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下腔静脉后输尿管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9~43岁,平均27岁;Ⅰ型7例,Ⅱ型1例,6例右侧腰腹部胀痛不适,2例右侧腰腹部胀痛不适并肉眼血尿,通过B超、CT、MRU、IVU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确诊。均需手术治疗,6例松解腔静脉后段输尿管于扩张处切断,复位后行端端吻合术,2例旷置腔静脉后段输尿管,复位后行端端吻合术。5例置D-J管,3例未置D-J管。结果:8例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术后3~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经B超、TVU随访,8例无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肾盂积水均明显减轻。结论:IVU和输尿管逆行造影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该病比较好的手术方式。放置D-J管能预防术后狭窄和漏尿。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协同诊断与手术矫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协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于术前采用B超、KUB加IVP、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而确诊,治疗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术后3~6个月复查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逆行肾盂造影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可靠的方法,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7例采用开放性输尿管复位矫形术,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结果:术后6~12个月复查,临床症状均消失,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输尿管位于正常位置,吻合口无狭窄,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术前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腹腔镜手术可能会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 方法 对 2 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以右腰酸痛为主要症状者 2 0例 ,其中 4例有典型肾绞痛 ,8例有肉眼血尿及肾盂结石 ;无症状者 1例。诊断主要依靠IVU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 ,特征为上段输尿管呈S形扩张。 1例保守治疗 ,2 0例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术后随访 2个月~ 2 8年 ,平均 13年 ,19例症状消失 ,肾积水明显减轻 ,1例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 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右肾及上段输尿管积水者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 ,顺、逆行尿路造影是主要诊断依据 ,输尿管复位矫形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肾盂榆尿管造影(RU)等影像学检查,特征性表现为输尿管呈反J形或S形。治疗上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端端吻合术。结果:6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明确,术后3五6月复查,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较好手术方。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 行输尿管造影(RU)或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等检查,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输尿管呈反J形或S形。治疗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术中切除下腔静脉后有病变的输尿管2-3cm,无张力吻合输尿管。结果 10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术后3-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此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5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资料。主要症状有腰部不适、肾绞痛,血尿等。诊断依赖IVU,逆行造影等检查,可发现右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走向异常。12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肾盂吻合术,1例行肾切除术。结果 14例矫形术后1年复查IVU提示右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正常,吻合口通畅,临床症状消失。随后每年复查1次B超,最长者15年,未见有肾积水加重,肾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无血尿、腰痛等临床症状。结论 IVU和逆行肾盂造影可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手术治疗有助于肾功能恢复,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腔静脉后输尿管(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90年我院共收治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逆行造影检查5例均获明确诊断。4例手术治疗证实。作者提出:B超检查对本病的筛选和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在手术治疗方面,须在输尿管离断复位的同时切除局部长期受压的狭窄段输尿管。术中于输尿管内置双“J”内支架管有利于切口愈合及预防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9.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Gao B  Ma T  Dong K  Zhang Z  Wang W  Yao Q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36-137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平均年龄33.4岁。诊断主要依据静脉尿路造影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治疗以手术为主。除1例Ⅱ型(高襻型)未手术外,其余19例Ⅰ型(低襻型)均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切除下腔静脉后有病变的输尿管3~4cm,在无张力下进行输尿管吻合术,使输尿管恢复近于正常解剖部位的连续性。术后行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随访检查。结果肾积水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复位矫形手术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男性4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U或MRU检查诊断为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均伴有右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1月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8月,显示右肾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本组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离断成形术均获成功,该手术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术前采用B超、静脉层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和磁共振水成像(MRU)诊断先天性血管压迫致输尿管和肾积水患者19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切断腔静脉后输尿管、切除异位血管和切除受压部分输尿管后作输尿管端端吻合或肾盂整形术。结果:手术证实下腔静脉压迫致输尿管梗阻8例,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10例,左侧髂总动脉压迫致输尿管梗阻1例。术后3  相似文献   

12.
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主要症状有腰部不适、右肾绞痛、血尿等;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多可明确诊断;11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右肾切除术。结果:随访1~9年,右肾积水缓解,输尿管通畅,肾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例发现输尿管吻合口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后留置双J管,4周后拔除,上述各项检查正常。结论: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多能确诊、诊断困难时联合MRU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不主张Presman法;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开口异位的定位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输尿管开口异位患者行B超、IVU、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及MRU等检查,明确异位开口输尿管所引起肾段的侧别及位置,并手术治疗。结果:术前经B超、IVU、逆行性插管造影、膀胱镜检查确诊10例;B超、IVU、MRU检查确诊1例;1例术中发现异位输尿管侧别与术前诊断相反,因切口选择得当,得到正确处理。结论:在处理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开口异位畸形时,术前认真参考辅助检查,尽可能取得全面明确的诊断,避免造成不彻底、不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37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CM)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成人CM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9例.左侧18例,右侧10例,双侧9例.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输尿管全段扩张伴肾盂积水22例,输尿管下段扩张9例.IVU不显影或显影不清13例;同位素肾动态显像检查提示患肾不同程度损害.手术治疗34例,其中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2例.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保守观察2例.结果:随访32例,随访时间4个月~20年.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减轻29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成人CM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解除梗阻、尽量保留息肾功能,应根据输尿管扩张程度选择输尿管折叠或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吻合方法推荐Lich-Gregoir术式;肾功能良好、无明显症状者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增强扫描对异位输尿管口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统计1999—2002年收治的16例异位输尿管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为肾发育不良并异位输尿管口,6例为重肾双输尿管并异位输尿管口;影像学诊断方法有泌尿系B超、IVU、SCT增加扫描、逆行插管造影。结果:S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肾发育不良并异位输尿管口8例,5例明确诊断,其中4例IVU未显影;IVU检查重肾双输尿管6例,5例诊断,但未诊断异位输尿管口;逆行插管造影对肾发育不良并异位输尿管口检查9例,5例诊断,2例显示输尿管;B超对积水的重肾双输尿管诊断1例。结论:对于异位输尿管口的诊断,B超只能作初查,逆行插管造影是一种重要诊断手段,但单靠逆行插管造影诊断有一定盲目性,SCT效果优于IVU,尤其是对肾发育不良并异位输尿管口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近期泌尿系统结核诊治体会(附3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了36例患者的诊治体会。结果尿路刺激症状和血尿为最常见症状,分别为78%和36%。24小时尿抗酸杆菌和尿结核PCR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40%,IVU,逆行尿路造影及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8%,63%和44%。33例患者接受了肾及部分输尿管切除术,肾上盏结核病灶清除术1例,对侧输尿管膀胱吻合术1例及肾穿刺造瘘术1例。1例患者并发血行播散型结核死亡。结论尿沉渣染色查抗酸杆菌仍应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的主要方法,PCR法在结核诊断的意义尚需较长时间的验证。IVU和逆行尿路造影可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对两者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选择磁共振水成像和CT检查。对肾及输尿管结核可不做输尿管全长切除。  相似文献   

17.
髓质海绵肾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髓质海绵肾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 髓质海绵肾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绞痛、血尿及尿频。CT能早期发现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肾集合管扩张,腹部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及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可以确诊。治疗以保肾、解痉利尿、防治泌尿系感染等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