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众所周知,高血脂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但高血脂本身对脑电功能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对56例高血脂“健康”体检者的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血脂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对大脑皮层神经电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在脑电图学上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肉眼分析的主观性干涉,使脑电图的结果能用定量数字进行表达。因此在脑电图肉眼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定量分析,必然会进一步提高脑电图的诊断水平。然而,脑电图定量分析技术有许多表达方法,各种表达方法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因此了解它们的长处和不足,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使用相应的脑电图定量分析方法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可卡因戒断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 大鼠体内植入无线发射器,用药前、停药第1 d(急性)、8 d(亚急性)、14 d(亚慢性)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波24 h。结果: 停药第1 d睡眠觉醒周期上升(P<0.05)。停药第8 d夜晚和白天,非快动眼睡眠(NREM)增加(P<0.05),快动眼睡眠(REM)下降(P<0.01);停药第14 d,NREM睡眠夜晚显著增加(P<0.01)而白天仅略加强,白天和夜间REM睡眠均明显下降(P<0.01)。停药期间白天和夜间总睡眠无明显变化。整个实验期间,NREM、REM睡眠和觉醒状态的δ、θ 和α脑电功率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可卡因戒断所致睡眠障碍主要由于快、慢波睡眠间而非睡眠与觉醒间异动。急性戒断造成睡眠觉醒间转换异常,而睡眠结构失调则发生在亚急性和亚慢性戒断期间。  相似文献   

4.
对2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扁桃体摘除术前1天,术后1、4和7天的脑电功率谱地形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扁桃体摘除术后1天、4天慢波(θ、δ波)功率值显著增加,术后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提示了解扁桃体摘除术后短暂性淋巴郁滞所致的脑功能障碍,脑电地形图可能是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32例均属美国麻醉协会分级为1级(心功能良好),拟行择期非心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三组,通过脑电功率谱观察笑气的麻醉作用,结果表明,脑电功率谱及边缘频率(SEF)的应用可较好地评价麻醉深度,帮助了解不同麻醉药对大脑皮层的抑制特点。提示用N2O为辅助麻醉药时应适当提高吸入性麻醉药的浓度才能保证适宜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6.
对13例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占位病病人的脑电功率谱及头形地形图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地形图诊断颅内占位病变确具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图像直观明确的优点。提出相对地形图的计算和成象方法,并于绝对地形图作了对比分析,显示相对地形图在诊断颅内占位病变中无论在灵敏度及定位准确性方面均略优于绝对地形图。  相似文献   

7.
大鼠额叶皮质损害的脑电功率谱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组、假损害组和损害组。采用机械抽吸法制作大鼠右侧额叶皮质损害模型。对各组大鼠分别进行脑电功率谱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正常大鼠和假损害大鼠两侧大脑半球δ、θ、α和β频段相对功率值相近似(P>0.05),DT/AB值(即δ+θ/α+β的绝对功率值之比)也相似(P>0.05),功率谱曲线两侧基本对称。额叶皮质损害大鼠损害侧δ、θ频段相对功率值较健例显著增高(P<0.05),α、β段相对功率值较健侧显著降低(P<0.05);DT/AB值较健侧显著增加(P<0.05),功率谱曲线两侧明显不对称。额叶皮质损害后3天、2周、4用及8周功率谱分析结果无明显不同。形态学观察证实额叶皮质存在缺损区不因时间延长而自行修复.额叶皮质损害出现的脑功能障碍及损害区形态变化均不能自行修复,表明功能效应和形态结果相一致,提示脑电功率谱分析可作为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评价脑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集受试者脑电并进行分析,进而研究观看3D影像所致不适感反映在脑电中的特征信息,探讨脑电的功率谱特征与3D影像所致不适感之间的关联。