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LDLR缺如,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过量的LDL-C沉积于细胞中,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本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血LDL-C水平增高、黄色瘤、角膜弓和冠心病,主要是血胆固醇升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对FH有效的预防重点是查出携带者,早期治疗,对家系成员进行婚育指导,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检测。  相似文献   

2.
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2例及家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的临床及遗传特征。方法对2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患者进行家系分析,检查了患儿及其直系亲属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等血脂情况,并通过重组DNA技术检测患者基因异常情况。结果2例先证者自幼出现皮肤黄色瘤,例1患者有角膜环。2例患儿及父或母TC、LDL-C或TG升高。其家系中有高血压或高血脂或猝死者。基因检测发现患者第19号染色体的外显子有基因突变。据临床特点、血脂情况、基因检测可确诊为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其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结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黄色瘤及血清TC、LDL-C升高是其临床特征,该病为基因突变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缺陷所致的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主要功能是摄取血中的胆固醇至细胞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缺陷有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不同突变可突变可造成受体的不同缺陷,故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进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5.
刘军  刘芳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2):133-137
目的 对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庭成员进行医学外显子测定,揭示分子病因。方法 先证者4岁,女孩,因皮肤肌腱多处大小不等黄色瘤、高血浆总胆固醇(TC) 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诊,随后检测发现先证者父母、弟弟均有不同程度的高TC和LDL-C。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了医学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最后对先证者姐姐和弟弟进行了相关位点验证。结果 先证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有 2个杂合突变:(1)c.727T>A(编码区第 727 号核苷酸由胸腺嘧啶变异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 p.C243S(第 243 号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异为丝氨酸),经家系验证分析,该突变源自父亲,母亲该位点无变异。对先证者姐姐和弟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弟弟该位点同先证者父亲为杂合变异,先证者姐姐该位点无变异。(2)c.1003G>T(编码区第 1003 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 p.G335C(第 335号氨基酸由甘氨酸变异为半胱氨酸),经家系验证分析,该突变源自母亲,父亲该位点无变异。对先证者姐姐和弟弟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姐弟俩该位点均无变异。上述两个突变经蛋白功能预测软件预测为有害,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对LDL-R蛋白功能造成影响。结论 LDL-R基因c.727T>A 和c.1003G>T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脂蛋白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长期暴露于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下,FH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基因检测对FH的诊断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检测对FH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FH的诊断筛查、治疗方案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纯合子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在这个包括48名成员的家系中,16例患者有高胆固醇血症。提取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对患者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poB100基因Q3500R位点并进行测序,确定有无常见突变,同时对包括患者在内的48名成员针对与PCSK9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位点D1S417,D1S2797,D1S2890以及与LDL-R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位点D19S221,D19S394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核苷酸序列分析未发现ApoB100基因Q3500R突变,数个常见的与LDL-R基因或PCSK9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多态位点与此FH无连锁。结论:对该FH家系,未发现常见的ApoB100突变,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未发现与LDL-R基因,PCSK9基因连锁的多态性存在。是否存在新的突变基因,尚需下一步通过全基因组扫描验证。  相似文献   

8.
吴轲  张俊松  邓节喜 《医学争鸣》2007,28(18):1642-1642
1 临床资料 男,43岁.因劳力性胸闷、胸痛2 a,全身多发性结节20余年于2006-12-20入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患者15岁时出现双侧肘膝及踝关节突起约黄豆大小深黄色皮疹,无触痛,轻度瘙痒,3 mo后皮疹波及肩背、臀、双侧眼睑及肘膝关节附近.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lerolemia,FH)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临床特点是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心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FH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肌腱或皮肤黄色瘤、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是FH的致病基因之一。PCSK9通过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肝脏降解,从而间接调节LDL-C水平。PCSK9基因突变可分为失功能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是目前降脂药物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在临床研究和家系调查的基础上,培养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放射性配体结构受体分析技术研究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果: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低密度脂蛋白的高亲和性结合为正常人的78.2%,高亲和性内移和降解则分别为正常人的3.6%和1.7%。结论:本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的发病机制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内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及早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基因检测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2例患者基因检测均为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发现三...  相似文献   

15.
杨恩普  刘曦  邓辉胜  晋军  余洋 《重庆医学》2023,(8):1230-1235+124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其最主要的特征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出生之后就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从而提高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早发的风险。这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在传统的降脂疗法(LLT)基础上,随着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FH患者血浆LDL-C水平得到进一步控制。尽管近年对该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大量患者无法达到治疗目标。本文从FH的特征、国内外指南及患者治疗现状入手,围绕PCSK9、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等其他潜在的治疗靶点,对FH患者目前应用及尚在进行研发的降脂疗法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 为提高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治水平,特对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24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5-60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各项检查及血管造影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患者为21岁男性,临床表现为黄色瘤、早发冠心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查结果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结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早期发现和预防很关键,可避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从指南看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管理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严重危害心血管健康的脂代谢显性遗传疾病,本文介绍了FH的病因、常用诊断标准和现有的诊断率以及国际上针对FH发布的最新指南,同时概述了我国在FH方面发布的指南及制定的诊断标准,总结了目前FH主要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FH治疗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得到的启示,以期能早期发现FH患者并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2岁.患儿7个月大时发现臀部有一约2mm×3mm大小黄色丘疹,外院查血脂增高,约3个月后局部皮疹逐渐增多增大.3岁时在本科检查皮肤病理提示:可见大量泡沫细胞.6岁时,皮损在全身多处出现, 7岁时在本院"高血压内分泌科"行降脂治疗.近1年来,全身皮损增多增大,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是脂质代谢通路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基因突变导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所致。FH的危害远高于普通的高胆固醇血症,其中纯合型FH可导致患者在20岁之前就会发展成冠心病,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杂合型FH患者若不进行及时治疗,通常男性在55岁之前,女性在60岁之前会发展成冠心病。未进行他汀治疗的FH患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13倍甚至更高。我国杂合型FH患者预计有260~650万例。尽管他汀类药物等降脂治疗已明确能延缓或防止FH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由于很多患者在早期不知道自己患FH,或是知道血脂异常但不了解此病危害,导致大量患者治疗延误,往往直到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才开始降脂治疗,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梳理了FH流行病学、遗传学研究的进展,指出采用适当的筛查手段在中国开展血脂筛查,并对可能的FH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尽早发现及精准管理高风险患者是改善FH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