的含量以及水、醇浸出物为指标优化菟丝子酒炙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多糖的含量,通过逐步非线性回归和等值线图优化炮制工艺.结果:菟丝子最佳酒炙工艺为加酒量30%,闷润时间9 h,烘制温度100℃,烘制时间60 min.结论: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高精度的预测,表明菟丝子酒炙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
Li CY  Luo HY  Wang S  Zhai YN  Tian SH  Zhang DS 《中药材》2011,34(2):199-202
目的:以总黄酮、总多糖的含量以及醇、水浸出物为指标优化菟丝子炒制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多糖的含量,通过逐步非线性回归和等值线图优化炮制工艺。结果:菟丝子最佳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140 s。结论: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高精度的预测,表明菟丝子炒制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山东不同品种以及不同成熟期菟丝子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分光光度法。结果 :山东四种菟丝子的总黄酮含量在 1 5 7%~ 3 72 %之间 ,以菟丝子 (Cuscutachinen sisLam .)的含量最高 ,平均为 3 4 2 % ;啤酒花菟丝子 (C .lupuliformisKrocker)含量最低 ,平均为 1 75 %。各种菟丝子均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 ,总黄酮含量增大。结论 :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 (C .australisR .Br)的成熟种子总黄酮含量高 ,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菟丝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生品及3种炮制品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建立菟丝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生品及3种炮制品的总黄酮含量。结果:建立了菟丝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用此方法测定菟丝子生品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68%,清炒品为2.26%,酒炙品为2.27%,盐炙品为2.2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于菟丝子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菟丝子炮制后的总黄酮含量较生品有了显著升高,其中酒炙品升高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黄瓜籽中总多糖、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瓜籽各提取物中总多糖含量为23.00%,总黄酮含量为67.98%,总皂苷含量为30.22%,分别占生黄瓜籽的1.06%、0.29%和0.18%。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总黄酮、总多糖的质量分数以及水、醇浸出物为指标优化菟丝子盐炙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多糖的量,通过逐步非线性回归和等值线图优化炮制工艺。结果菟丝子最佳盐炙工艺为加盐量2%,闷润时间60 min,烘制温度170℃,烘制时间60 min。结论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高精度的预测,表明菟丝子盐炙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8.
不同采收期杜仲叶和果实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杜仲叶和果实中的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为杜仲叶和果实的最佳采收期的确定以及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不同采收期杜仲叶和果实,分别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紫外分光光度法(506 nm)对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得出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月份。不同采收期杜仲叶和果实,分别用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用苯酚-硫酸显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481 nm)对其总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进行系统的分析统计,得出总多糖含量最高的月份。结果:紫外分光度法测得不同季节的杜仲叶和果实中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叶和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以4月份为最高。叶和果实中总多糖含量均以3月份为最高,但是果实中总多糖的含量在6月份会达到最低,7月份又有显著回升;而叶的这个过程不明显,5月份后总多糖含量一直缓慢下降。结论:杜仲叶和果实中的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均比较高,其最佳采收期均为4月份。  相似文献   

9.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菟丝子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雅君  郭澄  刘皋林  张纯 《中药材》2004,27(11):861-862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富集菟丝子药材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以总黄酮为指标,以比色法测定含量,考察富集总黄酮工艺条件.结果:菟丝子提取液回收乙醇后上大孔树脂柱,水洗除杂质,以30%及70%乙醇洗脱,为最佳工艺.结论: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可制备菟丝子总黄酮.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糖和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选其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D-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多糖的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 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以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法优选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多糖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总多糖的最佳 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温度100℃、水浴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测得总多糖含量为13.769%;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样品粉碎过4号筛、加入20倍量60%乙醇超声提取30 min,测得总黄酮含量为2.048%。结论: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中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优选出的最佳提取 工艺稳定可行,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寄主植物对菟丝子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菟丝子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UV)等方法,测定19个菟丝子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菟丝子中总黄酮平均含量(1.63%)高于南方菟丝子(1.42%);寄生于大豆、黄芩、绿豆等植物上的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黄酮含量较高。结论:寄主植物影响菟丝子药材的成分及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查不同种、不同寄主的菟丝子及其伪品的种子蛋白差异。方法利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鉴别菟丝子及其伪品。结果各菟丝子与伪品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南方菟丝子与菟丝子之间电泳条带差别较大;同种菟丝子,不同寄主之间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PAGE可用于不同种、不同寄主菟丝子及其与伪品的鉴定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查不同寄主菟丝子的种子蛋白差异。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技术。