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两种剂量左氧氟沙星后人子宫内膜、输卵管组织及血浆中氧氟沙星含量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10例术前口服300mg或500mg左氧氟沙星的妇科手术患者,3h后血浆、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组织中氧氟沙星的浓度。结果:口服300mg左氧氟沙星3h后血药浓度为(1.82±0.61)μg/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4.75±1.52)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4.56±1.14)μg/g;口服 500mg左氧氟沙星3h后血药浓度为(3.38±1.37)μp/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5.90±2.21)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6.60±2.21)μg/g。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浆浓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500mg组与300mg组服药3h后输卵管组织中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PLC法用于人体组织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满意。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在人体内有良好的组织分布,3h后子宫和输卵管组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HPLC法适用于测定人体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万古霉素治疗时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原因.方法 5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初始使用万古霉素2 g/d,分4次给药,5个半衰期后监测万古霉素谷、峰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万古霉素使用剂量,记录7d内万古霉素使用总剂量.检查记录使用万古霉素前及治疗7d后C反应蛋白(CRP)、最高体温,记录治疗7d中脑钠肽(BN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平均值.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万古霉素每日使用剂量.万古霉素治疗7d中根据48 h SCr增加超过26.4μmol/L确定为AKI,并分组为AKI组(n=28)和非AKI组(n=23),比较两组之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乳酸、CRP、BNP、CVP、当日最高体温的差异.结果 使用万古霉素5个半衰期后所有患者平均谷浓度(9.18 ±6.15) μg/ml,峰浓度(25.73 ±20.30) μg/ml,调整剂量5d后平均谷浓度(10.26±5.10)μg/ml,峰浓度(23.52±6.83) μg/ml.A组与B组之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CRP、BNP、CVP、乳酸、最高与最低体温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适当剂量万古霉素治疗脓毒血症时AKI的发生与否可能与感染控制效果及患者血容量是否充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尼洛替尼(NIL)血清谷浓度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服用NIL剂量将其分为A组(44例),600-800 mg/d;B组(10例),400mg/d。通过液相色谱-单联质谱法分析服用不同剂量NIL治疗的CML-CP患者的血清药物谷浓度,探讨其与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54例患者中位NIL血清药物谷浓度为1.71(0.52-5.93)μg/ml,其中A组和B组NIL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2.09±1.21μg/ml和0.94±0.27μg/ml,A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P=0.001)。A组中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者24例,未达MMR者20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70±0.75μg/ml和2.03±0.82μg/ml(P=0.154)。发生Ⅲ-Ⅳ级重度不良反应患者13例,0-Ⅱ级轻度不良反应患者31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3.09±1.76μg/ml和1.76±0.68μg/ml(P=0.018)。B组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者4例,未达MMR者6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15±0.27μg/ml和0.83±0.24μg/ml(P=0.051)。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比率在A组、B组分别为24/44(54.5%)和4/10(40%),(P=0.494);但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B组分别为13/44(29.5%)、0/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CML患者NIL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服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低剂量服用NIL治疗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安全、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到2015年4月495例老年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地高辛血药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服用剂量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在495例老年患者中,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0.5~2.0 mg/ml之间,占68.69%,出现中毒症状仅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2.0 ng/ml时,占20.80%,出现中毒症状4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越高,中毒比率也明显升高。随着患者年龄增高,地高辛血药浓度也逐渐增高。高地高辛药物浓度在0.5 ng/ml和2.0 ng/ml的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比男性地高辛血药浓度要高(1.32±0.56 mg/ml比1.21±0.97 mg/ml),但不同性别地高辛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剂量方面临床研究发现,高、中、低剂量组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43±1.12 mg/ml、1.54±0.75 mg/ml和0.86±0.43 mg/ml。血药浓度是随着服用的药物剂量而增加的。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对于大多数患者,地高辛药物服用剂量应不大于0.15 mg/d,而女性地高辛服药量应该适当减少。对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我国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血浆谷浓度水平,以及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对临床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全国6家综合性医院入组的416例CML患者进行伊马替尼治疗后血浆谷浓度检测,评价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的相关性以及与剂量、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患者年龄、体重和体表面积均无明显相关性.②中位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为1271( 109 ~4329) μg/L.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伊马替尼服用剂量有关,服用剂量<400 mg/d、400 mg/d和>400 mg/d组在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分别为(969±585)、(1341±595)和(1740±748)μg/L(P <0.01).③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与未获得CCyR患者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分别为(1337±571) μg/L和(1354±689)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5).