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的安全性、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对110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外接引流袋持续胸水引流法治疗胸腔积液(观察组)的安全性、疗效及适应范围等与96例采用传统穿刺抽液法治疗胸腔积液(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胸腔内置管留置时间平均4.6d,平均住院时间7.8d,未出现胸腔内感染、胸膜反应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随访观察24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3.8次,平均住院时间12.2d。6例在穿刺过程中出现胸膜反应,平均一次抽液800mL,无胸腔内感染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随访观察53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外接袋持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是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置管灌洗引流治疗(观察组)32例和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8.75%,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治愈率46.43%,总有效率64.2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观察组3.13%,对照组2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能够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高压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较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好,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深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深静脉导管组:从穿刺点将深静脉导管置入胸腔作闭式引流。套管针组:在穿刺点行皮肤切开,逐层分离组织,以套管针置入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深静脉导管组与套管针组在平均肺复张时间、复张率及并发症的出现等三项指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另发现深静脉导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还具有一些优点。结论:深静脉导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实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恶性腹腔积液并灌注乌体林斯注射液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4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腹腔闭式引流腹腔积液,待充分引流后观察组腹腔内灌注乌体林斯注射液,对照组灌注顺铂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例出现发热,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对照组出现发热、腹痛各1例、胃肠道反应10例及骨髓抑制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灌注乌体林斯注射液控制腹腔积液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研究组30例行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比较两组引流效果、胸腔积液引流量、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48 h检验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术后随访2周,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周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引流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置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周时,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较对照组(26.67%)低(P<0.05)。结论: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行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治疗可获得显著引流效果,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药化疗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注药化疗的疗效、副作用和护理措施。方法:48例恶性胸水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2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加胸腔内注入IL-2+顺铂;②对照组:23例,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并注入同上药物。观察两组的疗效、副作用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为43.48%。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少数患者出现发热、胸痛、恶心和呕吐等副反应,元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胸腔穿刺抽液相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加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副作用少,护理工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免缝合引流管用于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引流期间预防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术中放置免缝合引流管,对照组置入普通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变换体位时引流管戳孔周围牵拉痛程度、导管脱出、引流管戳孔周围局部皮肤感染及换药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导管脱出和引流管戳孔周围皮肤感染,对照组分别为1例和6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变换体位时引流管戳孔周围牵拉痛为中、重度者3例,对照组为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为(0.50±0.14)次/d,对照组为(1.19±0.33)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5)。结论免缝合引流管可减轻患者变换体位时引流管戳孔周围牵拉痛,降低引流管口周围感染发生率,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在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制定PICC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体制,将化疗需要长期置管的80例肿瘤患者依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 PICC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33.5±4.77)min ,显著短于对照组(57.5 ± 7.55)min ,置管出血量(0.41 ± 0.12)mL显著少于对照组(1.73 ± 0.3)mL ,一次置管成功率84.15%显著高于对照组55.73%( P <0.01),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中无深静脉血栓与导管阻塞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例次率)4%与10%( 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例次率为10%,低于对照组30%;感染发生例次率为2.5%,低于对照组6%( P<0.05)。穿刺点渗血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ICC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改良深静脉置管换药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透用深静脉置管穿刺部位两种方法换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换药,用碘伏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再用无菌敷料覆盖。对照组采用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穿刺部位,比较两组在透析期间导管感染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观察组25.20±10.94天,长于对照组16.89±8.11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碘伏敷料行深静脉置管穿刺部位换药,可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16例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管置入组(U组)169例,传统盲法经皮穿刺导管置入组(T组)147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并发症。结果U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6%,高于T组的83.0%(P〈0.05);U组穿刺时间(9.8±2.2)min,低于T组的(15.2±3.8)min(P〈0.05);T组穿刺并发症8.8%,高于U组的1.2%(P〈0.0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腹腔穿刺放液治疗;治疗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围、尿量的变化,检测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胆红素及血清白蛋白指标,并注意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在腹围、体质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24h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同时,两组组在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指标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尿素氮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胜军 《临床医学》2012,32(6):12-13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卧床休息,限钠、水,输血浆、白蛋白,利尿,护肝和适当放腹水加输白蛋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3例,仅给予基础护肝和配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仪,自体腹水浓缩后回输入腹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体重、尿量、血浆蛋白、血钠、钾变化和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尿量、白蛋白、血肌酐、血钠钾指标及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好、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胡蓉  曾义岚  王丽  唐玉珍  张琼 《华西医学》2009,(8):2025-2026
