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HR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HR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18耳颞骨横断面、冠状面HRCT,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胆脂瘤型、骨疡型和单纯型中耳炎HRCT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8%、94.1%、96.6%,特异性分别为98.4%、96.1%、95.8%,敏感性分别为92.9%、86.7%、97.9%。在鼓室和/乳突窦内有无软组织影,软组织影的形态,面神经管、骨迷路破坏方面,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炎与单纯型中耳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胆脂瘤型中耳炎与骨疡型中耳炎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听小骨较骨疡型中耳炎常见(P<0.05),单纯型中耳炎均未破坏听小骨。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鼓室盾板、鼓室盖的发生率高于骨疡型和单纯型中耳炎(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周围骨质边缘硬化高达92.9%,骨疡型中耳炎破坏周围骨质边缘毛糙高达80%。结论HRCT可准确显示中耳腔内软组织灶的分布、形态及听小骨、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情况,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型诊断及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耳胆脂瘤--一个特征性CT征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中耳胆脂瘤的 CT特征 ,提高对其 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 14例慢性中耳炎和 14例中耳胆脂瘤的病人进行 HRCT扫描 ,着重观察盾板和上鼓室外侧壁骨质改变。对软组织病灶分布、形态 ,听骨破坏等也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胆脂瘤中 ,盾板破坏 12例 ,同时合并上鼓室外侧壁破坏 8例 ;慢性中耳炎肉芽肿型盾板侵蚀 1例 ,无上鼓室外侧壁破坏。结论 :盾板骨质破坏和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是松弛部胆脂瘤较特征性的 CT征象。软组织分布和形态、听骨破坏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 2 6例 ,回顾性分析其HRCT表现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主要表现 :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区软组织肿块 (10 0 % ,2 6 2 6) ,常伴有骨质破坏 ,其中包括听骨破坏 (92 % ,2 4 2 6)、盾板破坏 (4 6% ,12 2 6)、面神经管破坏 (5 4% ,14 2 6)、乙状窦壁破坏 (7.7% ,2 2 6)。中耳窦腔扩大 ,骨缘硬化。并有颅内并发症 ,其中包括颞叶脓肿 (1例 )、耳源性脑膜炎 (1例 )。结论 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肯定诊断价值 ,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43 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a)鼓室、鼓窦内团块状、片状软组织影;b)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中包括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破坏扩大以及听小骨破坏移位.结论 高分辨率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能做出准确诊断并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中耳炎的HR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的HR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硬化、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还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的破坏.69例渗出肉芽型中耳炎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结论依据中耳腔内软组织影的分布、形态及骨质改变等特点,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可籍HRCT做出诊断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 ,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CT资料。结果 高分辨率CT能清楚地显示起源部位不同和大小不等的中耳胆脂瘤的软组织影填塞征象及其引起的中耳系统细微的骨质破坏征象。手术与CT诊断不同部位胆脂瘤的符合率达 93 .5 %~ 1 0 0 %。结论 高分辨率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准确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R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进行颞骨轴位HRCT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双斜位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进行面神经管重建.结果 71例患者为单侧胆脂瘤,9例为双侧胆脂瘤(共89耳).64耳发现面神经管骨质破坏,表现面神经管壁骨质模糊、缺损,以鼓室段最多见,占73.44%(47/64),Austin Ⅲ~Ⅳ度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的比例占87.5%(56/64),其中13耳为多节段破坏.手术发现39耳面神经管骨质缺损,破坏范围>5 mm占82.05%(32/39).结论 HR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诊断中耳胆脂瘤继发的面神经管破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胆脂瘤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早期诊治能够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中,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清晰显示中耳内胆脂瘤软组织影像及病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胆脂瘤中耳炎的HR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耳胆脂瘤的HRCT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HR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66例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前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6例中耳胆脂瘤HRCT表现为鼓室 /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 ,包括听骨硬化、移位、破坏 ,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 ,有的还伴有乙状窦、天盖、面神经管及水平半规管的破坏。结论 :依据中耳腔内软组织影的分布、形态及骨质改变等特点 ,中耳胆脂瘤可通过HRCT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特征及IL 1在慢性中耳乳突炎中引起骨破坏的作用 ,旨在提高对各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4 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 ,行HRCT扫描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 1在 4 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组织中及患者血清中含量 ,并与 6例正常皮肤组织及 30例正常血清中含量比较。