④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对部分患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结论 我国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大;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其获得CCyR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增加伊马替尼剂量能提高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对于部分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与肾功能及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并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老年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肾功能、万古霉素剂量与谷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共纳入老年患者38例,共计110例次万古霉素谷浓度检测结果,谷浓度均值(20.41±8.85)mg/L,其中低于10 mg/L者10.0%,10~20 mg/L者40.9%,高于20 mg/L者49.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54.9%老年患者接受万古霉素初始剂量为1.0 g/d,对应谷浓度为(14.33±5.32)mg/L,接受1.5 g/d和2.0 g/d初始剂量的谷浓度相近,分别为(22.83±8.58)和(20.76±9.74)mg/L。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的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7.20~20.92 mg/L),GFR 30~59 ml/min的患者谷浓度升至(26.87±11.02)mg/L,GFR 15~29 ml/min者用药量减少,但谷浓度仍超标(24.58±8.69 mg/L)。结论该院多数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患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万古霉素1.0 g/d是比较稳妥的初始给药剂量,GFR60 m L/min的老年患者万古霉素剂量应酌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剂型异烟肼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耐药与重症结核病科住院的128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注射异烟肼组和口服异烟肼组,其中注射组65例,口服组63例。规范用药7 d后采集并检测2组患者7个不同时间点异烟肼的血药浓度,注射组7次采血时间分别为异烟肼输注完0、1、2、3、4、8、24 h;口服组7次采血时间分别为服药后0.5、1、2、3、4、8、24 h。应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不同采血点血药浓度及峰浓度、谷浓度和血药浓度均值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异烟肼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时例数的差异。 结果注射组异烟肼最高浓度出现在异烟肼输注完0 h,其浓度为2.78(1.86,4.81)μg/ml,口服组最高浓度出现在服药后2 h,浓度为1.00(0.67,2.54)μg/ml;注射组在第1、2、3采血点浓度均高于口服组[2.78(1.86,4.81)μg/ml vs 0.35(0.04,2.28)μg/ml;2.05(1.41,2.49)μg/ml vs 0.76(0.06,3.03)μg/ml;1.02(1.49,2.22)μg/ml vs 1.00(0.67,2.54)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Z=-5.354、-3.394、-2.155,P<0.001、=0.001、=0.031)。注射剂型异烟肼峰浓度、谷浓度、血药浓度均值均高于口服剂型[3.334(2.187,5.310)μg/ml vs 1.179(0.869,1.754)μg/ml;0.009(0.003,0.056)μg/ml vs 0.003(0.001,0.144)μg/ml;1.179(0.869,1.754)μg/ml vs 0.680(0.431,1.836)μg/ml],且峰浓度和均值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31、-1.205、-3.414,P<0.001、=0.228、=0.001)。注射组总的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患者为88.5%,口服组为8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6)。 结论注射剂型异烟肼的血药浓度高于口服剂型,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建议使用注射剂型异烟肼,提高其血药浓度,增加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unical DXI800全自动免疫发光仪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280例患者的441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1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2ng/ml内的共234例次,占53.1%,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0.8ng/ml的155例次,占35.1%,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2.2ng/ml的52例次,占11.8%。性别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增高的趋势。结论通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说明本院应用地高辛基本合理,对高龄患者适当减少地高辛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的GSTs (rs1045642)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后血浆中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的60名住院治疗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技术测定GSTs基因GSTM1、GSTT1、GSTP1的基因型。抗结核治疗开始后7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抗结核药物浓度。结果 GSTM1、GSTT1基因的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之间以及GSTP1基因AA组、AG组、GG组三组之间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血药浓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嗪酰胺血药浓度中位数值GSTP1 AG+GG组6.032(7.360)μmol/ml,GSTP1 AA组11.74(21.170)μmol/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M1、GSTT1和GSTP1的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异烟肼、利福平的血药浓度; GSTP1的基因多态性与吡嗪酰胺的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的合理应用通常采用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谷值来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服药后2 h的血药浓度即峰值为监测的最敏感点,较环孢素谷值更有临床意义.目的:验证肝移植后患者服用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峰值的范围.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11/2003-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参试者:实施肝脏移植患者49例.方法:受者口服环孢素A达到稳态浓度时,开始监测血药浓度,在服药后2 h时抽血测定血药浓度峰值.4g例患者,2年共测定峰值浓度血样157份,移植早期每周测定峰值浓度1次,其中男性患者血样测定峰值浓度121例次,女性患者测得36例次,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范围.结果:肝移植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服用环孢素A 2 h后峰值血药浓度范围为:移植后第1个月内(923.11±259.99)μ g/L,第2个月内(1 024.53±253.56)μg/L,第3个月内(1030.54±268.02)μg/L,第3~6个月(661.50±242.66)μg/L,第6~12个月(674.38±188.54)μg/L,第1~2年(402.77±29.46)μg/L,均为理想的血药浓度范围,49例患者健康状态良好.