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发育迟缓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语言发育遵循正常顺序,但未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表现为年幼儿童的语言特征[1]。呈现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多伴有情绪及行为的问题。训练多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单一。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作用。方法:选择台山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 48 例,按照康复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 24 例患儿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24 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语言功能及理解能力评分。根据学习能力、体感不良、触觉过分防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感觉统合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功能及理解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语言功能及理解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感觉统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学习能力、体感不良、触觉过分防御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提高患儿语言功能、理解能力及各项感觉统合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进行语言训练与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语言发育迟缓患儿40例(不包括听力障碍),采用语言训练、电刺激治疗,共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40例患者语言发育阶段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语言训练、电刺激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集体语言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取集体语言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盖泽尔发育量表(GD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 评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FCP) 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 组GDS 维度(语言、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及个人-社交能力)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GDS 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S 评分、CFCP 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S-S 评分、CFCP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集体语言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语言功能,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提出的。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地运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虽然智商正常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因而直接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综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并简述了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口肌训练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1 年 2 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 “S–S 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 ” 评估诊断的 60 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口肌训练。患儿均连续康复训练 6 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评价量表评价患儿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及操作能力。 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 96.7 %,高于对照组的 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常规的语言认知训练相比,临床中结合口肌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是起病于儿童时期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或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是起病于儿童时期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临床常表现为眨眼、皱眉、咧嘴、耸鼻、仰颈、扭肩及清嗓样干咳、自言自语或秽语等,重者出现四肢及躯体的爆发性动作如踢腿、跺脚等。近年来发病率增高,为0.05%~3%,且难治性病例增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与中医科合作,采用中药加味二陈汤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脑瘫患儿使用针灸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12例,随机听觉组和联合组各56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听觉组给予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针灸疗法,两组患儿均以10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9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采用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定语言发育迟缓疗效,并记录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GMFM-88量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语言发育迟缓临床疗效为66.07%,高于听觉组46.43%(P0.05)。治疗后,联合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均高于听觉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GMFM-88量表评分均高于听觉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分均高于听觉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使用针灸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可通过提高发育商、运动能力及构音障碍,进而改善语言发育迟缓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究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用脑电记录仪测定双侧额区、双侧颞区Lemple-Ziv Complexity(LZC)值,对患儿进行格赛尔(Gesell)整体发育评估、语言发育商(DQ)评价、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中智力发育指数(MDI)评价、韦氏幼儿及儿童智力量表(WISC,包括操作智商、全智商、语言智商)评价,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40/42),对照组为80.95%(34/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波幅、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峰潜伏期,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LZC值,Gesell、DQ、MDI评分,操作智商、全智商、语言智商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可提升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各区LZC值及P300波幅,降低P300峰潜伏期,改善患儿脑电活动,提升其认知功能、语言发育状态及智力. 相似文献
13.
吕艳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方法对96例行为问题并同时伴有感觉统合重度失调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和儿童感觉统合测评量表,测评儿童在训练前后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行为问题和感觉统合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60例(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30例)与结合责任制护理的观察组(30例),观察患儿发育商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育商高,家长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对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治疗方法 对160例ADHD儿童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感觉统合检核表得分及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结果 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感觉统合检核表及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ADHD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能显著改善其感觉统合失调症状,集中注意力,减少多动、冲动性行为,稳定情绪,提高社会合作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发育落后儿童经感觉统合训练后的粗大运动能力变化.方法:选择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粗大运动发育落后儿童25例,训练期间接受过2次PDMS-GM评估,评估间隔6个月.用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评估(Peabody Development Measure Scale Gross Motor,PDMS-GM)的固定、移动和操作能区的原始得分进行分析.结果:PDMS-GM的固定能力分值和移动能力分值在两次评估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操作能力分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粗大运动发育落后儿童固定和移动能力水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语言训练配合针灸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脑瘫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患儿。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语言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加入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发育商得分、口部运动功能得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儿在发育商得分以及口部运动功能得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语言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促进患儿的语言发育,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的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7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语言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语言发育迟缓改善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改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给予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语言发育迟缓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