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关药物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症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随着血小板成分输血的开展,血小板输血反应日渐增多,特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症(PTR),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据有关报道,其发生率为30%~70%。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接受充足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处于血小板治疗不应性状态,即患者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明显改善。原因主要由①免疫因素:HLA抗体和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②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脾肿大、DIE和药物因素等引起。据报道:HLA抗体阳性患者中有30%发生输注无效,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占2.7%。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小板成分输血的开展,血小板输血反应日渐增多,特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症(PTR),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30%~70%。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接受充足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处于血小板治疗不应性状态,即患者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明显改善。原因主要有免疫因素:HLA抗体和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脾肿大、DIC和药物因素等引起。据报道嘲:HLA抗体阳性患者中有30%发生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血液病及肿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114例患者(577次)按血小板输注次数进行分组,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输注血小板1~2次有效率为94.3%,3~5次有效率为81.8%,5次以上有效率为48.0%。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下降,不同输注次数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组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采血小板输注对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有积极作用,反复输注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困扰临床。引起PTR的原因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主要是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骨髓移植(BMT)、脾肿大、药物影响等。针对PTR的原因可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免疫因素的影响可以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ABO和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解离HLA抗原的血小板.对血小板表面HLA抗原进行化学修饰,紫外线照射血小板,给受者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避免非免疫因素,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发热、感染、DIC、去除药物影响等,脾大患者必要时切脾。  相似文献   

5.
在多次输血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30%~70%可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血小板输血紫瘢(PTP),导致PTR主要有两大原因:(1)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多发生在脾肿大、发热、感染、出血和DIC患者中;(2)免疫性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ITP等)导致血小板寿命显著缩短,很快被破坏。输注1h后血小板回收率为0。甚至比原来更低。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笔者应用微柱凝胶法对血小板同种抗体进行筛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1血小板输血的免疫学问题——血小板抗体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据报道,在多次输血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30%~70%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血小板输血紫癜(PTP)[1]。导致PTR主要有两大原因:①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多发生在脾肿大、发热、感染、...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减少患者中30%~70%/5在多次输血后可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其主要原因包括非免疫因素(如发热、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脾肿大及应用药物等)和同种免疫因素(同种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膜结构的破坏)。如何解决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发生PTR是近年来输血医学  相似文献   

8.
PRA检测在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LA抗体特异性(PRA)检测在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例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PRA,给予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分别输注CDC交叉配型血小板与随机供者血小板,检测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PPR),比较两种血小板输注患者PPR的差异,探讨患者PRA水平与PPR之间的关系,动态观察27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后PRA水平的变化。结果:36例患者的HLA抗体阳性率为72.2%。采用CDC交叉配型法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24hPPR平均值(9.65、45.44)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C交叉配型法与随机供者血小板输注法血小板输注24hPPR平均值(45.44VS12.35)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C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供者随患者PRA水平升高而减少。连续跟踪27例患者的PRA水平变化,发现有59.26%(16/27)的患者PRA水平无改变,29.63%(8/27)的患者PRA水平降低,11.11%(3/27)的患者PRA水平升高。结论: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CDC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可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对于需长期输血的PRA高水平患者来说,要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需要做大量频繁的交叉配型实验。PRA水平影响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血效果。PRA检测为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选择正确的血小板输注方案及预测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有意义。由于输注血小板后,患者PRA水平可随时间而改变,需要监测患者PRA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与配合性输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主要原因,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用以提高输注疗效。方法对多次输血患者于输血前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值,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判断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者,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对配合性输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78例多次输血患者发生PTR共88例(31.7%);88例PTR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67例(76.1%);67例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成功3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32例,有效率达86.5%。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性因素,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方法观察70例患者的16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18.5%,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36.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7.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为23.1%。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