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发育不良肾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1988年至2009年我科收治的83例单侧先天发育不良肾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静脉肾盂照影和99mTc-DTPA肾脏扫描.35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39例行IVP后延迟CT检查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均行发育不良肾切除,肾切除的指征包括无功能发育不良肾脏合并临床症状55例,无临床症状的无功能多囊发育不良肾,随访不消退或增大27例,无功能发育不良肾合并肾输尿管积水1例.结果 各项术前检查中IVP后延迟CT三维重建技术阳性诊断率最高,达100%.术后病理均提示为发育不良肾脏.4例因高血压行发育不良肾切除的患儿,术后2例仍然有高血压,其他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没有恶变者.结论 儿童先天发育不良肾脏发育不良程度不一,合并畸形不同,临床表现各异.IVP后延迟CT检查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发育不良肾脏阳性率高.合并临床症状的无功能发育不良肾、多囊发育不良肾长期随访不消退者可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有明显消退的多囊发育不良可定期观察,有功能的非多囊发育不良肾可以保留.近19%发育不良肾脏可合并对侧肾脏畸形,应密切监测对侧肾脏功能及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发育不良肾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1988年至2009年我科收治的83例单侧先天发育不良肾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静脉肾盂照影和99mTc-DTPA肾脏扫描.35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39例行IVP后延迟CT检查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均行发育不良肾切除,肾切除的指征包括无功能发育不良肾脏合并临床症状55例,无临床症状的无功能多囊发育不良肾,随访不消退或增大27例,无功能发育不良肾合并肾输尿管积水1例.结果 各项术前检查中IVP后延迟CT三维重建技术阳性诊断率最高,达100%.术后病理均提示为发育不良肾脏.4例因高血压行发育不良肾切除的患儿,术后2例仍然有高血压,其他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没有恶变者.结论 儿童先天发育不良肾脏发育不良程度不一,合并畸形不同,临床表现各异.IVP后延迟CT检查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发育不良肾脏阳性率高.合并临床症状的无功能发育不良肾、多囊发育不良肾长期随访不消退者可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有明显消退的多囊发育不良可定期观察,有功能的非多囊发育不良肾可以保留.近19%发育不良肾脏可合并对侧肾脏畸形,应密切监测对侧肾脏功能及血压.  相似文献   

3.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常规X线检查包括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排空后膀胱尿路造影。正确评价其诊断作用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资料及方法1984年6月1日至1985年4月15日就诊的放射学检查及临床表现认为是泌尿系感染患儿,首选肾超声检查。大多数病例于抗炎治疗后4~6周做IVP及排空后膀胱尿路造影,间歇期给预防量药物,造影前后做尿细菌培养,以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26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126例均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一期治愈124例,2例术后10d试行夹管后感腰部胀痛、发热,予带管持续引流.延期3周拔除肾造瘘管,痊愈出院。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B超及IVP.均提示患肾形态缩小,肾实质厚度增加,造影剂显影和排泄状况好转。结论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通过B超、IVP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设计合理,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99mTe-DMSA用于诊断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开口异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运用影像学手段诊断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经验,探讨这一疾病的最佳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开口异位的病史资料,比较各类影像学检查对异位肾诊断之优劣。结果 14例患儿异位开口位于阴道12例,膀胱颈2例。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B超发现异位肾的阳性率为35.7%(5/14)、IVP18.2%(2/11)、CT0%(0/2)、MR100%(2/2)、而^99mTe—DMSA为100%(9/9)。结论 肾组织对放射性核素^99mTe-DMSA极为敏感,通过该检查能发现绝大部分发育不良的肾组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诊治体会(附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0例,男3例。年龄2~14岁。合并肾位置异常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5例,双侧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积水3例,膀胱输尿管返流(VUR)1例。对侧重复肾并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B超检查21例,IVP检查22例,输尿管逆行造影4例,膀胱镜检查10例,CT检查13例,VCU检查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19例;输尿管囊肿电切开窗1例;对侧重复肾切除2例;膀胱输尿管再吻合1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漏尿、发热及尿路感染等症状消失。结论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单侧肾发育不良常合并输尿管末端及对侧肾脏病变。治疗上主要是切除发育不良的肾。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诊断先天异位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病6例,均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6例病变均为单侧。男1例,女5例;年龄2岁至6岁。初诊以自幼起除正常排尿外有滴尿、湿裤为主诉。6例均作IVP检查,1例示肾轴旋转并肾发育不全,其余均未显影,5例作CT检查,肾缺如3例;肾发育不良且移位2例,其中3例作同位素检测,异位肾功能差2例,异位肾无功能1例。6例均作普通B超检查未探及患肾。