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登革4型H241株病毒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了5个产生抗登革4型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这些杂交瘤细胞的上清液及小鼠腹水抗体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中两个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对登革4型病毒具有型特异性,它们的荧光抗体滴度分别为1:10,240~1:20,480和1:2,560。另两个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对登革2型病毒有交叉;另1个对登革1型病毒有交叉。  相似文献   

2.
以B型肉毒类毒素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ELISA方法筛选有杂交细胞生长孔的上清液,其中有66.7%的孔可分泌肉毒毒素特异性抗体。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后,获得4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系(3B10、3B11、3G12和4A5),在体外培养中均持续分泌抗体,培养液抗体效价达10~(-3)~10~(-5);注入BALB/C小鼠腹腔制备出富含抗体的腹水,抗体效价达10~(-6)~10~(-8)。经用A型和B型类毒素作特异性鉴定,表明抗体3G12及4A5与A型无交叉反应,为B型特异性的。抗体3B10及3B11与A型有弱交叉反应。Ig种类鉴定表明抗体3B10及3G12为IgG_1;抗体3B11及4A5为IgG_2。染色体检查证明4株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小白鼠体内进行中和保护力测定表明4种单克隆抗体对肉毒毒素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生抗单纯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SV-1 SM44株免疫C×S/1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O融合,经HAT选择培养,细胞融合率为100%。ELISA筛选后获得53孔产生抗HSV抗体的杂交瘤阳性孔。对1A12,2A8,1G8,1D10,2C5 5株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做2~5次克隆化,阳性克隆率均达到100%。杂交瘤细胞系经连续传代培养4个月,仍能稳定产生单克隆抗体,冻存的细胞系经复苏后亦能稳定产生抗体。应用ELISA及IF试验证明,5种单克隆抗体均与HSV-1和HSV-2标准株呈特异性反应。ELISA测定,杂交瘤培养上清抗体效价为10~(-2)~10~(-3),制备免疫腹水效价为10~(-4)~10~(-7)。5种单克隆抗体与EBV,CMV,JEV和HFRSV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抗工程菌产HBcAg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纯化的工程菌产HBcAg免疫Balb/C小鼠,将该鼠的脾淋巴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获得2株抗-HBc阳性、与工程菌茵体蛋白无交叉反应的杂交瘤细胞系.2个亚株经体外培养两月余,传代20次,液氮反复冻存、复苏3次,仍能稳定分泌抗-HBc.该细胞接种经石蜡油致敏的Balb/C小鼠腹腔,产生抗-HBc腹水.其中1株经鉴定,其抗体亚类为IgG2a.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浓缩提纯的莱氏无胆甾原体做为抗原,多途径免疫 BALB/C 小鼠,取脾细胞与 SP_2/O-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4株分泌抗莱氏无胆甾原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分析了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平均数为103条;制备了腹水抗体,经 APAAP 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显色技术)和 IFA 法检测,抗体效价在80~320之间;对免疫球蛋白亚类进行了鉴定,其抗体均为 IgM。上述细胞经3~4个月稳定传代后,冻存于液氮中。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对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出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SP2/0-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登革1型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在融合剂PEG-1000的诱导下进行融合,获得了15株产生抗登革1型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14株属登革病毒型特异,1株属登革病毒亚群特异,它们的荧光效价均在10,240以上。15株杂交瘤均无血凝活性,3株有补体结合活性。1D_4,1B_9的IgG亚类为IgG_1,1F_(11)为IgG_2a,轻链均为K型。1株杂交瘤(1D_4)的染色体数为87~115。用SDS-PAGE测定1D_4分子量,重链为54,000,轻链为24,000。15株杂交瘤连续传代3~6个月,冻存复苏后抗体水平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γ射线或裂变中子照射人或鼠乳腺上皮细胞,在对辐射诱发乳腺癌发展阶段的表型和基因型改变进行鉴定的基础上,研究受照细胞后代的延迟染色体突变和/或畸变。方法:1用1Gyγ射线照射16周龄雌性BALB/c小鼠,4周后从乳腺组织分离细胞系EF42并注射到摘除腺体小鼠的脂肪层内,观察致瘤性。2用直接PCR序列分析检测EF42细胞p53基因突变。3分别用3Gy的γ射线和0.2、0.4Gy的0.43MeV中子照射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每5个倍增期传代一次,检测5~40个倍增期间染色单体畸变率。4从12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中分离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用3Gyγ射线…  相似文献   

8.