采用2D和3D对比的方法,采集受试者观看2D影像和3D影像前、中及休息一段时间后的脑电,对两种观影条件下各时段的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及重心频率计算,进行统计学t检验,并设计主观感受信息问卷,作为脑电结果的对照分析。观看3D影像组的脑电功率谱在整个脑区都比2D影像组低,其重心频率在额叶区也较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休息后两者的脑电功率谱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观看2D影像和3D影像均使主观感受信息的得分降低,且3D降低更多,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电功率谱及重心频率与观看3D影像所致不适感有较强的相关性,相比于观看2D影像、观看3D影像时脑电功率谱及重心频率降低,其所致不适感通过主观感受问卷也可体现。脑电功率谱特征结合主观感受信息的分析,为研究评价观看3D影像所致感的指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甲亢患者进行脑电功率谱的定量研究以观察甲亢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分析技术检测患者脑电功率谱,并测定血清T3、T4水平,结合病程综合研究。结果:甲亢患者脑电θ相对功率和(δ+θ)/(α+β)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α1+α2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清T3、T4恢复正常,但θ频段相对功率仍高于正常;甲亢患者的病程长短和血清T3、T4水平的增高与脑电功率谱的异常有密切关系。结论:长期的高甲状腺素水平可致脑机能损害;脑电功率谱可定量显示甲亢病人脑机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睡眠自动分期计算复杂度较高,且需大量数据支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谱密度和随机森林的自动睡眠分期方法,先提取脑电信号6种特征波(K复合波、δ波、θ波、α波、纺锤波、β波)的功率谱密度作为特征,然后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实现5种睡眠状态(W、N1、N2、N3、REM)自动分类。采用Sleep-EDF数据库中健康受试者整晚睡眠脑电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对比了使用不同输入通道脑电信号(FpzCz单通道、Pz-Oz单通道、Fpz-Cz+Pz-Oz双通道)、不同分类器(随机森林、自适应增强、梯度提升、高斯朴素贝叶斯、决策树、K近邻)、不同训练集与测试集划分方法(2折、5折、10折交叉验证及单个受试者)对分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Pz-Oz单通道脑电信号和随机森林分类器时效果最好,无论怎样变换训练集与测试集,分类准确率都达到90.79%以上,总体分类准确率、宏观平均F1值、Kappa系数最高分别可达到91.94%、73.2%、0.845,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且不易受数据量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已有研究相比,该方法分类准确率更高、实现更简单,适用于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SC)和抑郁症患者(DP)的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深入比较该指标在两种疾病人群中的表现,探究这一指标对两种疾病大脑异常情况的反映。 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各100例(男:50,女:50),采集睁眼、闭眼两种状态下的静息态脑电数据;对脑电信号进行信号预处理,并通过独立成分分析实现伪迹校正;基于Welch变换进行功率谱分析,归一化后利用相对功率计算脑电的功率谱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段,对该指标做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在任意相同状态下,精神分裂症组的组平均功率谱熵在每一导联上都低于抑郁症患者组(导联平均功率谱熵:闭眼状态下,SC:1.26; DP:1.32;睁眼状态下,SC:1.33; DP:1.37),且在多数导联上差异显著(P<0.05);对于两组被试,其闭眼状态下的功率谱熵均分别低于睁眼状态下的功率谱熵;对于功率谱熵从睁眼状态至闭眼状态的减少量,两组被试在Fp1、Fp2导联存在显著差异(P<0.05)(Fp1:SC为0.08,DP为0.02;Fp2:SC为0.09,DP为0.02);在睁眼状态下,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大脑左右半球功率谱熵的不对称性存在差异,精神分裂症组表现出更广的不对称性(呈显著不对称性的电极对:SC有4对,包括F3-F4、O1-O2、F7-F8、T5-T6;DP有2对,包括P3-P4、F7-F8);闭眼状态下二者的不对称性均只显著体现在F7-F8、T5-T6导联(P<0.05)。 功率谱熵这一指标能够敏感直观地描述功率谱的分布情况与不规则程度,进而反映脑电信号的复杂程度以及个体大脑活跃程度。该指标能够作为一项有效参考,反映两种疾病人群在静息态下大脑活动的差异,并有望用于区分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脑电图主频率一般应在α或β频段,这是临床上早已明确的指标。在脑电图有相关函数分析的许多研究中也已发现主频率的迁移乃是脑功能不良的表现之一。从  相似文献   

13.