利用彩色多普勒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6月-2007年9月60例经手术治疗的小儿重复肾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6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55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5例.60例患儿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均提示重复肾,其中2例上下肾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进一步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诊断下肾部膀胱输尿管返流、下肾部输尿管膀胱交接部梗阻各1例.结果 重复肾畸形患儿60例均行手术治疗,行上肾部切除及其输尿管切除58例,重复肾并上下肾部积水手术2例,其中1例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上肾部及其输尿管切除,术后输尿管囊肿萎陷,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解除,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IVP,下肾部肾盏杯口清晰,无肾积水,肾功能良好,疗效满意;另1例为下肾部输尿管返流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输尿管囊肿切除,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6个月复查排尿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输尿管返流消失,排尿正常,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术前诊断不明或误诊的原因多系患儿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相类似而误诊为其他疾病,应强调对可疑征象的辅助检查.如重复肾畸形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童肾积水最常见的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teropelvic junction,UPJ)狭窄,表现为肾盂肾盏扩张积水。临床上对儿童肾积水的诊断依赖于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MR尿路成像(MR urography,MRU)、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核素扫描(SPECT肾动态扫描)等多种影像学检查。不同医疗机构设备和技术不尽相同,目前诊断儿童肾积水主要有超声+IVP+MRU、超声+CTU、超声+SPECT+MRU等几种影像学检查组合。本文就儿童肾积水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最佳组合方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肾双输尿管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性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重肾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8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5例;上肾积水2例,下肾积水5例,上下肾积水1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5例重肾Y型输尿管。结果 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因肾实质薄无功能行上肾切除术,下肾积水伴上肾输尿管膨出症1例行上肾切除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1例下肾积水因临床症状轻微,IVP示积水半肾的肾盏变钝不明显,未行手术门诊随诊。5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行上肾盂与下输尿管吻合,下肾积水3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吻合 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上下肾均积水行上下肾盂吻合 下肾盂成形术。术后3~6个月复查IVP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 重肾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发病率很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或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息肾功能、形态而定,如息肾功能严重受损,行患肾切除,反之,根据积水的部位、输尿管的形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肾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6月2006年6月间66例肾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就诊年龄1个月~15.8岁,平均4.8岁,男20例,女46例,左侧38例,右侧2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正常分次排尿同时有排尿间滴尿,B超检查可以确定发育不良肾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合并的其他畸形,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多表现为患侧肾不显影、患肾无功能,65例患儿接受了发育不良肾及输尿管切除术,1例患儿因患侧肾与对侧正常肾融合而接受了患侧输尿管切除术,其中经腹腔镜切除32例,术中见发育不良的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术后绝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超声结合静脉尿路造影是诊断肾发育不良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有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肾发育不良的患儿,肾和输尿管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肾发育不良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16例小儿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结果 一侧重复肾上肾段输尿管开口9例,其中7例行重复肾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2例行异位输尿管与膀胱抗反流移植术;单侧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7例,均行患肾及输尿管切除术;16例术后滴尿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IVP与B超检查相互补充,有助于异位输尿管开口的定侧及手术进路,手术方法依双肾功能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99m)Tc-DMSA肾静态显像方法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儿童上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明确诊断为泌尿道感染的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99m)Tc-DMSA肾静态显像、B超及DW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3月龄至16岁,2岁以内的患儿15例(30.6%)。明确诊断泌尿道感染的49例患儿中经~(99m)Tc-DMSA肾静态显像检查,结果正常42例(85.7%),异常7例(14%),共7个肾有肾脏损害,其中6例(12%)6个肾呈急性肾盂肾炎改变, 1例(2%)1个肾有肾瘢痕形成; 49例患儿经DWI检查,结果46例(93.8%)正常,3例(6%)3个肾发现肾脏损害,均表现为肾炎改变。