将煮沸致死的R_(595)菌体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在PEG介导下与SP_(2/0)细胞融合,经筛选获得2个阳性孔2D_6、3H_4。将2D_6、3H_4阳性孔细胞克隆,传代最终获得8株能稳定分泌抗R_(595)内毒素单抗的杂交瘤株。经鉴定,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90余条,抗体效价(EL1SA法)10~4~10~5,2D_6B_1,2D_6E_7单抗的Ig类型为IgG_1,3H_42F_7、3H_42H_3单抗Ig类型为IgG2_b,轻链均为K链。类脂A抑制试验显示,单抗识别的表位为类脂A或KDO,表明抗体识别内毒素保守区域。间接EL1SA试验表明,抗体能与多种GNB交叉反应,提示抗体具广谱交叉反应性。玻片凝集试验显示,抗体仅能凝集R_(595)菌,不能凝集其它GNB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表达HER2/neu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模型。方法将重组人HER2/neu原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依次转染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系,用G418与潮霉素加压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印迹及活体成像技术鉴定HER2/neu和荧光素酶在4T1细胞中的表达。在BALB/c小鼠前肢乳腺皮下注射该细胞1.5×106个,活体成像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结果与结论经过两步转染获得抗G418及潮霉素4T1细胞,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该细胞高表达HER2/neu。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几乎所有细胞均有GFP的表达。用该细胞株接种小鼠后具有与野生型4T1细胞相似的成瘤性和转移能力。实验结果提示,我们已建立可表达HER2/neu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株,为乳腺癌的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表达HER2/neu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模型。方法将重组人HER2/neu原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依次转染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系,用G418与潮霉素加压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印迹及活体成像技术鉴定HER2/neu和荧光素酶在4T1细胞中的表达。在BALB/c小鼠前肢乳腺皮下注射该细胞1.5×106个,活体成像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结果与结论经过两步转染获得抗G418及潮霉素4T1细胞,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该细胞高表达HER2/neu。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几乎所有细胞均有GFP的表达。用该细胞株接种小鼠后具有与野生型4T1细胞相似的成瘤性和转移能力。实验结果提示,我们已建立可表达HER2/neu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株,为乳腺癌的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选新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为探索新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肿瘤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将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免疫BAKLB/c小鼠,制备杂交瘤,应用杂交瘤培养上清对人结肠癌细胞系Golo205、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等细胞进行红细胞花环形成实验以筛选阳性杂交瘤.应用Golp205、Raji、人肺癌细胞系PLA801、人胃癌细胞系7901、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等肿瘤细胞系、胚胎细胞系人胚肾上皮细胞系293T、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等对所筛选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单克隆抗体对多种细胞系膜表面天然抗原的识别情况,同时应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所筛单克隆抗体对细胞膜抗原的识别.结果 采用红细胞花环形成实验从制备的抗体中成功筛选出3株单克隆抗体,流式分析显示其可同时识别Hela、293T、ECV304、Raji和Colo205细胞,但却不能识别Jut-kat、PLA801、7901、SP2/0细胞以及静止或活化的人PBMC.Western blotting证实这3株抗体可识别表达于Heh、Raji细胞膜的分子量约为47kD的膜蛋白.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3株可识别肿瘤抗原候选分子的mAb,为筛选和鉴定肿瘤特异性抗原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2.
抗伏马菌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和快速的针对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 FB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方法,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方法利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能分泌抗伏马菌素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用伏马菌素B1-牛血清白蛋白(FB1-BSA)偶联物免疫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后,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经过3~4次亚克隆建立了1个稳定分泌抗伏马菌素B1毒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5A9.将杂交瘤细胞打入BALB/c小鼠腹腔,获得含抗伏马菌素B1毒素单克隆抗体的腹水,并将腹水用饱和硫酸铵法进行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该单克隆抗体的Ig亚类为IgG1,腹水中抗体的滴度分别为2.56×106,参考工作浓度为3.2×105.纯化后抗体的IgG含量为10.4 g/L,亲和常数为8.3×10-8 mol/L.该抗体与其他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制备了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伏马菌素B1单克隆抗体,初步形成了针对伏马菌素B1的ELISA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哺乳类细胞辐射诱导双键断裂 (DSB)的修复与同源重组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因此 ,以 X射线诱导染色体畸变作为终点 ,研究重组在同源染色体和 DSB同源 -直接修复间的作用。方法 :XR- C1是 DNA- PK活性缺陷型中国仓鼠细胞系 ,XR- C18为人 -仓鼠杂交细胞系 ,大约 6 0 %人 -仓鼠杂交细胞有两条 8号染色体 ,而 40 %仅有一条 8号染色体。用野生型细胞 CHO- 9已有的研究结果作对照 ,G1 期细胞采用剂量为2和 4Gy X射线照射后 ,分别用溴脱氧尿苷 (Brd U)和秋水仙胺处理 ,G2 期细胞用 0 .75 Gy X射线照射。含有人 8号染色体的染色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例喉部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患者死后8小时尸解时,从转移至肺与胸膜的肿瘤组织中,培养成活的横纹肌肉瘤细胞系,定名为PLA-802。体外培养23个月,传代168次,细胞生长良好。细胞系由圆形与梭形细胞所组成。光镜下见细胞胞浆内有横纹,电镜下见肌丝状细胞(Myofilamentous cells)。染色体分析。众数为84,标记染色体在D组,为大的顶端着丝点染色体。此细胞系具有增殖迅速、恶性程度高以及肌源性肿瘤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后,获得分泌IgG_1单克隆抗体(1C34-5)杂交细胞瘤株。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此抗体与90%左右T、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核细胞、骨髓细胞、以及5种不同白细胞系细胞反应,但不与红细胞、血小板及红系、上皮及纤维母细胞系细胞反应。用免疫酶法检查此抗体与人多种正常组织反应性时,也发现它仅限于与白细胞反应,因此1C34-5是一种识别人白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6.
