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蓠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黄疽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予甘草酸二铵治疗,治疗组另服加味茵陈蒿汤。结果经治30d,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邓存国 《中医杂志》2008,49(12):1137-1137
答:黄疸型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其发病多以时邪、湿热之邪外袭,郁而不达,内阻中焦,湿热交蒸,累及肝胆,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循常道,浸渍肌肤而发病.  相似文献   

3.
黄芪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蔡林光急性黄疸型肝炎(简称急黄肝)、其病理机制是湿热互结,肝胆失疏。其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舒肝理气。一般认为,湿热互结致黄疸,不宜用补。但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黄芪在急黄肝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兹取90例急黄肝病者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疸1号方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疸1号方保留灌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疸1号方灌肠治疗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祖国医学“黄疸”病范围,清热利湿解毒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其病机为湿热病毒侵肝犯脾,湿热郁蒸,脾壅肝郁,故清热利湿法又不能一成不变。临床必须视疾病各个阶段症情的转变而灵活用药,方能切中病机,使疾病早日痊愈。下面谈谈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用药的一  相似文献   

6.
我省名老中医张之亮,临证、教学50余年,学识渊博,精于内、外、妇诸科,擅治多种疑难杂症。现将其诊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不妥之处,望同道指正。一、黄疸病因湿热为主张老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因以湿热为主。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更腻。是以上不得越,下不得泄,湿热熏蒸,壅遏脾  相似文献   

7.
肝炎合剂治疗急性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60例疗效观察长沙市传染病院(410011)潘一平主题词甲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肝炎合剂/治疗应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的自限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急黄、瘟黄、阳黄范畴,系由热毒炽盛、肝胆湿热所致。笔...  相似文献   

8.
杨超平 《河北中医》2008,30(3):271-271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近代常用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湿疹、带状疱疹、顽固性头痛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辨证属本方证者.临床只要抓住了证属肝胆实火或湿热的主要病机,就可运用龙胆泻肝汤而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苦黄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的病机是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于肝胆。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清热、利湿、退黄为主要治则。苦黄注射液其成分为苦参、大黄、茵陈、大青叶、柴胡等组成。五药合用有清热、利湿、解毒、平肝等功能。苦黄与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昆山主任中医师、教授为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首批名中医 ,从医四十余年 ,擅长内科 ,专攻肝胆、风湿病 ,学验俱丰。余有幸随师三载 ,获益非浅 ,现将其治疗肝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肝病黄疸 ,重视清利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中医阳黄范畴 ,按现行中医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中医内科学》所述 ,分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等型。陈师认为其病机是湿热或热毒之邪侵犯机体 ,蕴积体内 ,造成肝胆失于疏泄 ,胆汁溢于肌肤而发黄。进而肝气横逆 ,克伐脾土。病位在肝胆脾胃。陈师根据临床观察 ,曾于 2 0世纪 70年代总结 11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治经验 ,并经三…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拟方药,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进行治疗,其效颇佳,现报告于下。资料分析本文按1983年郑州肝炎专题学术讨论会所订的肝炎诊断标准,选择4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其中住院病例5例,门诊35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岁3例,5~17岁15例,8~10岁12例,11岁以上10例。病程均不超过4日。根据肝炎乃疫毒为病,伤肝损脾,导致肝热脾温、湿热郁蒸的病变理论,拟定新方,以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5,(3)
目的:观察利胆消黄汤对肝胆湿热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住院肝胆湿热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利胆消黄汤联合西药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各46例,进行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肝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及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酶、退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利胆消黄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在治疗传染性肝炎时,运用温病中湿温和伏气温病的理法辨证施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肝炎病因以湿热为主是中医界所公认的。湿热可自外受,但以湿热内蕴为主。湿热蕴于脾胃,郁积肝胆,滋扰三焦,一旦与外来湿热引发而发病。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不难诊断和辨治,而临床上常见有一类隐匿型患者,给诊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特点是起病快,传染性大,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此证属中医“黄疸”范畴,主要是湿热之邪为患,且多侵犯脾、胃、肝胆诸脏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护肝的同时,从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健脾和胃的治疗大法着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6~48岁。诊断均符合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蕴结型。临床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心中懊,体倦…  相似文献   

15.
李文学 《新中医》1992,24(8):44-44,43
近年来,我们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准绳,运用以下五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遣方用药,常获佳效。现总结于后,以供参考。一、清热利湿法本法适用于肝胆湿热并重型。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大便干  相似文献   

16.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导师尹常健教授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本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姜春华治疗急性肝炎的经验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老中医经验根据黄疸的有无,临床上可将急性肝炎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姜春华教授认为:“凡黄疸型肝炎初起总以湿热为本;二者之中以热为本,以湿为标,治疗以清热为主,利湿次之,因为清热有...  相似文献   

18.
浅谈肝炎中医辨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赛美  徐鸣 《新中医》2001,33(2):71-71
1 肝病利胆─肝胆并举 笔者川曾对肝炎科住院病人475例与同期受检的各科病人1039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肝病患者胆系改变阳性组与黄疸指数、乙肝病毒复制指数呈正相关。中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黄疸型多表现为湿热证。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活血化瘀法成为治黄大法,尤其对重症肝炎,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大黄、丹参、郁金等具活血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之功。故疏肝利胆,肝胆并举,对于缩短肝病疗程,提高疗效,防止其慢性化有着重要意义。2 急性肝炎─气血同治 一般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以湿热为主,清利湿热为其主…  相似文献   

19.
戊型肝炎由感染湿热疫毒之邪所致。湿热蕴结脾胃,薰蒸阻滞肝胆,致肝失疏泄,湿热易蕴结血分而致肝郁、气滞、血瘀互结。治宜清热化湿,同时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无论在自觉症状消退,还是肝功能恢复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急性黄疸型肝炎多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所致的肝损害,发病急、病情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茵陈蒿汤主要适用于湿热之阳黄。笔者近年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按照辨证施治原则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