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硝酸异山梨酯检测冠心病患者存活心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硝酸异山梨酯(Isoket)对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影响。方法石37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12例、冠心病I组15例和冠心病Ⅱ组10例,其中冠心病Ⅱ组行标准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Isoket,其余两组行标准DSE,以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后室壁运动改善的结果作为评价DSE的标准。结果 冠心病Ⅰ组室壁运动双相反应的发生率为62.5%,存活心肌检出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76%;冠心病Ⅱ组室壁运动双相反应的发生率为72.2%,存活心肌检出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8%;冠心病Ⅱ组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和敏感性明显高于冠心病Ⅰ组。结论 标准DSE是检测存活心肌的可靠方法;Isoket可提高DSE存活心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预测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预测存活心肌的价值及评价存活心肌的预后状况。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术,术前1周内及术后(〉6周)用LDDSE观察室壁运动情况。结果LDDSE预测心肌运动严重减弱节段血运重建后功能恢复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7%和92.0%,预测无运动节段心肌恢复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3.9%、79. 相似文献
3.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存活心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文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5(12):985-987
70年代以来,随着冠脉搭桥术(cor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的开展,人们发现术后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异常可出现某种程度的逆转,从而认识到节段运动异常的心肌不一定表示坏死或纤维化,而有可能是存活的。Rahimtoola[1]首先使用“心肌冬眠”(hibernatingmyocadium)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一现象,心肌冬眠即指由于长期慢性低灌注,心肌细胞保持存活但收缩功能降低的一种状态,其血供恢复后收缩功能可随之恢复,这可能系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建立起灌注收缩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预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成功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V)术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CRV术前后分别行LDDSE及静息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将试验时检出的功能改善节段与CRV术后相应节段收缩功能改善与否的实际情况对比,计算LDDSE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多巴酚丁胺(Dob)5、10μg/(kg.min)2-DE的敏感性分别为73.0%,89.6%;特异性分别为81.7%,82.8%;准确性分别为76.9%,86.5%.结论LDDSE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可广泛应用的预测存活心肌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LDDSE)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成功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心肌梗死患者 3 0例 ,术前 1周内行LDDSE检查。连续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 ,用 16节段半定量法对左室运动分级记分 ,与术后 1~ 3个月相应节段收缩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计算LDDSE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注射多巴酚丁胺 5 μg·kg-1·min-1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 ( P >0 .0 5 ) ;注射剂量 10 μg·kg-1·min-1及血运重建术后血压升高 ( P <0 .0 5 ) ,心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剂量 5、10 μg·kg-1·min-1时LDDSE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73 .0 %、89 .6% ,特异性分别为 81.7%、82 .8% ,准确性分别为 76.9%、86.5 %。结论 LDDSE安全、简便 ,可无创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DNE0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心肌梗塞后伴节优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36例,接受梗塞相关血管经皮3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进行DNE试验。PTCA后随访9个月,将DNE识别为存活心肌的室壁节段与实际运动改善节段做对比判定DNE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结果 DN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0%、81%及82%。结论 DNE为 相似文献
7.
张娜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2):131-132
近年来许多作的研究证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DSE)可用于识别冠心病患的存活心肌,而正确识别这些存活心肌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于1997年-2003年10月对20例冠心病患进行了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硝酸甘油超声心动图 (DNE)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心肌梗塞后伴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 36例 ,接受梗塞相关血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进行DNE试验。PTCA后随访 9个月 ,将DNE识别为存活心肌的室壁节段与实际运动改善节段做对比判定DNE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结果 DN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 80 %、81%及 82 %。结论 DNE为一敏感、可靠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 ,试验安全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不同剂量(5、7.5、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连续静注的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的收缩运动变化,以检出存活心肌。结果显示:Dob-2DE在评价存活心肌方面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检测方法,以7.5μg/kg.min为国人的最适宜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0.
硝酸酯超声心动图试验识别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活心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硝酸异山梨酯超声心动图 ( 2 DE)识别急性心肌梗塞 ( AMI)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 31例 ,于病后 1~ 2周 (平均 10± 3天 )行硝酸异山梨酯 2 DE试验 ,试验后均成功地接受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CRV)术 ,病后 5~ 6个月 (平均 16 7± 18天 )复查 2 DE。用 16节段半定量的方法对左室各节段的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分级记分 ,用药时或 CRV术后≥ 2个月相邻异常节段有收缩运动改善 (减少≥ 1分 )称为存活心肌 ,将试验时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与 CRV术后相应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实际对比 ,计算硝酸异山梨酯 2 DE试验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31例 AMI患者的 2 2 1个运动异常节段中 ,硝酸异山梨酯 (平均 2 86 .5± 2 5 .5μg/ min) 2 DE试验检出 83 ( 37.6 % )个存活心肌节段 ,与 CRV术后运动改善相应节段的实际对比 ,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 PPV、 NPV和准确性分别为 5 6 .8%、 87.5 %、 85 .5 %、6 0 .9%和 70 .1%。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 2 DE试验是识别 AMI存活心肌特异和安全的方法 ,仅敏感性略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并研究其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在评价存活心肌方面的一致性。方法:对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DTI速度模式,采用两级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所有患者均行静息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后显像,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静息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常节段,运动减弱节段108个,运动消失节段58个。(2)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异常节段中89个节段运动改善,提示为存活心肌节段(A组);余77个节段无变化,为坏死心肌(B组)。