分泌抗人恶性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体外培养的人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裂殖体和裂殖子免疫雌性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同SP2/0瘤细胞融合,获得2株分泌抗人恶性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间接免疫荧光表明该抗体是针对裂殖体表面膜抗原的。经10个多月的连续传代培养,产抗体功能稳定,分泌的抗体为IgG类。命名为AEB_2和AGA_4,其染色体数目分别为98和100。AEB_2的腹水液对人恶性疟原虫的体外生长抑制率达89%,表明该抗体是具有保护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昆明小鼠胸腺细胞浆和细胞核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分离 75mGy照射组和假照射组小鼠胸腺细胞浆和细胞核的基础上 ,采用SephadexG 10 0凝胶过滤和高效液相分析两组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的表达 ,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这些蛋白质表达的生物活性。结果 胸腺细胞浆相对分子质量为 6 1 4× 10 3的蛋白质和胸腺细胞核相对分子质量 30 4× 10 3的蛋白质照射组比假照射组明显增加。并且这些增加的蛋白质组分对ConA刺激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X射线损伤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所致染色体畸变具有刺激和保护作用。结论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可能与胸腺细胞浆 6 1 4× 10 3的蛋白质和胸腺细胞核 30 4× 10 3的蛋白质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应用抗神经元细胞粘连分子 (抗 - NCAM)抗体介导的双特异性抗体和放射性标记双价半抗原的二步法定位技术 ,即亲和力加强系统 ( AES)技术定位小鼠模型小细胞肺癌的效能。方法 :NK1NBL1- 6 79是抗 - NCAM及抗组胺的双特异性抗体。二步法 :将 NK1NBL1- 6 79从无胸腺小鼠肺癌模型尾静脉注入 ,48小时后再注射 1 2 5  I标记的双价组胺半抗原 ,在5和 30分钟、5、2 4、48及 96小时处死 (每个时间点 4只 ) ,取肿瘤及器官称重并测量放射性计数。一步法 :在其它小鼠体内注射 1 2 5   I- NK1NBL 1(完整抗体 ) ,在 1、5、2 4、48…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选用依赖于白细胞介素-3(IL-3)的造血细胞系32Dc13和NIH/3T3胚胎成纤维细胞作克隆亚系,利用霉酚酸耐受基因与癌基因连接转换技术,分离出高水平表达mRNA的亚克隆系,证明一些癌基因表达提高了辐射耐受性.这有助于解释血液肿瘤的复发机理.32Dc13细胞系来自C3H/HeJ小鼠的长期骨髓培养物,在IL-3克隆化体外传代培育数年,能形成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集落.该细胞系对血红蛋白合成或红细胞生成素无反应.对IL-1、-2、-4、-5、-6、-7及G-CSF和GM-CSF并不发生增殖反应.用v-erb-B、v-sis、v-abl、v-src癌基因转染,以霉酚酸培养后,从该细胞中提取poly(A)~+mRNA,测试每个癌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α_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细胞克隆的核型 ,探讨辐射致癌的细胞遗传学变化规律。方法 :1.5Gyα粒子照射BEP2D细胞恶性转化后进行亚克隆 ,用G带显示法分析亚克隆细胞核型。结果 :分析了 5个恶性转化亚克隆细胞 (BERP35T_1,_2 ,_4 ,_5 ,_6 ) ,基本核型与亲本细胞BEP2D相近 ,但有着明显的染色体缺失差异。BERP35T癌变细胞系缺失 1条 13号染色体和Y染色体 ;1条 2号染色体的长臂增加 ;缺失正常的12号染色体 ,出现 1条长臂增加的 12号染色体。此外 ,2株癌变细胞 (BERP35T_2和BERP35T_4 )多倍体高达 4 0 % ,明显高于BEP2D细胞。结论 :染色体缺失 (尤其是 13号染色体缺失 )是辐射致癌的一个显著遗传学特点 ,2号和 12号染色体长臂增加可能导致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扩增或激活 ,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