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01 ~2013-01收治的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5例治疗组和4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肝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纽患者采用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结石残留率(2.22%)低于对照组(13.33%),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且结石残留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长度变化及与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的关系。方法用随机取样法,随机选取80例符合实验研究要求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2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B超来测定肝外胆管直径的长度。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测定血浆CCK的浓度,对比两组肝外胆管直径长度与血清CCK浓度变化的差异及实验组术后3和6个月时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长度的差异,并进行准确记录,统计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肝外胆管直径较术前增大,CCK浓度也增加,与术前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肝外胆管直径有明显的回缩,CCK浓度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浆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胆囊切除术前后血浆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也呈现显著的动态变化,而且,肝外胆管直径与血浆CCK浓度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全竹富  汪义军 《江苏医药》1993,19(4):182-183
测定了145例胆石症病人(胆囊结石107例、肝胆管结石38例)和63例健康人的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结果发现胆囊结石组血液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载脂蛋白B 和脂蛋白(a)升高;而肝胆管结石组甘油三酯亦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更明显,载脂蛋白A_1有明显降低。说明胆石症病人有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浆、胆囊组织中胃动素的含量,探讨他们在胆石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实验对象为本院普通外科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住院胆囊结石患者(36例),胆囊息肉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为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10例),正常胆囊组织提供者为肝移植的供体胆囊(7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radjoimmunoassay,RIA)测各组每个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胆囊组织中胃动素的含量。结果胆囊结石患者血浆中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胆囊息肉组(P〈0.05)。胆囊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胆总管结石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胆囊息肉组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增高趋势明显。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胆囊息肉组(P〈0.05)。胆囊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血浆中及胆囊组织中的胃动素水平增高,胃动素可能通过影响胆道运动功能对胆囊结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40例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行术中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40例中通过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6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胆道变异7例。结论术前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术中行胆道造影可了解胆道解剖情况,避免胆道损伤,可减少和避免胆道阴性探查及明显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9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浆DD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MAP组和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则显著高于MAP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和CRP水平对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治疗前后氢呼气试验参数及胃肠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氢呼气试验测定正常对照组及IBS患者口盲传输时间(OTCC)及产生H2浓度,同时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BS患者血浆中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腹泻组患者OCTT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便秘组,且便秘组OC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IBS患者H2浓度和SIBO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2浓度和SIBO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腹泻组患者血浆中MTL和CCK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便秘组,治疗后腹泻组患者MTL和CCK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便秘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前IBS患者血浆中VIP和S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IBS患者VIP和S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呼气试验参数和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改变与IBS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疾控中心及县医院收治的78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精准肝切除治疗组(观察组)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某院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胆管结石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72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中,共有26例(15.12%)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性别、手术方式、结石残留情况、术前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年龄≥60岁、术野冲洗水量<2 L、T型引流管留置数≥2根、术后胆汁漏、术前白蛋白(ALB)<35 g/L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7.629)、术野冲洗水量<2 L(OR=6.950)、T型引流管留置数≥2根(OR=3.443)、术后胆汁漏(OR=8.715)、术前ALB<35 g/L(OR=4.004)是肝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方式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周波  张少宏  全主见  严强  何炎  银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61-2862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GP)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GP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早期手术组(38例)和延期手术组(48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9%和6.3%(P<0.01);死亡率分别为7.9%和0(P<0.05);胆总管探查率分别为92.1%和52.1%(P<0.01)。早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胆总管探查率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结论:GP应采用以延期手术为主,并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阎晓路  高哲  孙云 《中国药事》2014,(8):917-920
