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张敏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8):451-452
《神农本草经》药物“彼子”的名实考证张敏(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210029)《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学专著,它记载了我国东汉以前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用药经验,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其时代久远,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部分药物逐渐失传,以致后人无法确认其药物基原,“彼子”就是其中一例,后世医家对其看法众说纷坛,各持已见,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考证澄清。《神衣本草经》下品载:“彼子味甘温....  相似文献   

2.
鹿角菜名实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德才  虞舜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2):558-559
鹿角菜名实考辨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唐德才虞舜关键词鹿角菜本草考证古今名鹿角菜者有多种,均为海洋藻类药物,我国沿海广有分布。它们虽同名,但性能、功用及形态不尽相同,澄清其名实混淆,无疑对应用、开发这些药物有一定意义。本文试对各种文献中所载鹿角...  相似文献   

3.
三叶青名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叶青是我国特有珍贵草药,在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一直广为传用。传统认为三叶青具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化痰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其具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等确切药理作用。三叶青始载于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但未明确其植物基原。《中国药典》至今未收录该药。近代学者鲜有对其进行系统考证,因而其植物基原为何物、何时得以明确、资源分布如何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均未有定论。为此,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三叶青的历史沿革,确定其植物基原,为葡萄科崖爬藤属崖爬藤亚属圆脐组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文章全面叙述了三叶青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状,尝试分析了2种可能成因,并概括性归纳出三叶青资源自然分布情况,在我国长江以南所有省份及长江流经的大部分省份均有自然分布,但长江以北各地少见或未见。建议尽快将三叶青纳入相关行政管理范畴,并建议《中国药典》以三叶青名收录,明确葡萄科崖爬藤属三叶崖爬藤为其唯一植物基原。  相似文献   

4.
祝之友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1):646-647
“官桂”名实简考祝之友(四川省洪雅县中医院洪雅612360)官桂,始见于《图经本草》,自古用之。历史上诸家之说:所谓官桂即肉桂;官桂是桂中之珍品,供官之桂;官桂不是肉桂,功效迥别等,各执己见。考其本草历史:有因产地不同而立名;因入药部位不同而立名;因质量高低而立名;有因植物分类属种而立名等。总之,临床中药“官桂”与商品中药材“官桂”,其来源广泛,均存在同名异物现象,严重影响中药调配质量与中医临床疗效,有澄清之必要。1  相似文献   

5.
考辨“扁鹊”的名、字、号、活动年代、里籍等问题。从史料记载“扁鹊”事迹所涉及的年代推算,扁鹊从事医疗活动的时间跨度达三,四百年,由此推断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是一个群体、一个流派、学派;与孔子、燕简公、赵简子、越王勾践大体生活在同时代,称之为“扁鹊”的名医、可能就是秦越人。  相似文献   

6.
“前胡”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现今前胡药材品种原植物的调查,对古代文以及历代本草著作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后认为,“前胡”药名是以其功效命名的,其原植物为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umDunn.)。道地药材的传统产地为江浙一带,并重点讨论了药材前胡与柴胡和紫花前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  饮”系《内经》十三方之一。《灵枢·痈疽》篇云:“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病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 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文中“ 草根”究系何物,历代医家注解不一。笔者依据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医理及临床实际加以推考,认为“ ”实即今之连翘。“ 饮”所用,即连翘的草及根。兹略述之,就正同好。历代医家对“ 草根”的解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其一,是认为“ ”即连翘。如《外台秘要》卷二十四“痈…  相似文献   

9.
据记载,称作两头尖的中药有:竹节香附、牡鼠粪、草乌头。其实,三者乃同名异物。笔者在药材市场,见到应用混乱,对其来源说法不一,这里略加考证,供读者参考。一、竹节香附竹节香附来源于毛莨科植物多背银莲花 Anemoneraddeana Reg.的根茎。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竹节香附味辛,性热,有毒。具有祛风湿、消痈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痈肿、金疮等症。其异名:两头尖、草乌喙。两头尖一名始载于《品江精要》,并记载:“两头尖,乃附子之类,苗叶亦相似,其根似草乌,皮黑肉白,细而两端皆锐,故以为名也。出陕西,春生苗,二月、八月取根捣碎入药。”草乌喙一名始载  相似文献   