结果 :①高分辨率CT显示胆脂瘤病变大多呈团块状病变 ,常伴有明显的听骨破坏和盾板骨质破坏 ;单纯型、肉芽肿型多数呈片状、条索状或网状病变 ,听骨破坏相对轻 ,少有盾板骨质破坏。②IL 1在中耳乳突炎中表达率为 10 0 % ,与正常皮肤组织、肉芽肿组织相比 ,胆脂瘤组织中IL 1过度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胆脂瘤组织中IL 1与胆脂瘤的骨质破坏程度高度相关 (r =0 .917,P <0 .0 1)。结论 :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的形态及骨质破坏而非病变的密度改变 ,大多数中耳乳突炎患者可籍HRCT扫描准确诊断 ;组织中IL 1与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CT上骨质破坏程度高度相关 ,IL 1在胆脂瘤中的过度表达是中耳乳突炎导致骨破坏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耳炎继发面神经骨管破坏的HR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HRCT在中耳炎继发面神经骨管破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骨算法薄层连续扫描后行中耳重建放大 ,显示面神经骨管各段的解剖结构。回顾性分析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中耳炎继发面神经骨管破坏的 HRCT表现。结果 :1.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的面神经骨管破坏最多 (91% ) ;2 .面神经骨管破坏以鼓室段和迷路段为主 (73% ) ;3.发生于上鼓室和鼓窦区的病变易继发面神经骨管破坏 ;4.面神经骨管破坏大部分合并面神经损伤而致面瘫。结论 :HRCT对中耳炎继发面神经骨管破坏的诊断 ,对临床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 ,避免面神经损伤 ,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慢性中耳炎的HR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慢性中耳炎的HRCT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手术证实的17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进行HR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8例表现为中耳腔内团块状影,周围低密度环包绕,听骨明显破坏及鬓 扩大,骨缘硬化。4例肉芽肿多呈片状,条索状或网状,听骨破坏较轻。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HR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RCT对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为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面神经管破坏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HRCT检查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HR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破坏部位以面神经管迷路段及鼓室段为主15例(83.3%),破坏原因主要为胆脂瘤性中耳炎(14例),占77.8%。面神经管破坏大部分合并面神经损伤而导致面瘫(14例),HR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骨质模糊,缺损,破坏。结论 HRCT能准确诊断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HRCT和MRI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RCT及MRI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72例慢性中耳炎的HRCT和MRI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RCT显示听小骨链破坏。移位(33/61),中耳乳突骨质破坏(33/61),乳突气房消失(54/61),鼓室及鼓窦黏膜增厚,积液(55/61),乙状窦,鼓室盖破坏及半规管瘘(4/61),HRCT也能显示鼓室内及外耳道异常软组织影,MRI不能显示岩骨细微的骨质结构。渗出性慢性中耳炎显示长T1长T2信号影(10/10)。肉芽肿型中耳炎显示为T1长T2信号影(4/6)或短T1长T2信号影(2/6),增强后明显强化,胆脂瘤型中耳炎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7/11)或等T1长T2信号(4/11),增强后不强化或环形强化。结论 HRCT显示听小骨及乳突骨质结构较佳。对手术及听力恢复有指导意义。MRI则能确定软组织病变性质,可区别肉芽组织和胆脂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侵及颈静脉孔区的原发性中耳癌的CT、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及颈静脉孔区原发性中耳癌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6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1例行常规CT增强扫描,7例均行MR平扫+增强.结果 HRCT显示鼓室、鼓窦、外耳道深部及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病灶伴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涉及颈静脉孔(7例)、咽鼓管骨性段(7例)、面神经管(4例)、颈动脉管(4例)、外耳道前后壁(3例)、听小骨(2例)及前庭窗、水平半规管(1例)等结构的破坏.4例病变密度较均匀,CT值约30~55 HU,2例肿块内见少许小片状高密度影.1例CT增强显示中度较均匀强化.MR平扫示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与脑灰质相比,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其中5例信号较均匀,2例肿块内见少许小片状T1WI、T2WI低信号灶,增强扫描5例呈中度较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片状无强化区.MRI显示4例侵及颈内动脉,1例侵及乙状窦.结论 原发性中耳癌可广泛侵及颈静脉孔区,易造成误诊.HRCT可准确显示中耳癌骨质破坏特点及范围,咽鼓管骨性段破坏可帮助减少误诊;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肿瘤信号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6.
鼻与鼻旁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4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告42例鼻与鼻旁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癌27例,肉瘤10例,其他恶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是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显示这两种征象,CT明显优于平片,特别是CT能很好地显示恶性肿瘤的侵犯范围,并能区别侵蚀性骨质破坏与骨改建,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肿瘤进一步发展突破窦壁产生窦外软组织结构的改变,是恶性肿瘤特征表现,对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乳突段骨折5例,迷路段骨折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侵犯面神经管15例;面神经瘤1例,乳突段面神经管前移2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面神经管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例的CT表现.结果CT冠状位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2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12例,有2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15个腔外肿块累及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71.9%和5.0%、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4%和14.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56.3%和13.7%,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