目的 研究扶正利胆汤对贲门癌术后胆囊收缩障碍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选择120例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0天开始口服扶正利胆汤,连服20天;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10天口服等体积的水,连服20天;在实验治疗期间,对上述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炎、补液等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30天对胆囊进行超声波指标测定,测定条件是空腹、服用脂餐0.5小时后、服用脂餐1小时后,应用超声波测定胆囊最大纵切面积、长径、短径,计算胆囊超声容积、排空率指标,并在术前3天、术后30天测定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囊的容积、排空、排空率及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浓度.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胆囊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囊容积较术前没有显著性改变;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胆囊容积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试验组胆囊容积比对照组患者的胆囊容积明显缩小,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浓度比较:术前两组CCK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CCK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CCK浓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血清CCK浓度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贲门癌术后出现胆囊排空障碍,术后胆囊容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扶正利胆汤可以提高血清CCK浓度,改善术后胆囊容积,对于贲门癌术后的胆囊收缩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1100例在我院普外科就诊者的相关资料,其中胆囊癌者76例,男5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78±10.41)岁;统计分析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胆囊癌的发病率为6.91%(76/1100)。胆囊癌组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有胆囊壁增厚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HBsAg+/anti-HBC+与HBsAg-/anti-HBC+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02),胆囊壁增厚(OR=2.07),HBsAg-/antiHBC+(OR=2.89)和HBsAg+/anti-HBC-(OR=2.44)。结论男性,胆囊壁增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切除手术方式及胃肠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影响。方法:对316例胃切除术患者于术后随访2年,观察其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并按照其胃切除术式及胃肠重建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结果:①62例(19.62%)并发胆囊结石,发病率高于自然人群(10.00%,P〈0.05);②远端胃切除术后并发胆囊结石发病率(17.56%)明显低于近端胃切除术(35.1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亚组之间比较,近端胃切除及食管残胃吻合术组术后并发胆囊结石发病率(36.00%)最高,而远端胃切除及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组发病率(5.13%)最低;远端胃切除及行BillrothⅠ式吻合术组与各亚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余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发病率增高,切除术式、及胃肠重建方式在胆囊结石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立  寇丽  尤胜义 《天津医药》2006,34(7):479-48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各亚群凋亡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被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重症胰腺炎(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利用向胆胰管内注射脱氧胆酸钠建立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先对CD4^+和CD8^+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标记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结果。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较SAP模型组明显回升(P〈0.05或P〈0.01),CD4^+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减少T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减轻重症胰腺炎诱发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定熊去氧胆酸加多烯磷脂酰胆碱药物治疗方案在胆囊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64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熊去氧胆酸加多烯磷脂酰胆碱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胆囊结石溶解效果、治疗前后的胆囊壁厚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胆囊结石溶解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胆囊壁厚度为(2.59±0.20)mm,小于对照组的(2.82±0.4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的3.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选择熊去氧胆酸加多烯磷脂酰胆碱方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将我院1992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收治的881例急性胰腺炎分成妊娠组(61例)和对照组(820例),对比分析其病因、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胆系疾病仍然是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26),妊娠组胸腔积液,代谢性酸中毒、腹腔积液、低钙血症、低氧血症、高脂血症、肠麻痹、胰腺及胰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也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妊娠不但通过促进胆系疾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诱发急性胰腺炎,其还可以直接促进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和胱抑素C(CysC)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将161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度(MAP)、中度(MSAP)、重度(SAP)3组,其中SAP组又分为AKI和非AKI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及AP患者发病后12~24 h的尿液KIM-1、CysC水平。结果 SAP组中AKI 亚组的KIM-1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AKI 亚组(P<0.01)。结论尿KIM-1和CysC可以作为检测SAP合并AKI的早期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32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2例进展性脑卒中与同期3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有糖尿病史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例(P〈0.01);15例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明显高于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1例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和12例对照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有斑块形成伴狭窄〉60%者,前者7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检查显示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大面积梗死或分水岭梗塞是进展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结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颈内动脉大血管斑块形成并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复发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将329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实施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184例,在胰腺炎控制后14d内同次住院期间实施LC;延期手术组145例,在胰腺炎缓解出院后8周至12个月实施LC。结果早期手术组有8例术后复发急性胰腺炎,复发率4.3%;延期手术组5例术后复发急性胰腺炎,复发率3.4%。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细小结石是导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实施LC后复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早期实施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