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利用纤维结肠镜,对成人息肉电凝切除已成常规,应用于小儿病例报告不多。我院消化内科自1982年~1989年10月共做纤维结肠镜4210例,经内镜电凝切除大肠息肉456例,其中小儿大肠息肉160例,电凝切除息肉206颗,占同时期电凝切除息肉的35.1%对38例结肠腺瘤样息肉患儿进行随访1~2年,复查25例,未发现复发。现就经内镜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内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小儿内镜检查常需麻醉或镇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三维重建技术已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胃肠的多发息肉,口唇、颊黏膜、手掌足底色素沉着.本文报道2例经CT三维重建仿真内镜成像诊断的PJ综合征,并探讨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主要探讨消化内镜金属夹在小儿外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方法 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Pentax EC3430/EG2540型、Olympus CF260/GIF260型小儿电子消化内镜,运用Olympus金属夹闭器、内镜金属夹及活检钳等器械,诊治小儿外科疾病269例.结果 269例患儿在内镜下共置放消化内镜金属夹889枚,平均每个患儿3.3枚.其中①诊治消化道出血24例:Mallory-Weiss综合征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异位胰腺症2例,胃肠道血管畸形2例;应用消化内镜金属夹结扎缝合止血,术中止血效果满意;②诊治胃肠道息肉209例:幼年性大肠息肉和幼年性大肠息肉病196例,家族性息肉病6例,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7例;合计摘除息肉289枚,其中一次内镜下完成息肉摘除术157例,占75.1%,分次内镜下完成息肉摘除术52例,占24.9%;52例分次手术均为息肉体直径≥2cm或蒂直径>1cm者,术后1个月内镜复查均临床治愈;③辅助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36例,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 Ⅰ期根治术17例.结论 消化内镜金属夹是小儿外科疾病内镜诊疗过程中安全有效工具之一,可有效的治疗消化道出血、息肉和预防穿孔等并发症,并可辅助诊治先天性巨结肠症.  相似文献   

4.
小儿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小儿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分类进行分析。结果均有右上腹痛、恶心、食欲差。胆系X线造影:7例显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结石。B超:10例在增厚胆囊壁有小隆起回声,2例有结石。CT:10例在胆囊内有小占位病变。12例胆囊摘除后均治愈。病理分类: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5例,炎性息肉3例,腺肌增生症2例,腺肌瘤、腺癌各1例。8例有R-A窦形成,其中2例增生的R-A窦形成腺肌增生症。结论本病的形成与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有关。慢性胆囊炎使胆囊粘膜形成R-A窦。R-A窦促使发生息肉样病变。R-A窦促使发生腺肌增生症,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大于1.0cm的息肉样病变胆囊摘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5.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和内镜观察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桂明  鹿玲  邓芳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556-557
为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及其在胃镜下改变,分析1998年8月-2001年9月收治的6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病儿的胃肠表现及胃镜资料。结果显示:胃肠道症状主要为腹痛61例,消化道出血15例,其次是呕吐11例和腹泻3例。内镜检查12例,见胃肠粘膜有紫癜样改变11例,胃、十二指肠均可受累,食管粘膜均无异常发现。提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程度与胃肠粘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胃镜检查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24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小儿纤维结肠镜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患儿经肠道准备及麻醉后,应用Olympus PCF-20、OlympusPSD-20高频电灼装置进行诊断和治疗性镜检。观察病变,照像,取活检标本,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结果243例患儿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男177例,女66例,年龄1~18岁,平均6.74岁。232例顺利进镜至回盲部,检出病变者116例(47.74%),其中最常见的病变为大肠息肉,共87例(35.80%)。87例息肉均行电切术,共切除息肉157枚。结论小儿结肠镜检查安全、结果可靠,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克罗恩病诊断和治疗的10年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XL  Chen J  Ma M  Wang PX  Li ZY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4):248-251
目的分析儿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特点、总结10年来的诊治经验,促进对儿童CD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1996至2005年诊断为CD的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6—13岁。平均病程10个月。病变单独累及小肠者3例,小肠和大肠同时受累者6例。腹痛和腹泻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主要的肠道外表现为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轻度贫血、发热和低钙血症。结肠镜下主要的病变有溃疡、节段性病变、鹅卵石样改变、多发性息肉和肛周病变。1例行胶囊内镜检查见典型纵形裂隙样溃疡和鹅卵石样改变。内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以非特异性黏膜慢性炎症为主,2例见非干酪样肉芽肿(22.2%)。2例手术标本均未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7例患儿予5氨基水杨酸(5-ASA)口服,部分加用抗生素和营养治疗,2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现3例患儿维持长期缓解。结论儿童CD诊断需特别强调排除感染性腹泻。CD患儿常见的体重下降和营养障碍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合适的剂型和较大剂量的5-ASA[30—50mg/(kg·d)]对诱导和维持缓解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治经验,探讨电子结肠镜下诊治小儿结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结肠息肉患儿的诊治经过.男59例,女27例,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血便,均行结肠镜下圈套法高频电凝结肠息肉切除术.结果 86例中,1例全结肠布满大小不一息肉,其余85例共检出息肉90枚,其中1例3枚,3例2枚,80例均为1枚.90枚息肉分布于直肠43枚,乙状结肠37枚,降结肠10枚.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幼年性息肉84例,腺瘤样息肉2例.2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无肠穿孔病例.随访3个月至3年所有患儿便血症状消失.结论 小儿结肠镜检安全,疗效可靠,内镜下圈套法高频电凝结肠息肉切除术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镜金属夹在小儿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金属夹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运用Olympus金属夹闭器 ,选用MH 85 8和MD 85 0钛合金夹子 ,内镜下治疗小儿结肠息肉。 结果  4 5例不同部位结肠息肉术后内镜复诊 ,均临床治愈。其中 13例大息肉 (直径 >2cm)或宽蒂亚蒂息肉 (蒂直径 >1cm)分次内镜下手术疗效满意。无一例术后大出血或肠穿孔。结论 内镜金属夹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各种疾病在东莞地区儿童中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方法统计近5年来经病理检查证实1782例儿童活检病例,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先天性畸形、炎性反应性疾病、瘤样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发病特点。结果炎性反应性疾病占首位(44.61%),瘤样病变占第2位(25.03%),良性肿瘤占第3位(23.34%),先天性畸形占第4位(5.22%),恶性肿瘤占第5位(1.80%)。在炎性反应性疾病中以阑尾炎、慢性扁桃体炎及结核病多见;瘤样病变中以囊肿性病变及息肉性病变多见;良性肿瘤以脉管性肿瘤、毛母质瘤及骨软骨肿瘤多见;先天性畸形以耳前瘘管、肠憩室及肠重复多见;恶性肿瘤以软组织肉瘤、恶性外周神经肿瘤及霍奇金病多见。结论儿童疾病发生在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等方面区别于成人,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