结果:菟丝子与伪品之间差别显著;不同寄主的菟丝子之间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SDS PAGE可作为不同寄主菟丝子及其与伪品的鉴定与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菟丝子外用对实验性豚鼠白癜风的药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菟丝子外用对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为《中国药典》增补其“外用消风祛斑”的功效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H2O2化学脱色法制备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观察菟丝子1.86,0.93,0.49 g·kg-1外涂40 d对豚鼠皮肤黑色素分布及血浆中酪氨酸酶(TYR)、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结果:菟丝子外用对实验性白癜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给药组皮肤黑色素分布含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高、中剂量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0.05);菟丝子高、中剂量血浆TYR[(30.57±3.39),(24.33±1.89) ng·mL-1]明显高于模型组[(16.43±3.50) ng·mL-1](P<0.01);菟丝子高剂量血清CHE[(94.20±6.73)U·mL-1]明显高于模型组[(86.55±5.61) U·mL-1] (P <0.01);菟丝子高剂量血清MAO[(36.42±3.99) U·mL-1]明显低于模型组[(40.59±4.04)U·mL-1](P<0.05).结论:菟丝子外用对白癜风豚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验为菟丝子类药材的鉴别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在对山东菟丝子资源及药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省分布的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进行了鉴别研究,并给出了主要性状特征的鉴别检索表。结果与结论:山东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特征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完善快速PCR鉴定检测体系,并建立菟丝子或莱菔子的分子鉴别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菟丝子、莱菔子及其易混淆品材料,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对菟丝子、莱菔子及其易混淆样品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采用2步法进行PCR扩增,从而对菟丝子或莱菔子进行鉴别。通过对影响PCR退火温度、变性温度、退火时间、变性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优化,并对不同型号PCR仪进行考察,分别获得菟丝子、莱菔子快速PCR反应程序。在稀释后的PCR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正品显示出明亮绿色荧光,而混淆品不显示荧光,且可有效的避免因引物二聚体而存在的假阳性问题。快速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菟丝子、莱菔子,为实现药材分子鉴别的现场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山东4种菟丝子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查山东4种菟丝子中槲皮素与山萘酚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山东4种菟丝子中槲皮素与山萘酚的含量均较低,前者含量为0.0002%~0.0502%,后者为0.0002%~0.0205%。其中菟丝子、金灯藤和啤酒花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明显高于山萘酚;而南方菟丝子正相反,槲皮素含量低于山萘酚。槲皮素与山萘酚的含量不仅与菟丝子的品种有关,而且与其寄生的植物有关。结论:HPLC法可以作为菟丝子类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青月  张学兰  李慧芬  惠秋莎 《中成药》2011,33(11):1945-1948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菟丝子生品、盐炙品、炒黄品、制饼品不同溶剂提取后其中金丝桃苷、山柰酚、槲皮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盐炙品、炒黄品中金丝桃苷、山柰酚均较生品略有降低,槲皮素升高,但乙醇溶剂中3种成分的溶出量均较生品有所增加;制饼品中3种黄酮类成分均较生品显著降低。结论盐炙、炒黄利于菟丝子中黄酮类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Using authentic raw herbal materials is fundamental to herbal medicine quality. Cuscuta chinensis and C. australis are two important species of Cuscutae Semen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Due to having tiny bodies of seeds,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adulterants and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by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leading to serious safety problem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fast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identify Cuscutae Semen on the market. First, a total of 207 ITS2 sequences representing 45 related species of Cuscutae Semen were collected to construct a standard DNA barcode database, then 33 commercial samples purchased from markets were analyzed by BLAST, and Neighbor-joining tree was used to verify the efficacy of the database.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counterfeits and adulterants in the 33 commercial samples were up to 69.7%, and only 10 commercial products were found to be genuine. The adulterated species included 11 species(Amaranthus hybridus, Brassica carinata, Brassica juncea var. megarrhiza, Chenopodium album, Corispermum heptapotamicum, Cuscuta alata, Cuscuta japonica, Cuscuta monogyna, Foeniculum vulgare, Glycine max, and Medicago sativa). Conclusion DNA barcoding is a fast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identify Cuscutae Semen on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中不同配伍对金丝桃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及分布的影响,为探察其配伍规律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取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金丝桃苷组(6.11 mg/kg)、菟丝子组(2.60 g生药/kg)、菟丝子+枸杞子组(5.40 g生药/kg)、菟丝子+车前子组(3.40 g生药/kg)、五子衍宗丸组(7.60 g生药/kg)及空白组,每组12只。各组按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天,空白组给等量水,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 h,分别于末次给药前及给药后1、2、3、4、6、8、10、12、16、24、32、48、60、72 h时每组中随机选取6只大鼠,从眼眶静脉丛取血约0.5 mL,肝素抗凝,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金丝桃苷含量,计算药动学参数[血浆半衰期(t1/2)、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平均驻留时间(MR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取给药3 h后各组剩余大鼠的心、肝、脾、肺、肾、睾丸和脑组织,组织匀浆,用HPLC外标法测定组织中金丝桃苷含量。结果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金丝桃苷在大鼠体内呈现双峰吸收现象,与金丝桃苷组比较,不同配伍各组中金丝桃苷的t1/2、Tmax、MRT、AUC均显著增加(P<0.05);与菟丝子组比较,菟丝子+枸杞子组Cmax、t1/2、Tmax均显著增加,菟丝子+车前子组t1/2明显降低,Tmax显著减小(P<0.05),五子衍宗丸组t1/2、Tmax显著下降,Cmax、MRT0-∞、AUC0-∞均显著增加(P<0.05)。组织分布研究结果显示:金丝桃苷在肝脏、肾脏、睾丸组织中含量较高,其中肾脏含量最高,与金丝桃苷组比较,菟丝子组、菟丝子+枸杞子组、五子衍宗丸组大鼠各组织中金丝桃苷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肝脏分别增加9.63%、34.56%、74.52%;肾脏分别增加了16.02%、85.43%、109.07%;睾丸组织分别增加了34.81%、288.13%、43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菟丝子组比较,菟丝子+枸杞子组与五子衍宗丸组大鼠各组织中金丝桃苷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其中睾丸组织增幅最大,分别为187.93%和294.45%,肾脏次之,含量增幅分别为59.84%和80.21%(P<0.05)。结论菟丝子配伍枸杞子明显促进金丝桃苷的吸收及在肾脏、睾丸等组织分布,显著延长体内时间;菟丝子配伍车前子则抑制金丝桃苷的吸收及在组织中的分布;五子衍宗丸可能通过对金丝桃苷成分的正、负调控,明显增加金丝桃苷在睾丸组织中的分布,使睾丸成为全方主要靶向器官,从而充分发挥补肾益精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