结论:肝移植患者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范围免疫抑制效果满意,可作为国人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浓度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辅助抗结核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及对脑脊液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脑脊液中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期脑脊液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白细胞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2、4、6 h时其脑脊液左氧氟沙星浓度分别为(0. 86±0. 32)、(2. 46±0. 48)、(2. 18±0. 28)μg/ml。结论左氧氟沙星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且可更好的改善患者脑脊髓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茶碱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的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用药3d后行药物浓度监测及分析。结果:血药浓度测定在5~10μg/mL中治疗有效率为72.73%,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达到88.24%,超过20μg/mL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说明氨茶碱血药浓度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高,超过20μg/mL时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好,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控制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避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HPLC法监测伏立康唑稳态血药浓度,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监测78例患者,共样本116例/次。采用HPLC法监测伏立康唑稳态血药浓度,收集患者相关生化检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血药浓度分布范围为:未检出-14. 89μg/ml;平均血药浓度(3. 50±2. 90)μg/ml。患者谷草/谷丙、肌酐间接胆红素尿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与血药浓度成正相关;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总蛋白与血药浓度均成负相关。结论临床治疗中影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在治疗中对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以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压宁定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 压宁定首次25 mg+NS10 ml,缓慢静脉滴注,维持量50 mg+10%GS250 ml,静脉滴注,400μg/min,疗程3~6 d.结果 显效69.2%,有效23%,总有效率92.3%.结论 压宁定是一种起效快、疗效确切、剂量易掌握、不良反应少的血管扩张剂,尤适用于AMI、高血压病所致的急性左心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838例次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38例次丙戊酸钠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范围内421例次(占50.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μg/ml)385例次(占45.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μg/ml)32例次(占3.8%).结论 丙戊酸钠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影响其血药浓度及其疗效的因素众多,因此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和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的特点,及时测定血药浓度并根据测定数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较合理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在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肺组织中的药动学特点.方法 建立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模型,模拟左氧氟沙星人体400 mg/d静脉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对肺炎大鼠的血液及肺组织同步取样,测定其中游离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 第20分钟,肺组织内达到高峰浓度(Cmax) (28.08±9.88) mg/L,并接近于血液药物浓度,之后两者同步下降.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内的穿透率为1.01±0.21.消除半衰期(t1/2)在血液内为(229.9±55.6) min,肺组织内为(232.8±74.2) min.血液及肺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69.46±28.69)mg·h/L和(56.21±18.11)mg·h/L(P>0.05).分布系数(AUC肺/AUC血液)为1.04±0.85.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在肺炎大鼠的血液及肺组织内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超过了最低抑菌浓度和防耐药突变浓度,但仍处于突变选择窗相关药动学参数范围内,可能导致耐药突变菌株富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的不同剂量对MDS-RAE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细胞增多型)细胞株MDS-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C-MS/MS生物分析法检测应用DAC 20和15 mg/m~2×5 d的两组MDS患者血药浓度水平;模拟患者的血药浓度,设计不同剂量的DAC(0.5、0.3、0.2、0.1、0.05、0.025和0.01μg/ml)作用于MDS-L细胞24、48、72和96 h,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PCR检测DAC作用后MDS-L细胞P15的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注射结束即刻,DAC 20 mg/m~2×5 d组患者血药浓度为174.08±80.15(84.7-311)ng/ml,明显高于15 mg/m~2×5 d组的89.87±32.94(43.2-165)ng/ml(P=0.014)。DAC对MDS-L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r=0.786),但DAC≥0.1μg/ml浓度时,各浓度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DAC处理后G_1期细胞明显增多,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MDS-L细胞经DAC 0.01、0.025、0.05、0.1、0.2μg/ml作用96 h后,P15INK4B表达均下降,但各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DAC对MDS-L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在0.1和0.2μg/ml浓度时,对MDS-L细胞的抑制作用达理想范围。DAC可以将MDS-L细胞阻滞在G_1期,阻止G_1期细胞向S期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报告2例因服苯妥英钠引起的抑郁,并讨论其发病机理。例1:58岁、女,因上矢状窦血栓致颅内出血做左侧开颅术。术后出现强直阵挛性癫痫,右侧轻瘫,需服苯妥英钠300mg,每日2次,血药浓度达15.3μ/ml,症状控制,经1月增强理疗,生活能自理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诉食欲减退、疲倦、悲观,受检时不断流泪;乃转往精神病院会诊。于服抗抑郁药前,测苯妥英钠血浓度高达34.8μg/ml,将苯妥英钠减为300mg 每日1次,血药浓度降至6μg/ml,患者抑郁症状迅速消失。后每日服,400mg 及500mg 交替,血药浓度稳定在15.8μg/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体外实验模型和人体研究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血药浓度。结果:苯妥英钠体外模型导入量,1小时后平均浓度为5.2±1.84μg/ml、2小时后平均浓度为10.45±5.75μg/ml、3小时后平均浓度为10.83±10.22μg/ml。人体血清浓度为3.61μg/ml.达不到临床抑制癫痫发作的剂量。水杨酸导入人体血清浓度,1小时后平均为11.28±5.57μg/ml,24小时后为1.59±0.6μg/ml,均比口服300mg/日的阿司匹林血清浓度高。因此,可作为防治冠心病的一种新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