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莉 《光明中医》2009,24(7):1268-1269
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更好地选择和开发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中医用药.方法:肝硬化腹水患者82例,应用中药自拟方"活血化癖方"、"健脾逐水方"加减辨证施治.结果:8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显效48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5%.结论:中医药活血化癖健脾逐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抑制HBV的复制,抗肝纤维化、有利于腹水消退、有效控制腹水复发,远期效果理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鲜  王菲  周英武 《中医研究》2004,17(5):50-50,53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肝脏纤维化发展的最后阶段.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血吸虫病、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疾病、其他(如药物、毒物、营养障碍、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尚有部分原因未能查明.它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而诱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为特征,包括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和肝癌等.肝硬化腹水是其中最常见最早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腹水的出现是肝病发展到晚期的一个重要标志.肝硬化腹水可归属于中医学的"鼓胀"范畴,有"气鼓"、"水鼓"、"蛊胀"等名称.目前临床疗效多不理想,预后欠佳.下面谈谈对肝硬化的中医治疗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之中医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失代偿期表现,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肝硬化早期,中医学将之归属于瘢瘕、积聚范畴;肝硬化晚期产生腹水,中医学则将之归属于单腹胀、臌胀范畴,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为特征,因腹部膨如鼓而命名.笔者就肝硬化腹水临床辨治规律略陈己见,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ascites due to cirrhosis)是肝硬化失代偿的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中医药治疗在促进腹水消退、预防腹水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参考欧洲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2]、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意见》[3]的基础上,依据循证医学原则,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文献检索及相关指南的复习,形成了关于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  相似文献   

5.
徐庆会 《光明中医》2006,21(9):29-30
肝硬化腹水为临床常见疑难病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臌胀"的范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尹常健教授自70年代即开始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进行临床研究,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大提高了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著有《腹水与临床》、《肝胆病中医研究》、《肝病用药十讲》,现将尹常健教授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腹水的治疗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疾病发展到中后期所出现的病证,是肝硬化在失代偿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致病因素复杂,中医称为"臌胀",和"风""痨""膈"并称为四大顽症。中医在治疗"臌胀"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及特色。对肝硬化腹水的历史源流、病机病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艳 《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33-133
目的:B超检查肝硬化腹水和癌性腹水并比较其胆囊声像图改变。方法:观察分析26例肝硬化腹水、14例癌性腹水的患者胆囊声像图。结果:胆囊壁不增厚多见癌性腹水。而胆囊壁单纯增厚和"双边影"胆囊壁多见于肝硬化腹水。结论:根据肝硬化腹水和癌性腹水胆囊壁超声观察,认为腹水中胆囊壁回声有助于两种腹水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该病属于祖国医学"臌胀"范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疏肝化瘀培本利水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腹水形成往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中医学属于"臌胀"范畴,笔者采用疏肝化瘀,培本利水为法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臌胀为临床疑难重症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其临床表现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畴.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格致余论·臌胀论>中有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是由不同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占住院人数的0.36%~0.64%,占内科住院人数的1.33%~2.63%.发病年龄以21~50岁最多.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早期属于中医"积聚"范畴.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终末期的表现,病情较重且不可逆,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发展.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早出现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由代偿期发展为失代偿期的一个转折点.肝硬化腹水多属中医"鼓胀"范畴.我们把2008~2010年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积聚、鼓胀做了回顾性调查,现把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75例腹水消失,16例腹水减少.结论: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疏肝活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腹水是由于肝细胞持续或反复受致病因素损害、坏死和再生,以及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再生、结节形成纤维化和癍痕化所引起的门脉高压症.中医学属于"鼓胀"范畴,笔者采用疏肝活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之一,多是因虚致病,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杜健民教授认为,机体的正气虚尤其是阳气虚是肝硬化腹水发病的根本,故常以"温法"贯穿肝硬化腹水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马素平教授,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20余年,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反复发作,难以控制。"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元气论"的主要学术观点之一,窍道不通导致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致使形成鼓胀,九窍之通利与五脏之功能皆有关系,但其中以脾胃为基础。马素平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理论渊源及内涵,主张肝硬化腹水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且涉及肺与三焦,其中脾虚为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枢机。他提出补益脾胃、通窍利水为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治法,并强调饮食及生活调摄亦是防治肝硬化腹水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弥漫性疾病,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为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早期常有腹胀,逐渐腹部隆起,腹壁绷紧发亮,青筋显露,腹色苍黄,甚至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症状,属中医"膨胀"、"水臌"范畴.  相似文献   

17.
浅谈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元 《北京中医药》2010,29(7):515-516
肝硬化是多种肝病终末期的共同病理变化,约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内发生腹水,75%以上失代偿期患者亦合并腹水,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极易诱发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故顽固性腹水患者的2年生存率尚不及50%.祖国医学将肝硬化腹水归属于"臌胀"范畴.治疗中当谨守病机,时刻顾护正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肾主水为阴阳之根、水火之源,阳化气为肾之用,阴成形为肾之体,体用有机维系,阴阳相互资赖,共同完成"肾主水"生理功能.如果只知肾阳化气行水,而忽视肾阴相辅相成之理,只知"气化"有阳,而忽视阳中无阴则无处施气化之用,把阴阳两点论变成唯阳论,就违背了中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属中医"臌胀"、"蛊胀"、"水蛊"等范畴,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因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被列为"风、痨、臌、膈"中医四大顽症之一. 卢秉久教授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曾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文彦教授,得其真传.卢师从事于中医临床、科研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肝病的临床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卢师临证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西医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无法根治疾病。中医将肝硬化腹水归属于"臌胀"的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对其进行了详细记载。本文从《黄帝内经》臌胀理论角度出发,将肝硬化腹水的病因病机分为瘀血结聚、热盛气郁、脾虚水停三种类型,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以提高临床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从而及时发现和诊断肝硬化腹水,根据肝硬化腹水的病因病机,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结合《黄帝内经》臌胀理论,总结肝硬化腹水的活血化瘀、通利下气、利水健脾、针刺放水以及治其未病等治疗方法,分析各治疗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出对于不同阶段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初期阶段气机郁滞其治疗应以通利下气为主,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气滞血瘀的患者应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晚期患者正气虚弱,其治疗应以扶正健脾为主,平缓用药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肝硬化腹水的病因病机、治疗以及预后,从而有效提高中医诊治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肝硬化腹水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有效减轻肝硬化腹水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实现标本兼治,巩固疗效,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积证"、"鼓胀"的范畴.笔者体会,由肝硬化到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肺脾肾及肝脏的关系密切.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不但引起积聚瘕,且伤及脾致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成鼓胀.据本病发展及临床症状的不同须分清寒、热、虚、实,治疗上大致可分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