诱发脑电在临床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是基于波形的时间分析方法,但脑电时间-空间相结合分析的方法比单纯利用时间波形分析的方法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目前比较常用的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有微状态,频域和自相干的分析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过度换气(HV)对常规脑电图的压缩谱阵(CSA)的影响。方法:对30例正常人常规HV前、中、后各1min的脑电图进行CSA分析。结果:HV前枕区主频谱峰较额区为快,波幅较高。HV中谱阵主峰解体、增强、减弱或不变,整个主峰频率有左移倾向,年龄越小改变越明显。结论:CSA能充分地实时显示常规HV前后脑电功率变化的特点,并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细胞移植的安全有效靶点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脑内是否存在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点或区域,以最大限度对神经网络发挥良性影响进而修复,是研究先行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细胞移植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理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方法:2003-05/2009-01共有631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接受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嗅鞘细胞移植,其中609例资料齐全,男392例,女217例;年龄1.2~84(42.87±19.64)岁,病程0.4~35(5.11±5.46)年。疾病分布:肌萎缩侧索硬化432例次、脑性瘫痪110例次、多发性硬化25例次、共济失调12例次、多系统萎缩7例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6例次、持续性植物状态6例次、痴呆2例次、脑缺氧后遗症2例次、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例次、非特异性脑炎后遗症2例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核黄疸后遗症1例、皮质基底核变性1例。患者来自75个国家或地区。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随访2~8周,平均4周,609例次中526例次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6.37%,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改善率为87.96%。脑性瘫痪改善率为82.7%,特别是4例伴有癫痫者,术后发作明显减少。共济失调改善率为83.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改善率为83.3%。围手术期出现不良事件共33例次,发生率为5.4%,主要为术后头痛、发热等,多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大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客观存在,在该点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改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延缓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42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和红细胞压积在口服脑脉通前后的变化,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平  何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6):324-325,323
探讨健康人吗氯贝胺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定量脑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12例受试单次口服吗氯贝胺300mg,分次取血测定血浆浓度。同时测定服药前后定量脑电图改变。吗氯贝胺的消除半衰期1.85±0.55hr;达峰时间(Tpeak)1.35±1.10hr;峰浓度(Cmax)2840±685μg/L;血浆清除率(CL/F)30.78±9.17L/hr。服药后定量脑电图的Alphal频段相对功率谱增加,而Beta2频段,Delta频段某些导联相对功率谱下降。药物达峰时间与峰浓度与脑电图改变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以绝对功率作为测量指标,观察重度抑郁发作患者和正常对照脑电图特征的差异,探讨脑电特征的差异在重度抑郁发作诊断中的价值。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选择来医院就诊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年龄18~59岁,性别不限,一年之内起病,未经精神科系统治疗(抗抑郁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诱发脑电信号比自发脑电信号的幅度小得多 ,传统的叠加平均方法提取诱发脑电信号需要大量的重复刺激 ,如何通过少量的刺激次数来获取诱发脑电信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抗交叉串扰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来提取诱发脑电信号 ,同时引进滤波技术并结合常用的叠加技术 ,使提取诱发脑电信号所需的重复刺激次数大幅减少 ,仿真实验说明 ,该方法只需数次甚至单次刺激便可提取相当完好的诱发脑电信号  相似文献   

20.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已成为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新手段,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然而,tDCS治疗脑卒中的神经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纳入了30例大脑左侧受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DCS真刺激组(15例)和tDCS伪刺激组(15例)。采集两组受试者刺激前、后的静息态脑电(EEG)信号,分析对比刺激前、后EEG信号δ、θ、α和β频带的功率谱密度差异,并计算了δ/α功率比值(DAR)。结果发现,真刺激后δ频带能量在左颞叶区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α频带能量在枕叶区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θ和β频带能量在整个脑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伪刺激前、后δ、θ、α和β频带能量在整个脑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一方面,真刺激后脑卒中患者的DAR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伪刺激后DAR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tDCS治疗脑卒中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