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近5年间收住的18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术后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合并脑梗死与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患者年龄、手术方法、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脑疝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原发病的同时,应当警惕脑梗死的出现,针对各种相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纳洛酮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丙泊酚麻醉,术后观察组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症状、ET、GC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及心率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T含量增加,GC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明显降低颅脑手术丙泊酚麻醉患者血ET,改善术后脑水肿,减轻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溶栓等措施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及观察疗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刘作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24-1224
目的:观察不同损伤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智测成绩的差别。方法:93例近期住院的脑外伤患者出院前接受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结果:轻度脑外伤组(GCS评分13~15分,45例)的WAIS—RC的智测成绩总分及各分项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中、重度脑外伤组(GCS评分≤12分,48例)(P均〈0.05-0.01)。结论:损伤程度不同的颅脑外伤患者智测成绩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体疗法通过提高脑灌注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东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平衡液+胶体液+脱水剂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剂。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脑灌注压(CPP)、GCS评分并进行比较,评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液体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平均CPP升高了(10.80±4.84)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平均CPP升高了(7.13±3.29)mm Hg。两组治疗后CPP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PP[(70.13±4.52)mm Hg]高于对照组[(66.47±3.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60±1.35)分,对照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13±0.64)分。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PP,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心综合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0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3周内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ME)监测,其结果与患者伤情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伤情按GCS评分标准,入院时分为3组:GCS3分组、GCS4-5分组、GCS6-8分组。预后采用1个月时病人GOS评分标准,分为:①死亡组;②预后差组(包括重残、植物生存);③预后良好组(包括良好、轻残)。结果GCS3分组、4-5分组与6-8分组三组间ME值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分组与6-8分组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越低,ME值含量越高。1个月时,死亡组、预后差组及预后良好组3组间ME值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预后良好组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E值含量愈高,预后愈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ME值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与GCS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住院病人(肺部感染发生时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小于等于8)按GCS评分分为3-5分(特重型(6-8分(重型)二组进行临床和胸片观察,结果3-5分组:肺部感染1周内得到有效控制和未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42.85%和80%,6-8分组:肺部感染1周内得到有效控制和未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15.63%和77.78%;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的预后与GCS评分显著相关(P<0.05),肺部感染未得一有效控制病人的预后与GCS评分不相关(P<0.05),结论:重型颅型损伤并发肺部感染1周内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的GCS评分越高,其生存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0.
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必存注射液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人数、觉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的COS评分、病死和植物状态人数之比,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清醒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明显缩短(P〈0.05),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果表明:早期行必存注射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可能与必存具有清除自由基、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状态、减少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