A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静息超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0例冠心病患者用^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85个病变节段,其中97个为存活心肌节段,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超声心动图DTI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达83%,特异性达86%,结论: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是评心肌活性的一项超声新技术,其结果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进行对照分析显示良好的一致性,应用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识别急性心肌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价不同小剂量「3,5,和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二维超声心科(Dob-2DE)试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7~14d行不同小剂量Dob-2DE试验,并成功接受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CRV),术后约6个月复查2DE,将试验时检出存活心肌节段与CRV术后相应节段收缩改善的实际对比,计算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31例AMI患者的221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中,三种剂量Dob=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3DE)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DST) 中心肌梗死( MI) 患者左室容积(LVV)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3DE 方法测定了32 例正常人和35 例急性 MI 恢复期患者在DST 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DST 中正常人和 MI 患者LVV 和射血分数(EF) 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用3DE 方法测定DST 中MI 患者的LVV 和EF 值变化能够判断 MI 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反应。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心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下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 3 0例 (至少 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5 0 % ) ,对照组 2 5例 ,均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分别于静息、峰值负荷下将PW DTI取样容积置于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采样 ,获取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PW DTI测量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 (Vs)、收缩期达峰时间 (timetopeakvelocity ,TPV)、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 (velocity timeintegral,VTI)。 结果 根据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与对照组相应节段 (正常组 )比较 ,静息状态下 ,冠心病缺血节段组与正常组节段间Vs、TPV、VTI并无统计学差异 ;峰值负荷下冠心病缺血节段组各节段Vs、VTI明显减低 (P <0 .0 5 ) ,而TPV则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PW DTI能准确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从而准确无创检测冠心病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5.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中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中冠心病(CAD)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预后意义。方法 DSE采用分级负荷方法,室壁运动采用16节段分法和6节段分法,随访自DSE之日开始,终点为出现心血管事件,结果 病例组中DSE阳性者与DSE阴性者免于心脏事件的累积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DSE阳性、缺血节段百分数等是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D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2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确诊为冠心病(CAD),并进一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DSE(5,10,20,40 μg/kg·min)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 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和IBS检查.对照组:18例患者,QCA结果正常,行2DE,DSE,IBS检查.根据CVIB在DSE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探索CVIB最大变化率K值定义存活心肌,并检测K值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单纯DSE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DSE相比,DSE结合IBS的K值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0.0% vs 73.3%;90.4%vs77.4%、P<0.05~0.01).结论DSE结合IBS技术较单纯DSE使用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动脉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价溶栓治疗对梗塞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28例首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梗塞后第4周和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测参数有: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及射血分数(EF)。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LVEDVI,LVESVI均明显增高;栓组LVEDVI,LVESVI无明显变化,EF升高,未溶栓组LVEDVI,LVESV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超声与心导管法检测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62例患者均行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检查。其中冠状动脉正常者29例,年龄(47.0±1.8)岁,异常者33例,年龄(48.3±0.9)岁。结果 冠造异常组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高于正常组(17.6mmHgvs13.2mmHg,P<0.05);心房收缩前左室舒张速率正常组远大于异常组[分别为-(224.63±52.18),-(87.81±24.41),P<0.05];心房收缩引起的左室舒张压力增加正常组远高于异常组[(6.66±0.92)mmHgvs(0.96±1.87)mmHg,P=0.0094];心房收缩肺静脉逆流加速度两组差异显著(5.10±0.31vs4.12±0.20,P=0.0106);等容舒张指标左室等容舒张时间两组均有延长,左室最大舒张速率两组均有减少,但两组比较上述两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等容舒张时间常数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冠脉缺血是左室弛张障碍加重和心肌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冠脉异常组无论舒张早、中、后期弛张障碍和中、后期顺应性减低均重于冠脉正常者;存在冠脉缺血以外因素引起左室舒张末压增高,主要是引起弛张障碍,集中表现在舒张早期。 相似文献
19.
超声与导管法对比研究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早期心室内充盈离散与心导管法对比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法连续观察262例患者,均行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冠脉基本正常组及冠脉异常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尖四腔切面将多普勒取样线置于二尖瓣口至心尖连线,分别将取样容积放置二尖瓣尖及距瓣尖1cm、2cm、3cm处连续获取脉冲多普勒频谱。分别测量二尖瓣尖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A0、E0及A0/E0比值,测量距瓣尖1cm、2cm、3cm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n(E1、2、3),计算En与E0比值。结果心导管检查中最大左室舒张速率、等容舒张时间常数,冠脉基本正常与冠脉正常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冠脉异常组与冠脉正常组间存在差异(P〈0.05);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时对应左室压力、左房收缩前左室舒张速率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冠脉基本正常组及冠脉异常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从二尖瓣口至心尖逐渐减低,舒张期心内充盈离散E3及E3/E0比值与E0及E1/E0比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左室内充盈离散度E3/E0可用于评价冠心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冠脉异常组舒张早期弛张障碍重于冠脉基本正常者。 相似文献
20.
床旁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床旁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左室舒张功能 (LVDF)的变化 ,评价溶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 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系列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指标包括 :舒张早晚期最大充盈速率比值 (VE/VA)及其时间流速积分比值 (ETVI/ATVI)和等容舒张时间 (IVRT )。结果 AMI患者IVRT均延长 ,前壁心肌梗死溶栓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VE/VA下降 ,前壁心肌梗死未溶栓组VE/VA正常。溶栓再通组第 3dIVRT、ETVI/ATVI明显改善 ,第 7d、3周末持续改善。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前壁溶栓再通组与溶栓未通组及未溶栓组同期比较IVRT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患者急性期LVDF减退 ,溶栓再通后LVDF明显改善 ,但存在舒张顿抑。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价AMI后LVDF的变化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