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前列腺切除标本行HE染色病理报告为腺癌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结果 :7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检出腺癌 5例 ,随访半年至 3年 ,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偶发性前列腺癌 ,术后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可提高生存率 ,减少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
庄泽平 《华夏医学》2005,18(3):394-395
目的:提高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而病理检出前列腺癌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术后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随访10个月至8年,1例失访,2例于术后21个月、32个月死于广泛转移,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2例无瘤生存。结论:对前列腺偶发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偶发前列腺癌 11例 ,均为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 ,5 3~ 76岁 ,平均 5 9 5岁。其中高分化腺癌 4例 ,为A1期 ;中度分化和低分化腺癌 7例 ,为A2 期。 6例在病理确诊后施行了双侧睾丸切除术 ,5例间断服用磷酸雌二醇氮芥和氟他胺。 5例行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查 ,均为阴性。 3例PSA检查均小于 10ng/ml。11例中 10例随访 6个月~ 11年。双侧睾丸切除术 6例中 1例术后 5年死于骨转移 ,5例术后 2 2个月至 8年仍存活 ,未手术者中 1例死于骨转移 ,1例死于内脏转移 ,2例术后 18个月至 2年仍存活。讨 论 前列腺偶发癌首例报道见于 19…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偶发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982年~1998年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及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726例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为22例,检出率为3.3%。其中A1期6例,A2期16例。高中分化腺癌占77.2%。病理学特征为在增生组织中存在单个或多个腺癌病灶。癌灶与增生组织分界不清,多数可见不典型增生。治疗: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3年存活率为90%(20/22)。结论:偶发癌检出率低于国内其他报道。通过病理资料观察,提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可以使其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偶发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我院 1986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共检出偶发前列腺癌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1例 ,年龄 5 3~ 76岁 ,平均 5 9.5岁。经耻骨上或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 389例 ,偶发前列腺癌 11例 ,均为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癌灶。其中高分化腺癌 4例 ,为 A1 期 ;中度分化和低分化腺癌 7例 ,为 A2 期。 6例在病理报告后施行了双侧睾丸切除术。另 5例间断服用磷酸雌二醇氮芥和氟他胺。5例作了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查 ,均为阴性。3例 PSA检查均小于 10 ng/ m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总结11例均经过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明确诊断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个月至6年,死亡2例,病变进展3例,病变稳定6例.结论 BPH的手术治疗并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BPH术后Pca的主要方法,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是治疗BHP术后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总结11例均经过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明确诊断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死亡2例,病变进展3例,病变稳定6例。结论BPH的手术治疗并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BPH术后Pca的主要方法,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是治疗BHP术后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s,LC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LC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9岁,平均59岁。常见症状为阴囊肿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片状分布的大的多角形细胞,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或者卵圆形,可见一个或多个核仁,未见Reinke结晶。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a-inhibin、Melan A、Calretinin等。6例患者中5例行根治性切除,另1例因前列腺增大行前列腺及睾丸切除术。4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睾丸LC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以良性为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赖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化学染色。治疗主要采取睾丸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偶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2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中,经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11例;病理分期A1期7例,余为A2期。所有患者均采用去势加女性激素治疗。结果 2例A2期、1例A1期患者术后10~30个月出现癌转移;因癌转移死亡2例。结论 偶发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A1期患者应首选去势加女性激素治疗,对A2期患者以前列腺癌根治术为主  相似文献   

10.
54例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于1990~1997年共收治前列腺癌患者5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年龄65~78岁,平均73岁,病史2~4年。症状:尿频、尿痛、排尿不畅40例,血尿6例,伴急性尿潴留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38例,开放手术6例,标本病理诊断前列腺癌,10例术前诊断前列腺癌。2 临床分期根据Jewett临床分期法,综合直肠指诊、B超、膀胱尿道镜、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实验室检查或CT及ECT检查。确定A期34例,B1期10例,B2期6例,C2期2例,D2期2例。3 治疗与结果临床确诊后首先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口服雌激素类药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7.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