目的:观察持续腹腔引流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将顽固性腹水患者7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腹水,3000 mL/天;对照组36例,以常规补充白蛋白、限钠、限水、利尿治疗为主,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尿量、腹围和体重变化,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尿量、腹围、体重有明显改变(P〈0.01),肝、肾功能及电解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持续腹腔引流治疗顽固性腹水经济适用,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护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口服中药+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的频率为2 w 1次,1次超滤的腹水为3 000~8 000 ml,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腹围、24 h尿量、血浆白蛋白、腹水白蛋白、患者血浆和腹水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体重及腹围显著下降,24 h尿量增加,血浆及腹水中蛋白量增加,血浆中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患者腹水Ⅰ级消退者18例,占56.3%,对照组4例,占1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穿刺引流联合亚胺培南注射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按各自治疗意愿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穿刺引流及静脉注射亚胺培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腔注射亚胺培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5.0%)和病死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和病死率(20.0%)(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腔穿刺引流联合亚胺培南注射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灯盏细辛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灯盏细辛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胆红素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纤五项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肝纤五项两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肝脏纤维化,对肝硬化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当归散治疗少阳太阴合病证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为柴胡当归散治疗乙肝硬化腹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柳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113例在消化科收治的少阳太阴合病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当归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水肿、腹围、24 h尿量、体重)、腹胀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80.36%,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腹胀缓解时间、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柴胡当归散治疗少阳太阴合病证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局灶性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与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在我院就诊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8例,其中包括无肝性脑病(non hepatic encephalopathy,n HE)20例,MHE 18例。所有受试者接受神经心理学测验、血液生化检查以及头部磁共振扫描。由2名神经影像医师根据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图像评估受试者局灶性WMH的有无及严重程度:Fazekas量表评分0~1分为无或轻度局灶性WMH,Fazekas量表评分≥2分为中重度局灶性WMH。比较n HE与MHE两组间年龄、性别、肝硬化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血氨浓度、局灶性WMH有无及严重程度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伴发MHE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肝硬化患者局灶性WMH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在年龄、性别匹配的前提下,MHE组与n HE组相比,中重度局灶性WMH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血氨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重度局灶性WMH是肝硬化患者伴发MHE的独立预测因素(OR=18.62,95%CI:2.43~142.86;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显示:肝硬化患者局灶性WMH的严重程度与数字连接测验-A的完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617,P0.01),与数字符号测验及数字广度测验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95,P0.01;r=-0.558,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中重度局灶性WMH是MHE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患者可能伴发MH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对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4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内毒素水平变化,并与3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NO、NOS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且肝硬化腹水组较无腹水组其血清NO、NOS及内毒素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5,P<0.05,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NO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685,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可引起NO产生增多,是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其水平有利于肝硬化腹水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研究其肝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规律,找出诊断依据。方法本组30例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肝血管瘤10例,肝囊肿3例;肝癌12例,正常5例及正常组织25例。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和门静脉灌注量(PVP)。根据各灌注图像及相关参数评价正常组织与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12例肝脏恶性肿瘤(肝癌)患者BF、HPI及HA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MTT明显降低(P<0.01),均与良性肿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S在肝脏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及正常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肝良性肿瘤组中血管瘤的BV却高于正常组和肝癌组(P<0.05),而正常组与肝癌组的BV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灌注参数BF、BV、HPI、MTT和HAP能有效的评价肝脏肿瘤的血流状态,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