10.
林殷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11):646-648
本文在考证历代文献的基础上 ,从“志”与“小”字的字义、字形与医理三个方面 ,探讨了中医学理论中“志心”与“小心”的关系。指出“志心”之说在前 ,“小心”之说在后 ;至少在唐朝以前 ,“志”与“小”字在字义上是相通的 ,可互换使用 ,这在古代医籍和史籍中均有例证 ;篆体“志”字的上半部分 ,在字形上与手写体“小”字颇为相近 ,不排除古人在竖版抄写过程中将“志”字一分为二 ,误写或简写为“小心”两字的可能。隋唐医家杨上善所谓“志心” ,是从脊椎之下往上数 ,系指左肾 ,因其藏志而为“肾神”。唐代医家王冰所谓“小心” ,是从脊椎之上往下数 ,指“真心神灵之宫室” ,可以理解为中医学的“心包络”。两位医家在“志心”与“小心”问题上的理解或诠注的歧义 ,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芩历代本草的系统考证,结合目前黄芩的产销情况,证实我国历代药用黄芩的品种是以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主的黄芩属的多种植物。道地产区的记载古今有差异。黄芩的功效及主治古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木鳖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木鳖子进行了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及功效的历代本草考证,结合目前木鳖子的生产、使用及研究现状,证实历代本草中使用的木鳖子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mis(Lour.)Spr.)的种子,产地的记载古今基本相同,木鳖子的功效和主治古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药虎掌南星名称、产地、原植物、加工炮制进行本草学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进行考证。结果确定了虎掌南星的名称演变过程,明确了其原植物和道地产区。结论为虎掌南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药接骨木最早记载于《新修本草》,因"接骨以功而名",是常用的植物药之一.接骨木易于存活,也是我国民间少数民族常用的骨伤科药材.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药物志和地方志等相关文献,梳理接骨木的名称、品种、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炮制方法及毒性,以确定接骨木的正名、来源及古今药用.考证结果表明,现代以"接骨木"为正名,来源于...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对葛根性味和功效主治的记载,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葛根并非平性或寒,而应为凉性。  相似文献   

16.
虎刺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志  张宏伟 《中药材》2003,26(10):762-764
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的“虎刺”,经考证并非《开宝本草》中的“伏牛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归并于“伏牛花”项下是不正确的。虎刺的原植物为茜草科的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f.。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民族药“飞仙藤”的本草考证,结合现代研究,该品种为现代应用的“黑骨头”二个来源之一,并对二个来源的基源、名称、现代研究、性味与功效等进行对比,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哈蟆油具有良好的补益作用,是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由于古代本草文献中对哈蟆油的基原动物记载简略,造成了目前哈蟆油药材使用的混乱.为理清溯源,在查阅本草书籍、文献以及现代中药学专著的基础上,对哈蟆油的名称、基原动物、产地分布、采收加工、功效等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表明哈蟆油因具有补益功效而最早被满族人应用,其基原动物的名称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本草书籍及近现代文献资料,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功效主治等方面对苦豆根进行考证。苦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inn.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北方地区,以内蒙古、新疆为主;适宜生长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中;夏、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收、质松者为佳;采收后洗净切成薄片,晒干备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菌痢、肠炎等。研究结果可为苦豆根的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露饮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的方剂。对现有方剂辞典、数据库及知识库中宋代至民国时期的相关医籍进行整理,系统考证甘露饮处方来源、组方、主治、剂量、诸药炮制方法、煎制法和服法的历史沿革,发现该方最早见于宋代陈师文等校注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胃中客热、脾胃湿热型口疮,后世医籍记载主治与原方基本一致。通过古代文献考证,为经典名方甘露饮的现代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