49例确诊为泌尿道感染患儿中,有1例(2%)经B超检查发现肾脏病变。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统计分析,DMSA及DMSA联合DWI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P均0.05)。~(99m)Tc-DMSA肾静态显像联合DWI检查共9例(18%)患儿为上尿路感染。结论~(99m)Tc-DMSA肾静态显像联合DWI检查可提高儿童上尿路感染的诊断率。DWI检查可作为上尿路感染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3岁5个月,因发现排尿异常2年9个月入院.入院前5个月当地医院cT检查示右肾异位且发育不良、左肾旋转不良;静脉肾盂造影(IVP)示左肾重复畸形并输尿管开口异位、右肾区未见肾影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99mTc-DMSA肾静态显像方法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儿童上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明确诊断为泌尿道感染的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99mTc-DMSA肾静态显像、B超及 DW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 20例,年龄3月龄至16岁,2岁以内的患儿15例(30.6%)。明确诊断泌尿道感染的49例患儿中经99mTc-DMSA肾静态显像检查,结果正常42 例(85.7%),异常7例(14%),共7个肾有肾脏损害, 其中6例(12%)6个肾呈急性肾盂肾炎改变, 1例(2%)1个肾有肾瘢痕形成; 49例患儿经DWI检查,结果46例(93.8%)正常,3例(6%)3个肾发现肾脏损害,均表现为肾炎改变。49例确诊为泌尿道感染患儿中,有1例(2%)经
B超检查发现肾脏病变。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对比统计分析,DMSA及DMSA联合DWI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P均<0.05)。99mTc-DMSA肾静态显像联合DWI检查共9例(18%)患儿为上尿路感染。 结论 99mTc-DMSA肾静态显像联合DWI检查可提高儿童上尿路感染的诊断率。DWI检查可作为上尿路感染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夺院收治的3例Y形输尿管病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1例。结果3例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中,1例为左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狭窄,Y形输尿管汇合于近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处。行下肾部肾盂与上输尿管端侧吻合术。1例为有不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有膀胱输尿管返流Ⅲ~Ⅳ级,Y形输尿管汇合于输尿管中下段,行有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为左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狭窄,Y形输尿管汇合于输尿管中部,行下肾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发病率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DR或CT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患肾功能、形态等多种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19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例中,6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解剖结构及处理方法等.结果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190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6例,占3.16%.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 d至3岁7个月,平均13.8个月.围产期行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4例,泌尿系感染1例,腹部包块1例.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3例为重肾Y型输尿管,其中1例为右重肾Y型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下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病例中,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2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端侧吻合+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B超、IVP及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应根据患儿肾功能及解剖异常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的重度肾积水胎儿出生后围新生儿期的诊断、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新生儿期入院的肾积水患儿7例进行分析,超声提示存在4级肾积水,行IVP或ECT 及 MRU检查后提示重度UEJ0肾积水.6例直接行离断式肾盂成型术(Anderson-Hynes术).另1例行肾穿刺造瘘术.引流38 d后再行肾盂成形术.结果 7例患儿均无近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尿常规未见明显泌尿系统感染.超声提示肾盂分离值较术前明显改善,肾皮质厚度较术前增厚.结论 肾积水围新生儿期手术治疗安全而有效,新生儿重度肾积水,明确诊断即可积极手术治疗,以保存患肾功能.超声检查对于肾积水患儿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总结1990年8月-2003年7月收治的5例XGP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的资料。结果患儿长期发热5例;腹部痛性包块、贫血、血WBC升高、血沉加快5例;尿WBC异常4例;尿培养变形杆菌1例;B超5例提示增大的肾区内回声不均,或回声紊乱;IVP3例显示患肾不显影;CT4例显示患肾存在多发性低密度影。结论患儿如有发热、腹部痛性包块、贫血、血沉加快、尿WBC异常、尿培养阳性、结合CT提示熊掌征,有助于XGP的术前诊断。外科手术和抗感染是XGP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420357 肾穿刺在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方利君等上海医学7(10):563~567,1984作者对50例不同类型的肾脏病患者进行了肾活组织检查,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4~7岁10例,8~13岁40例。方法:一般多为右肾,使用 X 线静脉肾盂造影(IVP)定位。常规仰卧位摄片上所选的穿刺点上移一个锥体水平,作为实际穿刺点。采用国产的 Manghini式针,以抽吸法获取肾组织。成功率为92%。结果:将临床表现分为三大组: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和其他。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为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